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豪杰
坐落在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被誉为“伟人的故里”。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步入21世纪,中山市的改革活力不断增强,获批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并取得新成效。其中,“深中通道”项目的建设是中山市推动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融合互动发展的重要项目。
7月21日,“未来已来·湾有引力”网络主题采风活动来到珠海市、中山市翠亨新区、深中通道入口等地,详细了解深中通道在中山市“东承、西接、南联、北融”融合发展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汲取国内外优秀经验,攻破建设难关
深中通道东起深圳市宝安区鹤洲立交,西至中山翠亨新区横门枢纽,全长24千米,其中有6.8公里长的沉管隧道。据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钟辉虹介绍,深中通道横跨伶仃洋,跨度距离长,建造过程会面临高温、高湿、高盐等实地情况,于是采取“西桥东隧”的设计方案。靠近深圳的东段采用水底沉管隧道的建设方式,通过建设人工岛作为东段隧道的出入口。建造团队借鉴了土耳其、韩国等国家的隧道建设经验,结合伶仃洋的实地情况,因地制宜地建造出“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
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深中通道的建设工程量繁重、规模巨大。记者就深中通道主桥建造完成后的维护方面提出疑问,钟辉虹表示,主桥的预计使用寿命为一百年,在设计初期,考虑到后期运维问题,形成了“可维、可达、可更换”的设计理念。
“可维、可达、可更换”指的是桥体需要维修时,损坏部位可以到达、维修以及更换。桥塔为空心设计,里面配置可维护的电梯,例如将来桥体拉索需更换,电梯可直达损坏拉索部位进行更换,或者实施更合理的维修方案。
创造多项世界之最
在深中通道桥体参观时,钟辉虹介绍,深中通道建设过程中,借鉴了港珠澳大桥的施工经验,并采用更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更精良的装备等,诸多建造项目成为“世界之最”。
例如离岸悬索桥锚定、通航预留净高都是“世界之最”。深中通道的中山大桥部分,单座塔柱浇筑混凝土约4.2万立方米,钢筋用量近万吨,共有69片钢箱梁,由120根斜拉索连接主塔与桥面,如“竖琴”跃于海面。今年3月,中山大桥完成钢桥面铺装,创下了热拌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世界纪录。
伶仃洋大桥部分为主跨1666米的全漂浮三跨吊悬索桥,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通航净空高度为76.5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悬索桥和世界通航净空最高的海中大桥。
此外,双向八车道的沉管隧道并非单一材料的结构,主要为“三明治”式结构,即顶部和底部为钢,中间灌混凝土,此类复合结构、复合材料的受力计算非常复杂,建造团队委托清华大学等高校团队联合攻关,把设计结构细化。
联接深港等地,打造珠江口“黄金内湾”生活圈
谈及深中通道建成后的重要意义,钟辉虹表示,深中通道作为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纽带,未来将缩短中山至深圳、香港等地的通行距离,深化打造珠江口岸“黄金内湾”的生活圈,让广州、深圳、中山、珠海、香港、澳门等地联结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频繁。
目前,深中通道正进行收尾工程,作为《珠三角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未来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推动珠江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高效配置,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