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运动员们战斗在一起,2万名“小青椒”大运会圆梦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继松 发表时间:2023-08-07 09:37
新京报  作者:王继松  2023-08-07
正如大运会的口号“成都成就梦想”,对不少“小青椒”来说,大运会是他们实现梦想的舞台。

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现场、媒体中心、比赛场馆,随处可以看到一群脸上洋溢着热情笑容、耐心答疑解惑的志愿者。据大运会执委会的数据,共有来自35所在蓉高校和115所知名高校共计2万名赛会志愿者参与本次大运会的服务。大家把这个群体称为:小青椒,“青椒”谐音“青交”即青年交往。正如大运会的口号“成都成就梦想”,对不少“小青椒”来说,大运会是他们实现梦想的舞台。

迟来的梦·雷敏

意大利记者采访观众,她客串翻译

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开幕,运动代表团入场引起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精彩的文艺演出、憨态可掬的蓉宝搞怪......一幕幕让雷敏难以忘怀。因为那一刻,她终于盼来了大运会,而这一等就是两年。

雷敏是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她担任大运会组委会礼宾接待组语言服务助理,主要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排球场馆,负责与外宾的沟通交流以及媒体的翻译工作。

2020年,读大三的雷敏被选为大运会的语言预备志愿者,但因为大运会首度推迟,直到2021年本科毕业,她也没能参与大运会的服务工作。幸运的是,在大运会组委会对各高校语言联络官的选拔中,雷敏成为西南交通大学的语言联络官。2022年国际大体联宣布大运会再度推迟到2023年举办,届时将要迈入研三的雷敏曾有过犹豫,是否还要继续参加语言联络官的选拔?

在导师的建议和组委会的再次邀请下,雷敏坚定了继续服务大运会的决心。等待两年后,当大运会终于到来,雷敏说有激动,也有紧张,她担心语言能力还不够强,但一切的担忧都化成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动力与热情。

大运会期间,雷敏清楚地记得,有一位意大利记者想要采访现场观众,遇到了沟通难题。雷敏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为那位记者提供了翻译服务,帮助他顺利完成了采访。“每次看到(服务对象)对我竖起大拇指,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在雷敏看来,一方面是她为大运会服务,另一方面也是大运会成就了自己。

另一个梦·李伊轩

为田径赛事服务,他却心系篮球赛场

今年大一的李伊轩,就读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成为大运会的志愿者,对他来说是换了一种方式圆梦。

李伊轩从小喜欢打篮球,爱看篮球比赛,孩童时期的梦想是长大了打职业赛,大学专业方向也是篮球。“篮球和木地板碰撞发出的响声,想象着自己身披国家队队服站在场上和世界顶尖大学生运动员交手。”尽管没能成为国家队的一员,但他不想放弃在家门口参与大运会的机会。于是他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圆梦,在今年3月报名参加了大运会志愿者选拔。

优秀的身体素质、专业的体育知识,加上扎实的大运会知识学习,李伊轩通过选拔成为双流体育中心体育场竞赛技术运行助理。成为志愿者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在比赛日开始前,他每日5时就得出发前往场馆,当天19时才能返回宿舍休息,主要工作是负责投掷类场地的布置、器材搬运等工作。8月1日,田径项目正式开赛,每天最后一场赛事基本都要到21时才开始,他每天的服务时间自然要延长。“成为一名志愿者,我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虽然会非常劳累,但收获却更多。”李伊轩说。

结束每天的工作回到酒店,李伊轩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看一下当天各场次篮球比赛的资讯和精彩进球。李伊轩服务的场馆距离大运会篮球比赛场馆之一凤凰山体育公园冰篮球馆有近40公里的路程,虽然没能分配到大运会篮球比赛场馆服务,但他表示,每次看完比赛集锦后,感觉自己就在现场,坐在观众席上为运动员加油、呐喊。“我们都在大运会,都在赛场上做着自己的事情,这就实现了我的梦想。”他说。

从小的梦·李奎林

15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让他和体育结缘

8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不少运动员出行遇到麻烦,在大运村的主信息中心交通服务台,有多名运动员正在寻求交通帮助,志愿者李奎林耐心地为他们提供帮助。从7月22日成都大运村开村,这样的场景一直延续到现在。

尤其是开幕式前后,那两天是他最忙的时候。“每天早上一打开柜台,运动员一下就进来了,开始咨询各种交通问题。”李奎林说,按照规定每天12时和17时是他们吃饭的时间,因为排队咨询、办理业务的运动员太多,那几天他根本没有时间吃饭,即便到现在柜台里还放着牛奶和面包应急。

对于这样的忙碌,李奎林并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觉得有点“幸运”,也算是圆了一个小小的梦想。

说起这个小梦想,还要回到15年前的北京奥运会。“除了需要忙事情,家家户户基本都守着电视,关注北京奥运会的比赛。”李奎林回忆说,“今天中国队哪个运动员获得了第几名、中国队又获得了几枚金牌,都是讨论的话题。”这些场面给当时只有6岁的李奎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场上积极拼搏的运动员成了他的榜样,他萌生了当运动员在竞技场上拼搏的想法。

为了当运动员,身体并不占优势的李奎林想通过后天的训练弥补劣势。经过了多次尝试,他意识到没有一定的身体天赋,仅靠后天的训练确实不易。尽管没能实现在竞技场上比赛的小梦想,但成都大运会的举办,为他打开了另一个实现“梦想”的通道。

今年初,因为大运会延期,组委会再次对外进行了志愿者的选拔。得知消息的李奎林没有多加考虑立即报名。经过了线上和线下两轮面试,他最终成为一名大运会志愿者。尽管没被分配到场馆服务,现场见证运动员为比赛拼搏的场景,但李奎林说,在这里可以见到更多的运动员,为他们提供更多服务,这就足够了。

像曹敏、李伊轩、李奎林这种在大运会赛场实现梦想的志愿者并不在少数,大运会为每名志愿者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中的“小目标”。

编辑:严哲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