当车在济广高速行驶进入博罗地界,很快便看到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博罗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基地”大字赫然映入眼帘;下高速再进罗浮大道,直见“罗浮山大米”五字醒目。农业记者探访岭南第一名山“罗浮山”,却被罗浮脚下稻花飘香勾起了好奇心。
千年罗浮,香火绵延,作为百粤群山之祖,罗浮山在广东人心中地位很高。这里曾吸引无数仙道名人,留下许多人文故事,苏东坡咏叹“罗浮山下四时春”,醉卧“一杯付与罗浮春”。罗浮山山区广大,植被繁茂,飞瀑流泉,人丁兴旺,罗浮山脚下的丝苗米不仅养育世代博罗人,作为岭南珍宝,它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稻香袅袅
古老与现代的传承
罗浮山,在惠州市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作为神仙洞府“第七洞天”,文人骚客悉至,古迹青史留名,最早可见东晋徐道覆《罗浮山记》,连诗仙李白也多次隔空cue到它,“裴回苍梧野,十见罗浮秋”“尔去之罗浮,我还憩峨眉”。
神仙福地,人间烟火,有饭就有米。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具备水稻生长的优越条件。罗浮种稻可以追溯到何时?带着问题,作者来到博罗县农业农村局。
“博罗秦汉时已置县,本身历史很悠久。”一直在农业种植战线工作的博罗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黄茂良表示,博罗种稻肯定是很早的,据说苏东坡来到后推广中原插秧技术,还号召罗浮山中道士及农户引渠灌溉,不过这都是故事传说了。当代有两个事例记载在史料里。一是1917年外国人Merrill在罗浮山麓至石龙平原发现普通野生稻,算国内最早的;一是博罗有个地方品种曾经很有名,叫“罗浮香稻”,“我小的时候还见过”。
罗浮香稻知多少?记者联系上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范芝兰。她表示,1917年这件事业内知道。以前所里在博罗有收集过普通野生稻,原产博罗的品种在数据库中有70多个。罗浮香稻可能是其中的地方品种之一。经中国稻种资源数据库查询,原产博罗的有“博罗黄金早”、“糯托”、“广矮6号”、“吊死鸡”、“螺丝占”、“博罗陆稻”、“迟丝苗”、“香粳叉”、“黄壳丝苗”、“大鼠牙占”、“水咪”、“泉水占”、“龙江占”、“丝苗”等诸多资源,记录显示“糯托”,粒形细长,株高,叶色较浓,顶叶长,角度大,穗长,粒多,米玻璃质;“丝苗”粒形细长,株高,茎态集,叶色浓,米玻璃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博罗县,受“罗浮山”荫泽,自然条件优越,种稻历史悠久,稻种资源丰富,稻米特色鲜明。早在2002年,地方品种“新穗粘”乘“神舟四号”上了太空;2010年,“野澳丝苗米”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201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罗浮山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惠州博罗县现辖行政区域,“罗浮山大米”特点为,外型晶莹洁白,米粒长形、细长苗条、米泛丝光,口味清香,柔滑爽口,营养丰富。直链淀粉含量15%至20%;胶稠度≥70毫米;垩白粒率≤14%;蛋白质≥7%。
今时,博罗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拔地而起,量质齐升,乘政策东风,“罗浮山大米”又将焕发出怎样的生机?
