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主干道路,清爽宜人的内街小巷,小巧美丽的口袋公园,便捷舒适的慢行系统……近年来,东莞莞城城管分局紧紧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常态化”工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重点深化片长制、环卫保洁、美丽圩镇、生活垃圾分类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助力莞城城市品质再上新台阶。
同时,莞城城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强化队伍岗位职责,打造一支服务有温度、执法有力度的城市管理队伍,让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精细管理稳步提升保洁水平
紧紧围绕“扫干净、摆整齐、全天候、全区域”目标,莞城城管分局抓住环卫保洁主责主业,不断提升保洁质量,优化收运体系,健全分类体系,推进城市环境更洁净。
规范环卫作业管理。对标对表,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借助市城管局每周曝光的环境卫生“黑点”倒查追责,加强环卫履约监管,通过考核评分、倒查合同、行政处罚等手段倒逼环卫企业压实责任,严格按分级分类作业标准进行每日清扫、冲洗、保洁等。
紧抓精细化管理抓手不放松。坚持开展“行走莞城”和“洁净城市活动日”,以“行走”解决顽瘴痼疾,集中清扫整治卫生黑点,举一反三,整改一处,提升一片。
持续完善直收直运模式。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因地制宜科学调整完善直收直运路线,定时定点收运,协调不同承包公司之间人车衔接,既提高收运效率,减少二次污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又进一步规范了各承包公司作业时间,按时保洁。
加紧打造高质量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瞄准目标,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一是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拓宽渠道,借助主题宣教馆、学校、周末课堂等各类媒介载体,全覆盖、全方位、立体化、接地气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集中+分散”“线上+线下”“引导+培训”等有效结合,让生活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二是健全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引入环保科技企业,在居住区原有53个便民交售点的基础上,增设10个便民交售点,让群众在家门口便能实现可回收物售卖变现,极大提高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完成改造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118个,整体改造率60.51%。三是优化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实行公共机构、企业、文教组织、餐饮单位等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处理;2个垃圾分类投放厢房已建成并试运行,将原博厦垃圾转运站改造为“两网融合”收集站,推进“两网融合”建设,逐步完善可回收物分类收运处理链条,生活垃圾可回收率达40.67%;设置覆盖全辖区的2个大件垃圾收集点,实行上门预约回收,要求大件垃圾即产即清等,进一步优化分类收运处置体系。
精致提升显著改善人居环境
莞城城市化起步早、建设早,土地空间不足和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等成为城市管理的难题。结合市委、市政府推进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莞城城管部门继续巩固深化美丽圩镇建设成效,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全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的美丽圩镇。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攻坚。组织查漏补缺,联合社区地毯式排查、清单式整治卫生死角、闲置地,落实常态化巡查保洁;重点提升“三边三地”薄弱区域环境卫生,全力清除内街小巷卫生死角、盲点,大力整治市场周边脏乱差现象,主要道路干净整洁,内街小巷清爽宜人;强化城市乱象源头治理,落实片长巡查机制,加大巡查执法频率,城市“六乱”明显减少,城市秩序大幅改善。
有序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积极配合全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见缝插绿、见空补绿。继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已建成兴塘口袋公园,成功将向阳路打造为林荫大道,实现“一社区一公园”,社区公园普及率达到100%。重点升级人民公园景观,改造绿化1500平方米,翻新晓湖九曲桥等,公园景观更靓丽。
加大力度完善市政设施。一是释放道路空间。在全市统一部署指导下开展城市秩序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日常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养护力度,及时修复补齐缺损设施,管理好、维护好市政设施,实现功能和形象双提升。消除人行道空间不连续、路口高低差、铺装破损等现象,完善人行道无障碍设施,清理人行道空间内废弃设施等,确保道路畅通、平整。截至目前,共维修人行道地砖4838.64平方米,铺设沥青27809.89平方米。二是提升道路品质。完成16条非机动车道双向约32.052千米的升级改造,提升群众出行安全性。打造慢行交通品质示范街道,完成城内片区9条主要道路约3.48千米人行道翻新,完成莞太路(莞城段)及周边约2.1千米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莞城慢行交通系统,提升群众出行舒适性。在东兴路、万园东路、旗峰路等被车辆大量占用人行道的路段,安装人行道物理隔离U型管690根,长度共1173米;在万寿路、县正路等增加车止球1700多个,减少车辆占用人行道的情况,还路于民。同时,在市桥路、西正路、新风路等路段通过增设U型护栏的方式,建立一条5.1公里长的机非共板的非机动车专用道。结合莞太路升级改造,通过封闭非必要路口、绿化隔离等措施升级了一条约1公里的机非分离的非机动车道,让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和人行道行人各行其道,通行秩序得到明显优化。
精准施策不断刷新城市颜值
