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90后”发现2个新物种

来源:新快报 作者:王彤 发表时间:2023-11-27 08:52
新快报  作者:王彤  2023-11-27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今年发现了2个植物新物种,首位发现者均是“90后”的新广州人。

一个是花期“超长待机”,一个是路边“显眼包”


文/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吴超

图/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园科院”)获悉,今年该院发现了2个植物新物种,首位发现者均是“90后”的新广州人。

新物种 1

白花盾叶苦苣苔

源自一次“引种”

2023年7月18日,市园科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发表了一项新物种发现成果——白花盾叶苦苣苔(Metapetrocosmea alba X. R. Zheng, P. S Zou & S. P. Dai),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

白花盾叶苦苣苔的发现源自一次“引种”。引种工作是科研人员开展植物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时间回溯到2019年,白花盾叶苦苣苔从越南白马国家公园引种过来的时候,还是一棵小苗。因幼苗难以鉴定,被初步标记为“苦苣苔科未知物种”。这个“未知”就这样安定了下来。它和同类伙伴们一起养在引种温室里。幼时,白花盾叶苦苣苔和其它苦苣苔植物一样,外表“平平无奇”,直到2021年初,该未知物种首次开花。

■白花盾叶苦苣苔。

一年365天都开花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发员郑锡荣介绍,植物的花器官是判断其科属的重要特征,因此,当有开花迹象的时候,他便开始留心。

经过再次比对,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研究和咨询苦苣苔科分类专家,最终确认该物种为盾叶苣苔属的新物种。该物种为多年生草本,盾状叶互生,花色洁白,花期长,耐阴,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合盆栽观赏。

“它的花白白的,小小一朵,是盾叶苣苔属里目前已知唯一开纯白色花的,所以我们将它命名为白花盾叶苦苣苔。”郑锡荣介绍,白花盾叶苦苣苔的幼苗是在野外沟谷、石壁等流水环境中发现的。它的栽培环境比原生环境好很多,“它一年365天都在开花,大棚里面有400多个品种苦苣苔,只有它这样。因为具有超长花期,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如果用它作为亲本,也许可能培育出更多四季开花的品种。”郑锡荣说。

■郑锡荣

日常工作的小惊喜

谈及发现新物种的心情,郑锡荣淡定地说:“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发现,就是日常工作的一个小惊喜,也能鼓励我们继续探索植物世界。”郑锡荣介绍,新物种的发现都能拓宽人类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有助于完善植物分类系统。“每个物种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了解新物种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新物种 2

狭叶紫薇

整理3000多条标本后灵光乍现

2023年1月,打开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输入“紫薇”,出来3000多条结果,市园科院植物研究所吴保欢博士开始一条条整理。彼时,他正参与关于紫薇属的研究项目。

■狭叶紫薇。

3000多条标本全部翻阅完毕后,吴保欢灵光乍现:为什么有几份采自陕西南部的标本与众不同?这些标本虽然被鉴定为南紫薇,但是叶片明显要比南紫薇小很多!作为分类学博士,吴保欢对于微小的差异有着异于常人的职业敏感度,他大胆猜想:这几个标本有没有可能是新物种?

“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团队里有经验丰富的研究紫薇的专家。我发现了这点后马上向专家请教,他也觉得假想正确,我们才进行了下一步验证。”吴保欢说。

赴秦岭考察在村道旁找到了它

每年5—6月是紫薇花的盛开期,市园科院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6月初赴陕西南部秦岭东部进行野外考察。

■吴保欢

吴保欢回忆起首次发现狭叶紫薇的情景,“天快黑了,我们的车开在陕西秦岭东部漫川关镇一条乡村道路上,然后看到了路旁粉色的花,那不就是我们要找的吗?”一车人激动不已,在路边的山坡上采集到了标本。

据统计,科研团队先后在陕西商洛、山阳、旬阳,湖北保康和房县等地发现该种植物的野生居群。狭叶紫薇在野外的生境中,通常呈灌木或小乔木状。盛花期花量很大,花是粉红色的,具有直接进行驯化使用的潜力。

“它的生境应当说是比较恶劣的,生长在石灰岩山地中,这样的生境土层较薄,比较贫瘠、保水能力也较差,意味着它有可能比较耐贫瘠、耐旱,加上不错的观赏性,应该也是优良的育种材料。至于它能不能在广州种植,现在还不好说。毕竟发现的地方是在陕西,气候和广州相差较大。不过我们今年引种的苗,在广州炎热的夏天里,可以露地过夏,目前的状态还不错,后续在广州正常开花结果也是有可能的。”吴保欢表示,后续会持续跟进狭叶紫薇的栽培情况,有条件也会开展相关育种工作,期待它能够在绿美广州的建设中发挥作用。

很开心为自然知识库添砖加瓦

记者在市园科院的一个小花盆里看到,吴保欢和同事从当地采集的扦插条已经长出嫩绿的枝芽。据悉,他们采集的扦插条大约死去了80%,只有两成适应了新环境活了下来。同日常见到的普通紫薇相比,叶子的确更细小而狭窄,这也是狭叶紫薇(Lagerstroemia stenophylla B.H. Wu, X. Hu & S.P. Dai)名字的出处。

此前,我国原产的紫薇属物种有19种,狭叶紫薇的发现,使得我国紫薇属物种增加到了20个。“紫薇属约诞生于60个百万年前,具体是什么时候分化出狭叶紫薇的,还有待深入的分子遗传学和系统学研究。”吴保欢说。

吴保欢表示,这次赴陕西的调研过程比较顺利,但科研之路总体来说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需要做好受挫的准备。“只有这次顺利些,其他很艰难。比如狭瓣紫薇,它最早是在广州发现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找,费了很大精力,到现在也没发现。”

“发现新物种是许多学习分类学的人的心愿。发现新物种是很开心的一件事,这代表着我们能够为人类建构的自然知识库添砖加瓦。”吴保欢说。

对话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记者了解到,新物种的命名权通常归属于最先发现和描述该物种的研究人员,一般会根据它的生物学特征、分布区域等相关信息来命名。遵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每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名人名,以确保命名的科学性、唯一性和可识别性。

而中文名字命名则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理论上,发现者也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对此,这两位出生在潮汕,现为新广州人的“90后”小伙均表示了拒绝。吴保欢说:“拉丁学名本来就包括发现者的名字,不用啦。”郑锡荣表示,不能太自傲:“研究人员一般不会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新物种,但是可能会以其他人的名字来命名新物种,通常是为了纪念或感谢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植物学家或其他相关人士。”

数据

每年我国有200多个

植物新物种被发现

据统计,每年我国有200多个植物新物种被发现,全球有2000多个。2022年,国内一共发表植物新种278个。尚有很多待发现的植物,特别是在热带雨林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王伟博士介绍,今年以来,市园科院引进新优植物1794种(品种),目前共保育物种5100多种(品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8种、二级保护植物316种,首次发现新物种2个,进一步提升广州植物迁地保护能力,不断丰富绿美广州建设种质资源。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