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暑假期间,许多孩子拿着家长的手机玩游戏,一些家长可能不以为意。殊不知,不法分子就盯上毫无戒备心理的孩子。据悉,暑假期间是游戏类诈骗的高发时期,骗子就潜伏在这些游戏里,以“赠送游戏皮肤”名义,哄骗无知的孩子,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陷阱”。
■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
游戏皮肤“免费”送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11岁的小学生小李用爸爸的手机玩一款叫“××派对”的游戏时,看到昵称为“派送员”的信息,称可以添加对方领取“××派对免费皮肤”,小李就添加了对方QQ单独联系,对方告诉小李领取步骤。
当小李按步骤领取后,突然弹出一个窗口,称小李因操作失误导致银行卡被冻结,接着“派送员”又称,可以由专人教小李解除异常情况。在骗子的诱导下,小李下载了“向日葵远程控制”APP,并通过“语音指导”进行了贷款和转账,最终被骗10万余元。
无独有偶,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武陵分局启明派出所日前接辖区居民罗女士报警称,其8岁的儿子用她的手机玩游戏时,被骗子以免费送皮肤为诱饵诈骗了4万余元。接警后,民警立即展开侦查,全力侦破。
经了解,年仅8岁的乐乐(化名)玩妈妈手机时,在游戏上添加了一名陌生人,对方声称支付宝发红包后便可以免费领取皮肤装备。乐乐涉世未深,在对方的指引下下载某APP,并绑定罗女士的身份信息。对方骗取到罗女士的银行卡验证码后多次转账,前前后后共4万余元,直到罗女士看到银行卡扣款短信询问时,小孩才意识到被骗。
同样的,10岁小学生小王在一个游戏群聊中遭到诈骗。小王平时爱玩名为“××世界”的手机游戏,在某天偶然进入到该游戏的游戏群聊中之后,收到了别人给自己发来的私信。私信中询问小王是否想拥有免费的新皮肤,毫无戒备的小王便回答了“是”。
随即对方询问小王想要拥有哪几个皮肤,并告诉她需要使用一名成年人的手机才能进行领取。之后小王用妈妈的手机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系统提示她由于小王是未成年人,必须由家长陪同领取皮肤,必须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操作,否则将会产生罚款。对方以小王操作失误的理由,引导小王添加工作人员进行解决。
添加好友之后,对方自称警察,并且要求小王将妈妈的微信和支付宝的余额,以及借贷额度发给他查看,之后对小王进行了十分“耐心”的指导,诱导其多次给对方转账。当网上借贷给妈妈打电话时,小王的母亲才发现这件事情,随后报警。
诈骗手法揭秘:“免费”的诱惑
上述乐乐被骗案件中,接报后,启明派出所立即开展侦查工作,民警根据报案人提供的相关信息,围绕相关转账记录、聊天账号、人员信息等开展全维度分析、研判,并进一步深挖扩线,最终经过缜密侦查、综合研判分析,发现并厘清了该诈骗团伙的情况。
据警方介绍,这种诈骗手法的主要手段是:打着“免费”的旗号,利用青少年单纯的思维,以及在玩游戏方面不能、或不敢与家长沟通的弱点,诱导孩子一步步上当受骗。具体套路是这样的:
一、免费的诱惑。一方面,小学生玩家自己没有钱来买,但他们真的很想要。另一方面,家长恨不得孩子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玩游戏?只能是当做偶尔的放松,或者只是让家长能安静一会儿的时间。所以家长绝不会同意帮他们出钱购买游戏相关产品。这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免费”二字就尤为珍贵了。
二、耐心地教导。在借来父母的手机后,骗子会极其耐心地告诉孩子如何操作两部手机,如何一步一步完成转账操作。
三、打骂的威胁。如果不按照指导操作或者中途退出,那么将会导致家长的账号被封号,那结果不言而喻,肯定面临的是父母的一顿打骂。骗子的一番说辞,让小孩子不得不言听计从。
四、亲情的恐吓。当小孩子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而不愿意继续操作的时候,骗子会立即升级威胁力度,抛出“家长将会坐牢”的说法。
这种“严重”的后果,是任何小孩子都无法接受,甚至不敢想象的,几乎可以瞬间摧毁他们的所有理智,使他们的情绪进入慌乱之中,被迫继续接受任何指令。完成包括刷脸、修改密码、转账、购买点卡等操作,最终将父母手机里的钱转入骗子口袋,这个数目的大小就看父母账上有多少钱,能贷多少款了。
避免孩子长时间单独使用手机
学生因玩网络游戏被上述诈骗手法诈骗的案件屡有发生,正值暑期,更有可能使类似骗局进入高发期。如今,看视频、玩游戏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消遣方式,是人们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无孔不入的诈骗分子却利用广大玩家对游戏的喜爱,经常在短视频平台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道具、激活码的名义诱导至社交平台进行诈骗,给广大玩家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玩家造成损失和伤害。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家长,平时一定要避免孩子长时间单独使用手机。具体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平时要教育孩子,将相关案例讲给孩子听,提高孩子的警惕性;二是要时刻注意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经常查看手机上是否有不是家长安装的APP;三是要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如背着家长偷偷操作手机、躲到房里很长时间等;四是要注意孩子在微信、QQ等社交媒体上的聊天情况,及时阻断与骗子的通联。
支持单位
广州市天河区软件和信息产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