莞城城管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持续推进“城管片长制”是其中之一。自2021年莞城实施“城管片长制”以来,在7个社区建立城市服务驿站,设立7个片长,执法关口前移,变末端执法为前端服务,片长紧紧围绕“六巡三防一执法”,肩挑“门前三包”、环卫保洁、“六乱”违建、市政管养、园林绿化、燃气安全等六大重点工作,扎根基层一线,面对面服务群众,加强沟通快速处置,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不但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又实现了执法效率、市容市貌、群众满意度三个维度提升,让城管工作更有效能、城管服务更有温度。
近年来,莞城深化片长内涵,延伸片长外延,以片长为载体组织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推进城市更文明,环境更美丽。
狠抓城市“六乱”整治。以“小微执法”为抓手,刚柔并济,全面整治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科技赋能实施“包容免罚”“三教而罚”,全面推广应用“E”执法,应用上线率达100%。通过“绿、黄、红”三色赋码实现主干道“门前三包”全覆盖,提高商家履约率,积极打造市桥路、西正路、东正路等20条道路为“门前三包”示范路。召开共享单车管理工作部署和约谈会议,定期清理占道共享单车,因需划设共享单车停放区,促使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停放。
狠抓违建整治。一是严控新增违建。遵循“新增违建零增长、历史违建负增长”的工作目标,坚持严控新增和消化存量相结合,以自建房、再生资源回收场所等为重点加大巡查频次,建立执法人员地面巡查+无人机空中巡查立体化巡查网络,逐一核查市局每季度下发的三维航拍比对数据,抓住快速发现和处置新增违建的主动权。对于新增违建,坚决按“两违”方案快速拆除确保零增长。二是逐步消化存量违建。通过补办手续、城市更新、保留使用等逐步消化存量违建。
狠抓户外广告整治。规范新增户外广告设置,做到美丽时尚、安全有序,与外部环境相协调。采取升级改造外立面和翻新招牌设施方式打造博厦社区高桥坊街、下高桥街和博厦二甲街为户外广告招牌示范街,有效提升城市立面的时尚活力氛围。坚决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型户外广告,聚焦整治危险系数较高的楼顶、遮窗、大型高立柱等户外广告设施,做到“应检尽检、应拆尽拆”,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狠抓噪音整治。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反映较多的夜间建筑工地施工噪音问题,采取联合执法、夜间定点巡查、全天候执法、召开研判分析会议等手段,督促指导施工单位升级改造技术设备,合法守法文明施工,营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狠抓泥头车整治。针对建筑垃圾非法倾倒问题,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在建工地监管。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对泥头车途经路段蹲点值守,严厉打击“百吨王”、扬撒滴漏、污染路面、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服务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莞城今年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城管部门将如何助力莞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莞城城管分局表示,将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借助城管片长、城市驿站等,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探索筹备城管共商共议平台,让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新主角。通过实行“全民城管”“智慧城管”的具体实践,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和桥梁,充分调动蕴含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资源,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不断强化城管队伍岗位责任意识,推进城市管理全民化、一体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莞城城管分局坚持把“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优质服务”作为行动指南,进一步优化服务形式,以最优服务带来最高满意度。一是建立三大机制提高投诉处理效率。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微信工作群等形成联动闭环机制,专人专责跟进,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依托城管片长形成投诉受理“双回访”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依托24小时值班制建立投诉处置快速响应机制,有接必应,有诉必处,高效反馈。二是宣传引导同频共振。拓展城市服务驿站功能,充分利用驿站贴近群众优势,打造东正驿站为八五普法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做城市主人,共同爱护城市环境。借助市城管局、莞城街道等新媒体号广泛宣传分局工作成效、亮点等,通过看得见的变化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增强文明意识、城市意识,支持城市管理工作。三是优化便捷审批备案。严格按市局办事指南开展行政审批和备案工作,努力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间,力争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
每月组织对片长进行考核,实行片长轮岗和淘汰制,以考促提,提升整个执法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对执法人员进行操练,凝聚队伍向心力;组织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业务能力。
接下来,莞城城管分局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变管理为服务,改变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素养,强化为民服务使命担当,打造一支服务有温度、执法有力度的城市管理队伍。
文 | 余晓玲
图 | 王俊伟(除署名外)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泽宇
校对 | 黄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