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乳源“布谷鸟”课堂:架起“连心桥” 奏响“奋进曲”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文、赖南坡 发表时间:2023-09-26 06:20
金羊网  作者:张文、赖南坡  2023-09-26
大布镇2021年5月推出“布谷鸟”课堂,通过“三个结合”“三个转变”“两个创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赖南坡

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中国政研会发布了2023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韶关市《“布谷鸟”播党声解民意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等入选。记者走进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探寻当地巧借布谷鸟“催人播种、勤快耕作”寓意,以独具镇域特色的“布谷鸟”课堂架起党群“连心桥”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为做好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大布镇结合实际于2021年5月推出“布谷鸟”课堂,推出“121+N” 产业振兴模式、“1+7”产业“集结号”等创新亮点,通过“三个结合”“三个转变”“两个创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设立乡村“大课堂”

大布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布谷鸟课堂”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开设有晨学课堂、老兵宣讲课堂、流动党员课堂等“八大课堂”,针对性开设“政策理论”“红色文化”“致富增收”“技能培训”等课程,实现“布谷鸟”课堂向社区、校园、农院、田间、农场等地全方位延伸。

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千家万户,大布镇组建由镇村党员干部、返乡青年、退役军人、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布谷鸟”宣讲团,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定期到乡镇党校集中开课领学。

“乡村大课堂把文化送到村头、田头、地头,村民喜心头,群众受益无穷!”大布镇埕头村党支部书记黄新强说,乡村大课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称赞。

“布谷鸟”课堂还转变过去在固定场所听报告的授课方式,主动让课堂“动”起来,如走进校园与百名学生面对面讲党史,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红色种子”;针对辖区外出人口在流动党员微信群推送《“布谷鸟”红色历史故事天天听》栏目……3年多来,“布谷鸟”课堂累计开展晨学课堂150余次,流动课堂180余次,线上课堂200余次,宣讲活动200余次,受众1万余人次。

让课堂“活”起来

为收到良好宣讲效果,大布镇不仅在“讲”字上下功夫,还在“听”字上倾真情,把基层群众需求的呼声收上来,着力“三个转变”,即由固定授课转为“流动”讲解,让课堂“动”起来,由理论内容转为实践需求,让课堂“实”起来;由听宣讲转为办实事,让课堂“活”起来。

大布镇依托“布谷鸟”志愿服务总队及下辖11个分队,推出助老爱老、传授农技、调解纠纷等服务,为群众办实事,以服务解民意、暖民心。“布谷鸟”课堂利用人才驿站搭建返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器”,组织“明星”创业能手开设特色课程,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丰富课程内容。

针对坪山村委茶山自然村行路难制约发展的问题,当地筹集338万元资金铺设了硬底公路,改善了村里的交通条件;针对部分农产品加工难、附加值低的问题,大布镇筹集500万元建设标准化帮扶车间,并与高校合作研发即食产品,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一系列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举措,不仅增强了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更架起了一座座干群关系密切的“连心桥”。

打造产业发展“金钥匙”

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在文明实践工作中,大布镇结合镇域内生产番薯干、笋竹、腐竹等“乳源三宝”农特产品的实际,创新“121+N”产业振兴和“1+7”产业“集结号”,收到良好效益。

大布镇党委书记赵少辉介绍称,大布镇盛产“乳源三宝”——腐竹、笋干、番薯干,但此前由于主要为个体户经营,其产业规模不大、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品牌效应等,无法进入商超和电商平台销售。针对这一情况,该镇依托“布谷鸟”课堂人才资源和集思广益,逐步探索出“121+N”产业振兴模式,即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探索创新村、企合作模式,打造一个种植基地、建立一个标准化生产线、带动一批脱贫户稳定增收、引导一批农户积极参与、对接一个以上线上平台等方式推动村级产业振兴,打造“致富通道”。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布镇创新发展“1+7”产业“集结号”,利用“布谷鸟”志愿服务队,通过将开垦撂荒地建立的500亩产业基地划片分包,搭建产业提升“比武擂台”,角逐打造“产业振兴示范村”,7个行政村以比促耕,走出一条村级“龙头”示范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的致富新路子。

如今,大布麻竹笋的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番薯种植面积3300亩,年产值3500万元,腐竹年均总收入800万元。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