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五华:以文聚力擦亮城市名片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赖嘉华 发表时间:2023-10-27 08: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赖嘉华  2023-10-27
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繁荣,以“文化动能”提升城市形象

固本培元,在赓续历史文化中坚定自信,谱写华章。梅州市五华县是文化之乡、足球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广东省戏剧之乡,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同时又是一座红色革命之城,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脉。

今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为全省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了行动方略。

把握新机遇,奋进新征程。五华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力量”推动发展繁荣,以“文化动能”提升城市形象,全力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新路。

历史文化厚重典藏 彰显城市魅力

“华城古迹长乐宫,狮雄古塔在城东;西边有座城隍庙,东征遗址落城中。”这是流传于五华的一首民谣,唱出了文化之乡五华的厚重人文历史。

长乐风物多,文脉源流长。五华古称长乐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人文积淀深厚,英才辈出。悠久的历史为当地留下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和珍贵文物。

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的狮雄山遗址,是秦汉南越国时期的一处大型建筑遗址。“从现有的考古成果和五华当地的民俗文化来看,很多都可以从狮雄山秦汉建筑中找到证据或线索。”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周云水博士表示,自秦汉以来五华风物人文衍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和特征。

“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金秋时节,踏入五华中学侧的长乐学宫,莘莘学子正在这里参观学习。学宫是一个地方崇文重教、学风文风鼎盛的体现,这座具有550多年历史的学宫,是梅州保存比较完好、规模最大的学宫,在梅州教育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每年9月开学前期,附近学校的学子都会来此瞻仰先贤,表达尊师重教的感情,也是弘扬千百年来的优秀中华文明。”长乐学宫博物馆馆长彭山介绍。

滔滔琴江,文脉不绝。五华自古崇文重教,蔚然成风,从这里走出一批又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据《长乐县志》记载,宋至清先后考中文武进士25名、举人203名、贡生609名,任七品以上官员227人。如:明朝山东巡按御史张慎、云南巡抚颜容端;清代被誉为“天下第一拔”的县令魏成汉、聪明刻苦的詹学海、金殿传胪赖鹏翀,梅州唯一的武状元李威光和武榜眼曾琼琲,“梅州客家清代四才子”之一温训等。还有世界球王李惠堂、“中国军医之父”徐华清、无产阶级革命家古大存、中国综观经济学创始人魏双凤、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广东省作协原主席陈国凯等。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使得五华文艺文化事业土壤肥沃,群众基础扎实。在戏剧方面,有国家级非遗五华提线木偶戏,省级非遗五华采茶戏,汉剧、山歌剧等等;诗词方面,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先后涌现了一大批知名诗人。此上种种,举不胜举。

探寻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脉络,可以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五华县是一个处处充满历史与文化韵味的地方。

一直以来,五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整合资源,赓续薪火传承发展,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文化和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足球文化魅力独具 城市靓丽名片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在五华县,足球文化特别浓厚,可以说五华与足球有着不解之缘。

五华是一座血液里流淌着“足球基因”的城市。2015年11月,五华元坑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回眸历史,在1873年,两名德国传教士毕安与边得志曾在五华元坑创办中书院,在中书院右边的山窝里开辟了一个足球场,教学生踢足球,首次将足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传授。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现代足球最早的记载。

半个世纪后,距离元坑不足50公里的五华横陂镇老楼村联庆楼,尚值幼年的李惠堂在宽敞的门坪练习射门技巧。彼时的他也许想不到,自己以后竟成为了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世界球王”。据了解,李惠堂1905年出生,4岁回到老家五华,常常用柚子对着墙上的狗洞练球,最终练就出两条“铁腿”。

20世纪20年代,上海流传着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据了解,1965年李惠堂当选国际足联副主席,是迄今为止在国际足联任职级别最高的中国人。1976年,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比活动,李惠堂和来自巴西的贝利等5人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五华利用足球文化,擦亮城市名片。今年8月1日,梅州五华·元坑遗址景区免费对外开放。该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复建了中书院、原足球场、东门、西门、环山跑道等旧址,新建了瞭望台、毕安和边得志雕像、游客服务中心、现代足球之路、师德园、现代足球文化启蒙园和景观道路等景区设施。元坑也利用足球文化这一“金字招牌”,大力发展足球文化+文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现如今,足球运动在球乡蓬勃发展。目前,五华有各级各类足球队366支,标准足球场地291块,平均每万人拥有3.1块足球场、居全国第一,参与足球这项运动的高达20多万人。自2013年以来,五华组织开展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球王杯”足球联赛、机关足球联赛、乡镇足球联赛等各级赛事,平均每年达2000多场次。实现了校园足球、社区足球、机关足球、职业足球全覆盖。每逢足球赛事“万人空巷”看球,火爆的足球场成为五华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据统计,2016年以来,五华共夺得市级及市级以上足球赛冠军67个。2021年梅州五华代表队夺得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项目足球比赛“一金一银”,梅州客家U14队获得2023年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全国冠军。

