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高焓、通讯员粤红报道:9月1日14时,广东汕头的“95后”连旭彬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17时左右,搭载这袋“生命种子”的航班顺利起飞,赶在“苏拉”登陆前送达患者所在的医院,稳稳地递出了生命的接力棒。
除了与“苏拉”赛跑,这次捐献还有一重特殊的意义——3年前,2020年8月31日,连旭彬的弟弟连旭耿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这对兄弟成为广东第一对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兄弟。这对兄弟说,他们决定“入库”时,都没有和彼此讲。
“我是读临床医学专业的,能救助他人生命的事当然要做。”2017年12月,刚读大一的弟弟连旭耿在学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后,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不久后他便填好登记表,加入中华骨髓库。
2020年6月,连旭耿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患儿初次配型相合,并且是全相合。作为医学生,他知道,对于血液疾病患者来说,找到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就等于找到了“生命种子”,于是他毅然决定捐献救人,并于当月完成高分血样采集。同年8月31日,连旭耿在志愿者及家人的陪同下,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全国第10119例、广东省第9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哥哥连旭彬在东莞读大学,恰好学校对面就是血站的捐血中心,他和舍友会定期献血。2018年8月,在一次献血后,经过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连旭彬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我没有付出很多,但却能帮助他人,我想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就是要义无反顾地去做。”连旭彬说。
今年5月,连旭彬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10个位点全部相合后,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6月,连旭彬在广州找到了新工作,并完成了捐献前的健康体检。为了提升身体素质,连旭彬每周定期运动,保持饮食和作息规律。“有弟弟的经验,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能够完成捐献,我觉得很光荣。”连旭彬成为了广东省第17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意义重大。”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李玉华介绍,随着移植技术不断发展,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都能够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来治疗,帮助患者重新回归健康生活,对患者家庭和社会来说意义重大。
据了解,广东省红十字会系统自2001年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截至9月1日,广东报名入库志愿捐献者达14万余人,已成功捐献1715例。广东以占中华骨髓库4%的库容量实现了全国11%的捐献数,捐献总数和库容使用率均居全国第一,为挽救患者生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手记
生命面前 不谈风雨
连日来,广东严阵以待迎战“苏拉”。
8月31日16时至9月2日14时,汕头站全部动车停运。弟弟连旭耿为了赶到广州陪哥哥,打了顺风车。
9月1日,在家人以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护人员和中华骨髓库广东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连旭彬的捐献进行得很顺利。
从3年前到3年后,中华骨髓库广东省管理中心的志愿者陈秀娟(人称“娟姐”)都陪着两兄弟完成捐献。在娟姐眼中,两兄弟就像是自己的儿子,“他们都很善良”。
采访结束后,风渐渐大了起来,看得出公交车站的顶棚在振动,雨伞也被吹得弯折得厉害。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来说,“苏拉”的影响或许并不大。我也没有问过工作人员,是否曾担心“苏拉”的影响。但是,如果没有所有工作人员的接力配合,这场与台风“苏拉”比拼的生命赛跑或许也不会顺利“交棒”。希望所有人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高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