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海滨邹鲁,人文鼎盛,这片灵山秀水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孕育了一大批近现代书画名家。我的家乡汕头市濠江区河浦,古地名豪山,面朝大海,背倚潮汕名山叠石山。叠石山石刻群随处可见,玄学奇才陈英猷所著的《演周易》就在这里诞生。相邻的“青云岩”和“礐石山”风景区更是随处可见残碑石刻,这些都体现了这里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对我走上书法艺术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父辈们的熏陶和影响下,我自幼习书,初中后得恩师黄腾龙教导,从传统书法入手,遍临诸帖,多年来临池不辍。楷行篆隶草,皆有涉猎,为日后书法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当时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等客观原因,我走过不少弯路。现在以小字行书创作为主,兼楷、草、隶书。其间得到诸多师友指点。2011年,有幸得毛国典、张建会、张桂光、李远东、李双阳及刘文华、崔胜辉、刘建丰等老师指导,眼界日益开阔,最主要的是平时存在的不良习气及错误得到改正,至此习书才算真正走上规范之路,书艺较前有了质的进步。
书法应遵循法度,入古出新,灵气有神,应追求变化脱俗、健康向上、充满生机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上,我以古为师,并参考借用了现代著名书法家的一些用笔技巧和结构特征,古今并用。
我认为,创作要有书卷气。行书以“二王”一路书风为宗,在清秀遒劲、灵动凝练、平和清淡的主调上,再加上颜真卿的笔意,使之圆转浑厚;章法布局上以疏朗、空灵为主,主要是对杨少师《韭花帖》的借鉴。小草以“二王”一路为主,兼孙过庭《书谱》 ,大草则在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基础上,适当兼黄庭坚的大草笔意和点画、结构;隶书则从东汉成熟期的碑帖入手,诸如《礼器碑》 《曹全碑》 《西狭颂》等,再参以《好太王碑》等,上溯古篆,追求神韵、古拙苍劲、凝重典雅。除了行草书和隶书之外,小楷书法以魏晋书家作为取法对象,旁涉赵孟頫,大楷以颜真卿为主。
刘文华说:抬笔见古人!就是告诫书者下笔要有古人的影子,要有渊源。在书法本体的学习上,要以一颗虔诚的心面对古贤,又以一颗专注的心勤学苦练,常行精进。今人大多追求视觉感,为了写出一种新面目,不断追求变化;为了走捷径,仿效西方之谲技,玩光弄影,极尽投机为能事。由于这些书法家创作的目的是取悦于人而不是书写内心,往往在这个浮躁而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作为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我在教学之余坚持不懈地写字,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幸好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正所谓“书画同源” ,特别是古人,会书法的基本上都懂画画。近些年来我书画兼修,以期共臻佳境。平时得画家李照东指导,为了规范学习国画,避免以前自学书法时走过弯路、错路的教训, 2017年我赴杭州随师学花鸟画、山水画。目前以山水画学习为主,兼习花鸟画。广学约取,在先贤的笔墨丹青中找到了久违的人文情怀。
我清楚“功夫在诗外” ,书画水平要上升到一定艺术高度,应增加学养与性灵的培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平时于书画理论、古代文学、美学、哲学、工具材料等方面皆有涉猎。厚积而薄发,在不断提高自身学识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书法艺术水平和鉴赏能力。有机会也经常出门求师访友,以求艺术的进步。
在立足传统的同时写出自己的个性和时代特色,既要把握住传统法度,又要显示出强烈的创作理念和情感个性。艺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又通过作品感染欣赏者。所以当技法达到一定程度,需要加入个人的理解和情感进去,而不是纯粹的技巧性表演。现在一些书法作品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我想主要就是缺少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蛰居于乡村渔隅,操粉笔生涯,我曾为求真还是媚俗苦闷过、斗争过,为继承还是出新彷徨过,为艺术还是实用思考过,甚至为“五斗米”还是艺术正气迷茫过。南怀瑾的师傅袁焕仙说:“留点烦恼养菩提。 ”艰难的艺术道路,锻造了我坚强的意志,对书法艺术不离不弃。在书法浪潮一波高过一波,浮躁与虚荣占据人们心灵的时候,我一直告诫自己,要沉下心来,守住寂寞,孜孜以求,广交书友,虚心求学,潜心研习,把自己的人品素养与精神气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创作之中,从书法对文化传承的体悟中提升文化理念、笔墨情绪、审美意识,使作品的格调向着高层次净化与升华。
(作者系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书协副主席)
来源 | 中国艺术报
责编 | 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