五华县讲好球乡故事,深挖足球文化。借赛事展示球乡风采,创造发展机遇,以球赛为媒逐渐成为该县足球振兴的现实路径,营造了浓厚的球乡氛围,点燃足球城市梦想。

多种文化相连互通 带动经济活力

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五华县,要如何利用自身文化内涵助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氛围日益浓厚。五华组织开展文化文艺活动主要集中在红色节日、重大节日,节目质量不断提高,节目类别非常丰富。据统计,今年以来,五华县共开展各类大小群众文化文艺活动350多场,包括非遗遗项目展演、广场舞、歌伴舞、独唱、小组唱、诗朗诵等形式多样的节目,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今年9月23日晚,中超梅州客家队迎战河南队,中场休息期间,赛事组委会和相关部门组织五华县提线木偶传习所、五华县采茶戏传承保护中心、五华县文联共同上演了一场五华非遗表演“木偶翩翩赞足球·采茶声声唱五华”,向全国各地球迷朋友们展示了五华文化的魅力。

“看完球赛后,我们会在五华逛一逛,游玩体验五华山水美景,甚至将旅游路线扩大到梅州全市。”球迷胡先生表示,除了看球,自己和家人还会在周边旅游体验“世界客都”梅州的风土人情。

据了解,当地已面向全国市场发布“足球等体验游”等5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将五华全县知名景区串联,球迷游客可以参观五华县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李惠堂旧居、元坑足球旧址公园、足球小镇等地,到热矿泥温泉山庄体验热矿泥、温泉消除疲劳,到当地星级农家乐品尝美食。

这是五华打好“中超牌”,利用“看球经济”积聚人气,带旺城市的生动例子。“广东提出‘产、城、人、文、旅’五位一体的体育产业发展思路,中超作为全国最高级别的足球赛事,首先‘聚人气’,进而带动旅游业、足球文化、体育制造业等共同发展,进而促进梅州城市整体体育产业水平的提升。”嘉应学院足球(产业)学院杜光宁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五华实施“一场球赛激活一座城”方案,目前已取得成效,活动更是入选省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一场球赛激活一座城”开展10多场促销活动,吸引了20多万球迷游客观赛旅游,直接推动今年1至7月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4.37亿元,点燃了“看球经济”,带“旺”了一座城市。

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五华独特优势资源所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足球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诗词文化、美食文化等等,交相辉映,经典璀璨。在此过程中,五华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大力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脉拾遗

“梅州客家清代四才子”之温训

一诗名动京城

一文心系天下

“万峰青未了,天半入斜阳。闪烁金银气,玲珑水草光。山河行渺渺,今古去茫茫。无限升沉感,登高眺八荒。”“梅州客家清代四才子”之一温训所写的《夕阳》诗,因描写夕阳景色之传神,被称为“夕阳绝唱”。据说此诗一出,温训声名大噪,名动京城,被称为“温夕阳”。

诗文双绝,促清廷禁烟

温训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据资料显示:温训(1787年—1851年),字宗德,一字伊初,别号登云山人,现梅州五华县龙村镇登畲下滩村人,著名文学家、诗人,著有《登云山房文集》四卷,《登云山房时艺》二卷,《梧溪石屋诗钞》六卷行世。他与黄遵宪、宋湘、丘逢甲,同称为“梅州客家清代四才子”。

“温训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当地知名文人。他聪颖过人,心怀抱负,七岁入乡塾,十岁学制艺,钟情于古文,一生热心功名科举,然而命运多蹇,屡试不售。”嘉应学院原副教授丁思深介绍,尽管入仕失意,但温训有豪放之气。

“他一生最大的亮点是在政治上坚定地反对鸦片侵略。”丁思深还介绍,当年温训愤然写下《弭害续议》,引经据典主张禁烟,得到其诗坛好友、时任鸿胪寺卿黄爵滋认同。后者向道光皇帝上了一个主张严禁鸦片的奏折,这便是有名的《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对道光帝最后决定严禁鸦片、派遣林则徐去广东禁烟起了重大作用,并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时盛传:温训著论禁鸦片,黄爵滋奏之,林则徐行之。

温训诗文双绝,爱国爱家,富有正义感。此外,温训还主纂《长乐县志》,为家乡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如宋湘对温训《登云山房文集》的评语所言,“古大儒千秋俎豆之盛业也”“不失唐宋大家裔派”。一代大儒温训展示了客家人不折不挠的气概和位卑不忘忧国的精神。

挖掘研究,打造文化胜地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近两百年过去,温训胸怀正义,爱国至上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五华县委、县政府拟在登畲规划建设温训文化公园,深入挖掘‘温训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并传承弘扬温训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炳锋介绍,为了挖掘温训的文化资源和人文价值,目前五华已完成了《登云山房文集》《梧溪石屋诗钞》的标点,并邀请专家深入研究;温训诗词集已整理完毕,按计划争取结集出版。

据悉,温训文化公园建设拟选址于龙村登畲圩镇中心,鉴于温训未保存有故居(旧居)的实际情况,以规划新建的模式,向有关部门申报立项和项目资金,设置温训事迹纪念馆、鸦片战争展陈馆、禁毒文化主题公园、温训诗文研学基地等,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温训诗文研究、古诗词文化研学、禁毒普法宣传教育、五华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于一体的文化胜地。目前,规划设计正加快推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和根,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五华县还计划将温训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与“百千万工程”及梅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等结合起来,推进五华文化品牌塑造,推动高质量发展。

文 | 赖嘉华 张炳锋 曾晓彬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许静

编辑:许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