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郭思琦
从1938年组建武装亮剑东江,到1942年秘密营救文化名人;从1943年成立纵队发展壮大,到1945年赢得抗战胜利;从1946年登船北撤转战华东,到1949年南下作战解放广东……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指导下,“追寻东纵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采访团沿着深圳、惠州、东莞三座城市的东纵革命路,追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在走访中,采访团看见,一处处东纵纪念场馆与旧址,如同珍珠般点缀在南粤大地上,熠熠生辉。通过活化传承与交流合作,这些东纵红色资源“串珠成链”,释放更大的红色宣传聚合效应,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
英雄不朽 初心永传
“烽火当年此处曾为指挥部,盛世而今胜地重开旅客游。”秋高气爽的11月,惠州罗浮山景区游人如织,景区内的东江纵队纪念馆更是游客必到的红色景点。
“看到东江纵队的革命事迹,勾起了我的参军回忆。”广西人方勇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特意到此地缅怀英烈。他说回家后要把所见所得分享给孙子,告诉他虽然国家强大,但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
葛先生是广东一民营企业的员工,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后,他感到受益匪浅,“从这段历史中我学到了何为报国为民。落实到个人身上,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在企业发展、社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硝烟散去,祖国和平安宁,东纵纪念场馆与旧址为何仍能吸引一批批人慕名前来?
“不论什么时期,为了民族和国家利益不惜流血流汗的,始终会被人们所铭记。”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王红星表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东江纵队最鲜明的特征,也是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东江纵队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精心谋划‘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行动’,到取得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胜利,其根本保证都是坚持党的领导。”深圳坪山区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吴育添表示,了解东江纵队的历史,能更深刻理解“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军队前进就有方向、有力量”的内涵。
“东江纵队的历史,是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的生动教材。”中共惠州市委党校党史研究部副主任钟远明表示,革命战争年代,东江纵队为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江纵队的干部、战士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中立下了新功。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笃行不怠、勇毅前行。
守正创新 馆际联动
广东是一片革命的红色热土。近年来,广东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遗产,在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正值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广东各地东纵纪念场馆与旧址纷纷举行相关纪念活动,使东纵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以来我们馆已经接待了10万人以上,其中包括48批香港学生。我们还举办了‘东纵小小讲解员’培训班,东纵历史图片流动展进园区、厂区、社区、校区等一系列活动,讲好东纵红色故事。”吴育添介绍。
“我们打造了针对各学龄段的东纵历史教育体系。面对小学生,有‘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面对中学生,有‘东纵第二课堂’;面对大学生,我们联合了10所高校开展‘东纵联大’馆校教育实践活动。”王红星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工作,在更多孩子心中播撒“红色种子”,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
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有关负责人曾琛钧介绍,馆内今年已创新性开展互动活动十余场,针对青少年开展研学教育活动百余场,为一千多个单位党建提供讲解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东纵纪念场馆与旧址,计划成立东江纵队抗日纪念馆联盟,将东纵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组织了香港、深圳、惠州、东莞的七家场馆,准备形成馆际联盟。”惠州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曾庆香表示,东江纵队的足迹遍布大湾区,成立馆际联盟有助于各场馆在史料、文物、图片、人才等方面互通互用,在历史研究上实现优势互补,以更大力度推动东纵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