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中外嘉宾分享真知灼见,碰撞思想火花:把自我融入我们 读懂大变局时代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焕坤、侯梦菲、鄢敏、柳卓楠、张璐瑶 发表时间:2023-12-03 07:26
金羊网  作者:李焕坤、侯梦菲、鄢敏、柳卓楠、张璐瑶  2023-12-03
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话题分享观点,带来一场凝聚共识的思想盛宴。

2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在开幕式大会演讲环节,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话题分享观点,带来一场凝聚共识的思想盛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民主同盟老一代领导人费孝通曾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也是中国各民主党派成员对人类文明交流交融的一种理想期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开分享。

何维首先介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程。他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植根中国土壤、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大势、坚持自身发展的伟大的政治创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发展方面的成果,同时有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大的动力基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厚基础,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力基础和影响来源。”

何维谈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伟大创举在中国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彰显优势的同时,也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中国方案。

(李焕坤)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坚定的行动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以“为共创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说,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向世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为共创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历经十年发展,从国家、地区、全球各层面到政治、安全、发展、文明、生态各领域,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相继构建,拓宽了这一理念的实现路径。

谢春涛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有主张,更是坚定的行动派。“这些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坚持尽己所能,以扎实行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努力在发展、安全、文明等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具体而言,一是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二是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开辟了新路径;三是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促进文明交流共建注入了新动力。谢春涛表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迫切需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团结反对分裂,以合作促进发展。(李焕坤)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

通过“读懂中国”,减少“读懂赤字”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新作为”至少有三项:一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现代化;二是在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和平崛起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今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走到了第十个年头。郑必坚直言:“这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经历了世界的风云变幻。中国和国际上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归根到底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读懂赤字’。”

在他看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创办之初就坚持三个“读懂”,这就是“读懂中国”“读懂世界”“读懂大变局时代”。如果这个国际会议,能够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同时又帮助中国更好地“读懂世界”“读懂大变局时代”,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以持久的努力,减少“读懂赤字”。如果这样,则中国幸甚!世界幸甚!

(侯梦菲)

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卫东:

把自我融入我们,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场,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卫东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要读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需要读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内涵和意义。

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把握历史规律,推动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全球性的危机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各国只有携起手来,把自我融入我们,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克时艰,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这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奋斗目标。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包容、引领时代的思想体系。这一理念既有现实思考,又有未来前瞻;既描绘了美好愿景,又提供了实践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要作表率,要有更大的胸襟、格局和担当。

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倡导与世界携手的坚定行动。中国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就是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鄢敏)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

埃塞俄比亚把中国的模式作为可借鉴的国际范例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讲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积极影响。他曾担任埃塞俄比亚驻中国大使,会讲流利的汉语,是一位“中国通”。过去40年,他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基于这些成功的经验,中国继续推动与世界的互利互动的关系。”穆拉图·特肖梅评价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中国维护多边机制,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穆拉图·特肖梅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埃塞俄比亚就把中国的模式作为一个可借鉴的国际范例。

在穆拉图·特肖梅看来,中国为应对全球挑战,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整体利益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倡导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样的愿景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愿意和中国一道来为实现这些愿景携手努力,把这些愿景变成现实。”

(鄢敏)

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

“去全球化”是无稽之谈

“去全球化是‘无稽之谈’,全球化是使得亿万计人们走出贫困的关键,同时也是稳定世界繁荣和福祉的关键。”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回应。

他指出,世界各国需要新的想法来复苏多边主义精神,来振兴大国之间的互动。中国现在和美国、欧洲之间的贸易占比达到了60%,大家都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人感冒,其他人也会打喷嚏。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必须要寻求邻居和伙伴的合作,他们不仅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使世界各国富有。”沃尔夫冈·许塞尔表示,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有助于世界的发展,不仅帮助了发展中国家,其实对发达国家也有利,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竞争不是坏事,它使我们变得更好,使我们变得更具创新意识。”沃尔夫冈·许塞尔说。

(柳卓楠)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

世界各国休戚与共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交叉路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能够在这些全球危险面前独善其身,大家必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伊萨姆·沙拉夫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它通向每个人都能享有共同繁荣的未来。

“世界各国是不同的,如果通过人文的交流,我们能够实现和而不同、民心相通,那么我们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就可以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打破文化的壁垒。”伊萨姆·沙拉夫表示,面对全球挑战,需要世界各国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不再区分东方西方、南方还是北方,而是共同的合作。

(柳卓楠)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名誉主席、亚洲协会全球主席约翰·桑顿:

美国普通老百姓眼中的中国人 勤劳、创新是主要关键词

开幕式演讲中,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名誉主席、亚洲协会全球主席约翰·桑顿畅谈美国普通老百姓眼中的中国人。他认为,在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需要怀有谦逊、好奇和同理心,并要以事实为基础来看待这个话题。

美国普通老百姓是如何看待中国、中美关系和中国人的?演讲中,他分享了美国学者几个月前进行的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很受美国人民的喜欢和欢迎。“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积极的国际社会参与者。”他说。

调查中,大部分美国受访者对中国人给出了勤劳、创新、可靠、经济强大稳定、有爱心等关键词。“我们的结论就是,人文交流是中美交流最重要、最有潜力的一部分。”约翰·桑顿说。

他还提到,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美老百姓对“双赢”一词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谈“互利”,美国老百姓会很接受。因此,他希望,新时代加强中美关系,还要关注和倾听美国普通老百姓的声音,用美国人能听得懂的话跟美国人交流。   (张璐瑶)

摄影/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蔡嘉鸿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