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漫谈】牛郎织女,移不动环绕的群山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9-02 11:51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2023-09-02
历史自带滤镜,现实却不留情面

从未料想,鲁山会以如此唐突的形象陷入舆论漩涡:牛郎织女的天价雕塑,记者遭受的语言侮辱,导游收到的威胁邮件……这一系列令人齿冷的关键词,竟与这座中原山城联系在一起,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但它竟如抽象画一般出现了,使我不禁一阵愕然——三分来自穷奢对照的现实落差,七分倒来自今昔对比的记忆错位。

对我而言,鲁山是一个亲切如故乡的地名。不仅是因为梅尧臣那首《鲁山山行》,激发过我童年时代的时空想象;不仅是因为伏牛山下那片黄色土地,诞生过我少年时代的偶像墨子;更重要的原因是,一群坚韧质朴、善良纯粹的年轻人,曾从那座三面环山的县城中奋力突围。他们,与我并肩走过一段艰难而有趣的人生旅程。

那是十多年前的高中时代。我的故乡恰在鲁山隔壁,故乡高中又以高升学率闻名,因而吸引不少鲁山学子入读。异地读书,须缴纳高昂的借读费用,但对在这个当时还是贫困县的许多家长来说,仍然是孩子为数不多、值得一搏的人生选择。

可以想见,面对一些拉帮结派、好出风头的本地学生,这些孤立而贫寒的异乡人,不免自带几分窘迫与拘谨。但不久,他们就以鲁山人独特的性情赢得了普遍尊重——俭朴而又大气,友善而又自重,矜持而又坦荡,务实而又通达……当本地学生尚未意识到高考之路还有多少荆棘时,这些生长于伏牛山下的寒门子弟就已经做好了愚公移山的准备。

从鲁山到我的故乡,正是豫西山地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绵绵群山与莽莽平原,在这两座河南小城切割得格外分明。先秦时代,这里更是四战之地,时秦时楚、忽韩忽魏,造就了平和开阔的地域性格。但若仔细分析便不难看出,相比我的故乡亲友,鲁山人多了几分秦人的质朴和楚人的纯粹。这一性格特征,早在那个古老时代便已发端。

先秦百家,最为特立独行的或许既非儒也非道,而是践行兼爱、非攻的墨家。它不仅与主流学派格格不入,而且与各大诸侯频频为敌。其创始人墨子,正是地道的鲁山人。提起墨子,我们总能想起鲁迅笔下那个落拓独行的侠客形象。身处大争之世,他以最务实的方式践行最伟大的理想,奔走列国之间弭兵止战,为此终生席不暇暖、突不得黔。

与墨子同样令人感动的鲁山人,还有挥戈回日的鲁阳公。作为楚国封臣,他在一次作战中挥舞长戈,竟使太阳退避三舍。这则带有上古神话色彩的著名典故,曾在历史长河中激起无数弄潮儿的英雄气概。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去鲁山时的情景——冬日群山萧索,太阳逐渐西沉,想起那个挥戈回日的鲁山人,不禁浑身充满生命张力。

在我看来,墨子和鲁阳公展现出的精神魄力——务实坚韧、高尚纯粹、浑厚质朴、雄伟开阔——正是鲁山人传承千年的性格魅力。然而,追昔抚今,当地官方在“牛郎织女雕塑事件”中的态度和作为,却显然与这些精神遗产背道而驰。不知多少人如我一样,同时面对历史、记忆中的鲁山和现实、新闻中的鲁山,会产生如此难以接受的割裂感和迷惑感。

历史自带滤镜,现实却不留情面。通过打造“网红”雕塑带动经济,可以理解,但行不通。这种心态,无异于一个年轻人妄想通过行为艺术在网上一夜成名。作为脱贫不久的山地县,鲁山理应将每一分资金都投到实处,一如我的鲁山籍高中同学们,以愚公移山的魄力和耐心从群山环抱中逐渐突围。这一点,鲁山不妨向隔壁的“网红”城市许昌多多借鉴。

或许,这座被指责又丑又贵的牛郎织女雕塑,本身便是一个富于启示性的现实隐喻——与其寄望于虚无缥缈的浪漫神话,不如回归朴实浑厚的精神传统。正如鲁山先贤墨子所言: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杨柳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魏礼园


编辑:魏礼园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