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山间,一座水泥厂见证“中老友谊路” | 外国纸币上的“中国建造”

来源:金羊网 作者:谭铮、周巍、李焕坤、林心怡、李峰烁、叶秋艳 发表时间:2023-09-21 11:16
金羊网  作者:谭铮、周巍、李焕坤、林心怡、李峰烁、叶秋艳  2023-09-21
跟随镜头,走进这片浓缩中老水泥合作历史的厂区>>

从老挝首都万象市出发,沿着万(象)万(荣)高速一路向北,行驶一百多公里后,一座以连绵起伏的喀斯特群山为背景的、庞大的现代化水泥厂愈发清晰可见——这是万荣水泥一厂、二厂和万荣水泥有限公司的厂区所在地,也是61岁的老挝人坦在奋斗半生的地方。

1994年,由中方帮助建设并提供技术支持的老挝首家水泥厂——万荣水泥一厂建成投产,其生产的牛牌水泥结束了老挝不能自主生产水泥的历史,为老挝培养了包括坦在在内的首批水泥行业人才,揭开了国家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因为这个独特的意义,1997年,老挝政府将万荣水泥一厂的全貌印在了当时发行面值最大的5000基普的纸币上。

时至今日,牛牌水泥仍然家喻户晓,被广泛使用在老挝国家发展建设和“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中。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这片浓缩了中老双方水泥合作历史的厂区,见证这条用水泥凝铸而成的“中老友谊路”。

自产水泥摆脱进口依赖  

正值老挝雨季,矗立在水泥厂厂区路旁的红牛雕像因为雨水的冲刷显得更加鲜亮。“这座雕像是为纪念万荣水泥一厂竣工而设的,到今天大约有30年历史,形象用的是牛牌水泥上的那只牛,象征勤奋与努力。”看着雕像,万荣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前万荣水泥一厂厂长坦在回忆道。

时间回到1975年,当时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刚成立,开始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坦在告诉记者,开头的十几年特别困难,国家没有多少基础设施,所用水泥全部依赖进口。1986年,国家实行“革新开放”政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水泥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决定建设自己的水泥厂,改变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由于缺乏生产水泥的经验,老挝政府向中国寻求帮助。1992年,由中方帮助建设的老挝首家水泥厂开工建设,选址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万荣县,命名为万荣水泥一厂。当时30岁的坦在作为老挝政府派来的代表,参与水泥厂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1994年,水泥厂竣工投产,采用立窑工艺,年产水泥约8万吨,打破了进口水泥垄断老挝国内市场的局面。该厂所生产的水泥被广泛用于国家各大项目的建设中,为老挝减少外汇支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后三年,中方团队承包生产经营任务,并为老挝培养出首批水泥行业的人才。“他们教会我们生产、管理、销售,为我们接下来自行管理工厂打下良好基础。”坦在说,在和中方团队的朝夕相处中,他感到大家虽然语言、生活习惯不同,但心是紧密相连的。

1997年,万荣水泥一厂被正式移交老方管理。同年,万荣水泥一厂的全貌被印在新发行的5000基普纸币上。“很高兴政府把水泥厂印在纸币上,这是我们的荣誉!”在坦在看来,万荣水泥一厂能被印在纸币上,一方面是它作为老挝首家水泥厂,揭开了国家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另一方面是它作为中老双方在水泥合作上的良好开端,将推动双方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提升技术扩大水泥生产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老挝对国产水泥的需求量大增,牛牌水泥供不应求。“有了之前成功的合作经历,我们再度与中国合作,在万荣水泥一厂附近相继建设万荣水泥二厂和万荣水泥有限公司,扩大牛牌水泥的生产。”坦在说。

据坦在介绍,因为有管理万荣水泥一厂的经验,2009年他被安排参与万荣水泥有限公司的筹建工作。2013年,万荣水泥有限公司建成投产,采用先进的旋窑工艺,日产水泥熟料2500吨,一跃成为老挝国内当时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如今走在水泥厂厂区,目之所及除了庞大的生产机器,还有成列的绿树、大片的草地、随处飞舞的蝴蝶。“从一厂的立窑到现在的旋窑,我们不仅使用了更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出更高质量的水泥,而且还更加注重环保。”万荣水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文增告诉记者。

刘文增说,水泥厂在实现项目收益、为当地提供税收的同时,还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目前水泥厂有老方员工200多名,中方员工20多名。“我们主要招收老挝当地员工,同时还将一批老方员工送到中国培训,掌握最新的水泥制作技能,他们回来后又手把手教导其他员工。”

水泥凝铸更多“友谊路”  

今年是万荣水泥有限公司投产第十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据介绍,十年来,水泥厂生产牛牌水泥将近300万吨,深度参与到老挝国家发展建设和“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中。

“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国家有了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中老铁路,第一条高速公路——万(象)万(荣)高速,还有多个水电站、经济开发区等项目都有使用我们的水泥,我国人民的生活也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变得更好了。”坦在高兴地说。

今年4月,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从中国昆明南站、老挝万象站双向对开。这条跨越山河的“钢筋水泥巨龙”,在进一步便利两国交流往来、加深彼此友谊、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老挝的内陆交通变得更为通畅,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活力。

20岁的燕燕是一名老挝在校大学生。她告诉记者,中老铁路开通前,她从学校所在的万象市到家乡孟赛需要坐十几个小时的大巴车,现在,只要搭乘2个小时的高铁动车,她就能到家了。

“从小我的家人就告诉我,中国是个美丽的国家,我希望有一天能搭乘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到中国旅行!”燕燕满怀期待地说。

在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读的陈晨,趁着暑假,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搭乘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到老挝琅勃拉邦研学。她说,乘高铁出国是个很有趣的体验,在车上她认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旅客、生意人,大家相谈甚欢。“来到老挝之后我才真切体会到这是一个多么古老而又美丽的国家,琅勃拉邦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老挝的当地人也很友善。相信通过中老铁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块‘宝地’。”

【链接】
中老合作的重要标志登上老挝纸币  

基普是老挝的法定货币,目前老挝国内主要流通面值500基普、1000基普、2000基普、5000基普、10000基普、20000基普、50000基普、100000基普的纸币。其中5000基普为1997年发行,正面印有老挝领导人凯山·丰威汉,背面印有万荣水泥一厂全貌,是当时面值最大的老挝货币,大概相当于当时的人民币33元。

万荣水泥一厂是由中方帮助建设、中老共同管理的老挝首家水泥厂,结束了老挝不能自主生产水泥的历史,为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老合作的重要标志。

中国是老挝最大投资来源国

老挝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临越南,西连泰国、缅甸。自古以来,老挝和中国就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1961年4月25日,中老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6年9月8日,中国与老挝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编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

近年来,两国不断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双方互利合作,两国人民交往频密。中国已成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国、最大投资来源国,为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出品人 | 杜传贵 林海利
总策划 | 孙爱群 林洁
总统筹 | 黄丽娜 蒋铮 侯恕望 骆苹
执行统筹 | 董柳 宋金峪 谭铮

文 | 谭铮 李焕坤
拍摄 | 周巍
剪辑 | 林心怡
音效 | 李峰烁
配音 | 李焕坤
片头 | 叶秋艳
海报 | 杜卉
翻译 | 骆慧琪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