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嘉文
位于南海之滨的惠州是广东海洋大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其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281.4公里,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给了城市发展无限的蓝色空间,支撑着城市“沿江向海”发展的决心。
11月1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东线)来到惠州进行走访调研。
就在前不久,广东省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惠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014.72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居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二,惠州发展动能十足。其中,海洋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的“蓝色引擎”作用,占比一直在两成以上。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综合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海洋生产总值约114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市GDP的21%。自2020年以来,海洋经济产值一直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纵观惠州经济结构,海洋经济已成为引领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蓝色引擎”。
动力电池船舶新应用
新型储能竞逐新赛道
当天上午,采访团走进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在产品展示区内,琳琅满目的电池产品和获奖证书整齐地摆放着。作为全球锂电池头部企业,亿纬锂能整体研发团队规模和实力在行业内屈指可数,目前已申请超过6300项国家专利。就在前段时间,由亿纬锂能供货的两艘绿色新能源船舶“恩波”和“暖波”在杭州亚运会开幕时亮相大运河。在锂电池多元场景化渗透和底层性能突破的推动之下,船舶已成为动力电池的下一个大型应用领域。尤其在城市渡船、观光船、内河货船和港口拖船等领域的使用场景更加清晰。亿纬锂能储能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蒙玉宝表示,目前全国有超过50%的电动船舶配套亿纬的电池解决方案,累计出货规模超过200MWh。
随后记者团来到了惠州德赛电池有限公司惠南工业园展区,户用储能产品、数据中心UPS锂电、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产品应有尽有,可以看出德赛电池在新型储能领域的深度布局。与此同时,德赛电池惠南工业园也率先用上了“自家产”的储能应用产品。储能电站在海洋新能源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惠州市德赛智储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郭庆明表示,现在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场景和投资越来越多,它们都离不开储能,通常会在海岸线的边缘建立储能电站,用于风力及光伏发电的储能配置,平滑电力输出,调节并稳定电网的稳定性等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特高压做长距离调度,满足其他地方的电力需求。
俯瞰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主办方供图
从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石化强市”转型的有力实践
南海之滨,大亚湾畔,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内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来回穿梭,大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施工人员挥汗奋战……采访团记者们站在观景台远眺,整齐划一的巨大储罐、纵横交错的管廊映入眼帘。这座石化产业新城,是惠州探索海洋油气化工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起源,也是惠州从沿江城市向滨海城市、“石化强市”转型的有力实践。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主办方供图
连续5年,惠州大亚湾开发区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之首,当前,大亚湾开发区坚持对标世界一流化工园区,做大做强石化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开发区。今年2月,总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其大亚湾研发中心破土动工;3月,恒力(惠州)产业园首条PTA生产线一次性投料开车成功;5月,总投资约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在大亚湾石化区,集聚着中海油、壳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国企、外企、民企同台竞技。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已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主项目/主办方供图
“目前埃克森美孚一期项目整体完工超过80%,计划今年年底部分公用工程可以竣工。明年3月份大部分装置安装完成后就开始做试生产准备,到12月年底装置采用倒开车(下游装置先开)最后开到乙烯装置基本上就可以投产了。按照之前的估算,如果达到完全反复生产的话,它的产值会超过300亿,预计可以做到390亿。”大亚湾区石化能源产业局石化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建波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