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发自澳门 在温暖的南方,秋天不仅抢收早稻,还要抢插晚稻,万物迎来一年中第二次关键生长季。“不等闲”的岭南人,在秋天格外忙碌。
9月14至15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澳门举办。这场大会由中国贸促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贸促会等单位承办。
首届大会选址澳门,对外界释放了强烈信号——发挥港澳优势,共促开放型世界经济。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各界人士出席活动,如同全球工商界给予大湾区的一份热烈回应。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现场出席大会并致辞,引用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古诗来形容当前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的一场平行论坛,场面火爆。江珊摄)
全球工商界如何思考与应对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将如何持续激发工商界力量,促进全球合作稳链强链?这场大会也成为了粤港澳三地工商界群策群力的破题之会。
港澳特长:重塑全球对话的“窗口”角色
走在澳门路氹城街头,眼前的豪华酒店商圈金光璀璨,空中巨幅广告牌滚动播放着近期港澳台、海外歌手演唱会的预告片。这也是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发布2023财年施政报告后,城市中出现的重要改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路氹城威尼斯人举办,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在众多游客中格外显眼。
澳门将采取“1+4”适度多元发展新策略,“1”指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休闲业;“4”指持续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逐步提升四大产业的比重,争取未来非博彩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约六成的比重。
“办展览不能只是看他能够取得多少订单,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在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建立起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是会展业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董事长林舜杰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广东一直是世界工厂的发动机,未来依然是内地的科技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和港澳两地的供应链服务能力相结合,供应链服务包括金融、法律、物流、创意设计等。粤港澳会展业一定会继续成为中国各地区进入国际供应链的推动者。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香港、澳门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自身定位越来越清晰,“窗口”特长成为最突出一项。
日前,在香港举行的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吸引了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名政府官员、商界领袖、企业家,超过100个海外和内地代表团参加。数据是历届之冠,也充分说明了这点。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在会上分享了该行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历时18个月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路径》专题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城市集群、产业集群以及金融中心,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低碳转型空间巨大,预计大湾区要在2060年或更早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额外1.84万亿美元的投资。
林远栋表示,香港金融业高度重视大湾区内开展创新可持续金融工具、对接国际可持续融资标准、调动全球绿色和转型投资的机遇,“大湾区在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应当扮演重要的引领角色”。
受访人士表示,当前,大湾区需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重塑全球对话的“窗口”角色。
香港金融发展局总监及政策研究主管董一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中国对外开放合作的形象(image)非常重要。国外非常看重面对面的交流,香港用数十年建立起的国际合作关系,本地也拥有非常高密度的金融机构,160多家持牌银行、160多家保险公司和数千家资产管理公司,他们的背景、投资偏好都有不同,能够带动更多国外人士实地感受国内的发展机遇。”
他以AH股“南北通”为例,自己近期将前往美国、中东地区拜访,推动外国企业通过渠道北上对接内地项目,引导南下资金对接海外市场,让中国企业、资本进一步深度融入世界。
湾区破题:构建全球合作的“一体化”智慧
“大湾区实力无限、潜力无限”,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大会开幕式视频致辞中如是形容大湾区。
实际上,在全球供应链脱钩风险加剧的今天,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扮演关键角色。
2003年,美国波士顿Tomophase公司成立,从事OCT(光学干涉断层成像)领域的研发。11年后,广东永士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收购Tomophase全部有形和无形资产,接力科研长跑6年,直至2020获得第一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进入呼吸道OCT成像应用市场。
2021年,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团队使用永士达设备开展学术研究,在SCI期刊发表论文,也引起了香港同行的关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李天照院士团队联系到永士达,随后使用其OCT设备发表了世界前沿的子宫内膜领域SCI论文。在李天照院士的推动下,该项目还获得了香港科技署项目资助200万港元。
“非常感谢香港专家帮助我们发现了设备新的应用领域,而且通过港澳医疗合作案例,我们开拓了更多全球合作,目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都在使用我们的设备。”广东永士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百灵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对引领科技创新以及医疗设备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大湾区已建成34家国家级和71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分别在广州南沙、东莞松山湖落地分校,开启港澳高校与内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2.0模式。
科技产业是全球合作的硬实力,而标准则是让合作顺畅的通用语言。
在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看来,内地和港澳工商界可以共同推动制定符合湾区、国际需求的国际标准,比如在机器人、绿色金融、国际物流等优势领域,或者是发挥行业力量,制定大湾区的团体标准,“法律趋同、标准一致,是粤港澳大湾区向市场一体化和高标准经贸规则,迈出的关键一步。”
对于全球企业而言,城市的营商环境也是一项开启合作的标准。在日前北京举行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发布了全球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百强,其中北京、广州、香港、上海、深圳5个中国城市位列全球前15名,大湾区城市占三席。
作为该项榜单的发布方,太昊国际智库、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华南地区负责人黄灵燕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应该是一个有温度、有生命、具备成长性的系统,这套评估体系是全球专家参与制定,也是中国在数字经济趋势下对全球城市发展面临问题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也希望帮助获认可的智慧城市提升全球影响力。
(作者:江珊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