口感香软
好品质成就大品牌
眼下,博罗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自2021年底项目获批以来,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正开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产业园正朝着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样板工程的目标前进,打造成为丝苗米产业的集聚区、数字农业的先导区、种粮带动的示范区,推动“丝苗米产业”这一博罗农业主导产业迭代升级,迎来大发展。
谈起“罗浮山大米”,产业园牵头主体惠州伴永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伴永康”)总经理谢永佳感慨颇深,在32年的从业路上,伴永康始终在追寻好米好味道,“作为品牌,罗浮山大米出自我的家乡,种植在罗浮山脚下,灌溉着罗浮山的山泉水,品种不断在改良,米质不断在提升。多年来,它已获得了不少荣誉,像广东省名牌产品,特别是获得国家地标保护,这已经是业内很高的荣誉了。罗浮山大米,是我们共同守护的大品牌。”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力。半年前,伴永康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共建的丝苗米水稻产业研究院在产业园内正式揭牌成立。在揭牌仪式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何秀英曾指出,双方将围绕丝苗米新品种的选育、示范推广、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全链条研发合作。“环境在变化,过程在变化,成立研究院就是要把控质量,把好品质一直保持下去。”谢永佳说。
“我们从1991年开始做米业,一直在做优质米。”在谢永佳看来,这与博罗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博罗也是广东最早种植优质稻的地方。博罗靠近广州和东莞,距离深圳也很近,这个市场就喜欢丝苗米类型的,米是小颗粒的,细长,又香又软,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追寻的品质目标。”
生于斯、长于斯,博罗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位于产业园内,除伴永康外,还有惠州市九优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优粮油”)。在产业园二期工程中,九优粮油正完成工厂房和烘干生产车间的加建。他们对博罗这片土地有着一样的热爱,对博罗区位优势,有着共同的认知。九优粮油总经理温锦锋表示,博罗是产粮大县,又是丝苗米原产地,具有天然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同时身处珠三角这个大市场中。
博罗,从《汉书》“南海郡有博罗县”到当下“全国百强县”,历经千年。千年文化史,千年稻作史,一碗罗浮山大米联接古今,博罗在岁月积淀中淬炼升华。
沉稳务实
稻米产业彰显博罗品格
当有的县域还在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型中苦苦挣扎时,博罗,已然拿到了三张王牌:农业大县、工业强县、旅游名县。
GDP奔跑的珠三角,寸土寸金。博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责任人表示,“我们属于国家商品粮基地,十几年来,我们竭力保持着四五十万亩的粮食生产面积。在工业投资项目用地不足的情况下,博罗县政府还坚持拿出100亩土地解决产业园建设用地难题,这是花了很大决心才能做到的。”
博罗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工业思维已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下,稻米加工业起步早、底子好。早在2003年,伴永康便从日本进口大米色选机提升加工工艺;2004年,日烘干能力400吨,加工产能已达10万吨。随着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成,博罗整个丝苗米产业竞争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博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博罗人做事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务实,像伴永康三十多年来专注做米业,我们这的农业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虽然没有国家级的龙头,但是省级的很多,低调持重,求的是稳当。”
大道开阔,交通便利,内畅外达,博罗很早就是农技推广青睐的试验场。据了解,博罗县与广东省农科院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博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比较重视技术推广。早在90年代就率先试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还有博罗县和台山市也是广东最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县。”
与工业效益相比,种粮收益肯定偏低,甚至不在一个量级,但这里仍有一批种粮人在坚守。柏塘镇柏盛水稻专业合作社杨寿生,一辈子都在种田,经流转后的种植面积高峰期可达到3000多亩,甚至他还种到了河源去。见到记者时直言,“种了30多年,种田是‘最差’的工作。”一旁的合伙人黄大姐介绍,合作社主要是种储备粮,并且村里大部分撂荒地都种上了。
“回家吃饭”餐厅老板骆志华是公庄镇人,“不会吃辣的人不叫公庄人”。为了把公庄美味与大家分享,他养鸭种稻不亦乐乎,“我本人比较爱吃,对食材品质有要求。”凭着钻研好学的劲头,骆志华变身“技术达人”,亲自打理田地,除了鸭稻种植,还种上了巨人稻、小麦等,“在网上看到视频后,就想自己试一试。小时候在老家见过有人种小麦,种地是我最熟悉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园另一家实施主体广东万霖三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主打农旅研学和田园观光。作为外来投资企业,疫情三年,几无收益,公司依然守着一个工作点石坝镇罗洞村。公司项目经理张正荣说,罗洞村交通便利,有成片的森林和丹霞地貌,旅游资源丰富,“疫情三年,旅游开发项目几近停滞,我们就在这里种水稻,种了三年。今年情况大不同了,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种水稻、强加工、搞文旅……这碗罗浮山大米把种粮人的命运链接在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黄茂良道,“我们的主食花样并不多,除了粄之外,最爱的就是这么一碗丝苗大白饭”。朴实如斯,博罗在一碗白饭的滋味中抒写自己的烟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