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镇——广州黄埔区“两街一镇”28个村卫生室加快紧密型一体化步伐

来源:金羊网 作者:梁善茵 发表时间:2023-10-02 07:50
金羊网  作者:梁善茵  2023-10-02
黄埔区“两街一镇”28个村卫生室正加快紧密型一体化步伐,让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成为可能。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善茵

在广州市黄埔区何棠下村旧改老人临时安置中心(以下简称“何棠下村安置中心”)的一个单间里,黄埔区龙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龙湖街社卫中心”)综合住院部主任李国旭把中频脉冲治疗仪的贴片贴在马娥(化名)的小腿外侧,随后帮她揉搓关节和肌肉。

“我母亲今年88岁了,双腿行动不便,以前只能开车送她去社卫中心做检查、调理身体。现在每周有医生上门巡诊,理疗、换药、抽血化验样样都能做。”马娥的儿子何先生告诉记者。

和马娥一样住在何棠下村安置中心的老人超过百名,为方便长者就医,村卫生室就设在安置中心入口处。“我们每周选派中高级职称医师到村卫生室巡诊查房,送药上门。”据龙湖街社卫中心主任禤惠连介绍,其所在中心下辖4个社区门诊、8个村卫生室,实行诊疗服务、药械采购、财务核算等统一管理。放眼全区,黄埔区“两街一镇”28个村卫生室正加快紧密型一体化步伐,让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成为可能。

上门巡诊送药

9月19日上午,和往常的周二一样,李国旭和综合住院部护士长何丽琼将医疗箱放在电动车座位下方,随后驶往距离龙湖街社卫中心6公里的何棠下村安置中心。“这条路晴天不好走,下雨时坑里的泥溅起来,更不好走。”李国旭跟记者抱怨路况不佳,但仍坚持和其他医生上门巡诊。

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村卫生室承接能力较弱,护理知识宣教不足……针对巡回医疗中发现的问题,龙湖街社卫中心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增加巡回医疗轮次。“我们组建了6个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巡诊,队员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组成。由于平时要在社卫中心坐诊,大家一般利用下班时间或者周末去巡诊。”禤惠连表示。

照顾马娥的护工随后把老人这两天的情况告知李国旭。护工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老人突然心慌胸闷,担心其病情加重,第一时间联系医生上门检查,好在并无大碍。

“我们每周上门坐诊、检查,对大部分病例的情况都很清楚,能够快速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李国旭表示,巡诊送药的主要对象为罹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慢病患者,尤其以老年群体为主。原则上每周巡查1-2次,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调整巡诊频率,让患者有“医”可靠。

慢性病治疗最关键的是“源头”控制,即患者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家里人讲一百句,都不如医生护士说一句”,何先生表示,巡诊医生经常陪老人聊天,还科普护理知识,就像朋友一样陪在身边。

病床“搬”至家中

在上门巡查的过程中,家庭医生团队发现部分居家或居住在老人安置中心的长者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密切的护理监测,比如因罹患脑梗、心肺功能衰竭以及肢体骨折等疾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如果能把病床“搬”至家中,就能享受更专业、更细致化的护理服务。

“一开始很多患者、家属都不接受,觉得怎么能把病床‘搬’到家里来?”据禤惠连介绍,龙湖街社卫中心于今年2月启动家庭病床服务,初期只建立了十几张病床,随着患者接受度的提升,目前记录在档的家庭病床数为57张。

何先生告诉记者,经过家庭医生的多番宣传讲解,他在3月建立了家庭病床。“刚开始不知道家庭病床是什么,后面发现邻居申请了,他们说服务很好,而且和平时看病吃药的费用出入不大,于是决定试一下。”记者了解到,符合申请并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只需交纳少量上门服务费,诊疗过程中提供的医疗服务、药品和医用耗材均纳入社卫中心医保定点管理,医保报销比例高达93%。

“区内多地开展‘三旧’改造工作,在老人密集的区域设立了多个临时安置中心。这一地域特点为我们驻点建立家庭病床提供了便利,节省了巡诊的往返时间和人力成本。”禤惠连认为,农村老年人口比重远高于城市,且居住区域更为集中,家庭病床有利于村民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

据了解,除了定期的巡诊查房、送药服务,家庭医生还为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提供褥疮治疗、更换尿管和胃管等护理服务,针灸、推拿等中医药康复服务,以及抽血化验、取粪尿标本等检查检验。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老人安置中心内家庭病床的硬件配套设施与医院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李国旭表示,“有时候中频治疗仪等理疗仪器不够用,我们会安排多位患者轮流共用,或者调用社卫中心的仪器,靠多跑几趟来弥补不足。现阶段的家庭病床更侧重于护理服务,未来会加快硬件设施的完善。”

家门口就有“住院部”

9月19日,医生在巡诊过程中发现87岁的刘喜(化名)咳嗽、咳痰较平日明显增多,伴有胸闷、气促,不排除肺部感染可能,随即转入龙湖街社卫中心住院部接受治疗。截至目前,黄埔区内已有7家社卫中心设立综合住院部,为辖区居民提供24小时住院服务。

“这已经是刘阿婆第三次入院治疗了,她之前就建立了家庭病床,现在肺部情况得到好转,准备下午出院后重新办理家庭病床,居家静养治疗。”何丽琼向记者介绍道。家庭病床与社卫中心住院部互通互联、双向管理,让患者在家、在医院均能享受优质高效的“住院”诊疗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永和街社卫中心也在今年1月30日设立综合住院部,开放床位25张,截至9月19日,共收治住院患者96人次。88岁的刘桥(化名)近期感觉阵阵头晕,他主动和家庭医生反馈病情,从家庭病床转入康复护理住院部接受治疗。“我因尿酸高、痛风导致关节畸形,去医院很麻烦,社卫中心的医生就上门给我测血压、血糖。这次医生还亲自开车送我到广州开发区医院做CT检查,对我很关心。”经过检查,刘桥的头晕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和轻度脑梗所引起的,除了吃药治疗,他还接受了火龙罐、中频治疗等中医治疗,“头晕好了很多”。

“患者病情一旦恶化,家庭医生可快速转移患者到我们住院部,等病情稳定了再转回家庭病房。中心开设住院部满足了周边居民的住院需求,也让有需要的慢病患者得到稳定、连续的治疗。”据永和街社卫中心负责人李继朋介绍,针对非急危重症的住院患者,社卫中心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活动,同时开展针刺、电针、火罐、刮痧等22种中医康复诊疗服务。住院部大楼拟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病床数将增至50张。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