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丰清:强化“农”字特色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妹妍、王隽杰 发表时间:2023-11-27 06:21
金羊网  作者:李妹妍、王隽杰  2023-11-27
提起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的建设成果,“农”字特色贯穿始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王隽杰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农村党建研究中心、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农村实践”“农村党建与社会治理”等8个学科团队、组织编写的课程配套辅导书3次被评为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提起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华农马院”)近年来的建设成果,“农”字特色贯穿始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林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入选首批广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新起点,华农马院将如何强化“农”字特色,瞄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向?就相关问题,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丰清教授。

羊城晚报:入选首批广东省重点马院,可以说是对华农马院近年来发展的一大肯定。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华农马院的特色和优势?

张丰清:华农马院有几个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学院规模比较大。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这个规模在省内外都是比较大的;2022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22年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有近200人,本硕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

其次,作为农业大学的马院,我们注重围绕“农”的特色下功夫,提升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的能力。学院设有8个教研室和4个研究中心(研究室),其中就包括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乡村治理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我们高度重视应用研究,主持基层及农村党建相关科研项目、主办首届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承办多地多单位党建业务培训工作,服务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战场。

入选省重点马院,对学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2022软科中国大学最好学科排名,华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农林院校排第4。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课题、其他省部级课题共计100余项。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已建成全国性共享慕课。学院组织编写的4门课程配套辅导书,入选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3次被评为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

羊城晚报:您刚刚提到,华农马院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是“农”,在未来的学科建设中,华农马院将怎么进一步强化“农”字特色呢?

张丰清: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建设正面临大好机遇,华农马院要把握好这一机遇,结合自身情况,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全方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

一方面要夯实基础,凝练研究方向,大力推进学科研究。要找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结合农业大学的特点,大力推进农村党建、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特色学科和特色方向建设,提高特色学科在学术同行的认可度,提升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的能力。学院及挂靠在学院的乡村振兴研究院农村党建研究中心组建了26人的科研团队,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农村实践”“农村党建与社会治理”等8个学科团队,走科研特色发展之路,深度服务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战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同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及交叉合作研究,加强学科-平台-团队-项目-成果“五位一体”建设,打造具有丰富华农元素、鲜明华农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另一方面多措并举,用活红色校史,抓好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华农建设了历史文化、党建思政、校园风光、专业特色等4条校园文化路线,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校史红色资源、农业传统文化、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教育相融合,用校史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提升学习实效。在此基础上,学院将深入挖掘百年华农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为“大思政”格局的形成营造良好氛围。

羊城晚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华农马院如何提升教学水平,打造“思政金课”?

张丰清:思政课的魅力来自理论魅力。学院一直鼓励老师首先要“充好电”,在吃透理论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水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传授知识,切实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组织工作。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群建设;确保思政课各门课程有序衔接,尝试推广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与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互评制度、集中命题制度等。

二是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学院将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同时,着力打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品课程,培育一批思政课教学品牌项目、教学改革特色项目、思政课创新课案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广一批“解惑式”“引领式”思政课优秀案例。

三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统筹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加强校内外多方联动,结合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开展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积极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建立合作机制,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研究生等多方协同育人功能,共同参与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