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广东文化热点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 周欣怡 文艺 孙磊 朱绍杰 发表时间:2023-12-30 09:42
金羊网  作者:黄宙辉 周欣怡 文艺 孙磊 朱绍杰  2023-12-30
通过重温2023年的热点事件,与您一起感受广东文化的蓬勃生机与活力,领略人文湾区的魅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周欣怡 文艺 孙磊 朱绍杰

图/受访者提供、本报资料图

2024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回首2023年,广东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新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定而踏实。

我们选取了文化艺术、文博考古和非遗三大领域,通过重温2023年的热点事件,与您一起感受广东文化的蓬勃生机与活力,领略人文湾区的魅力。

佳作精品,助力岭南文化出新出彩

2023年的广东文艺领域,热点、爆点频频,盛事、大事接踵,破圈、跨界创新,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这一年,随着文旅、演艺市场全面恢复运营,广东的演艺市场强势复苏、持续火热。今年上半年,广州的大中型演出数量就位列全国第一,来广州举办演唱会的演出艺人数量同样是全国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广州举办5000人以上营业性演出105场,各类演出吸引观演人次超过2300万,票房收入近50亿元。

这一年,广东深入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出人才、出活力”,成立广东省剧目策划中心。文艺精品创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粤剧《东江紫荆红》《张九龄》、话剧《背影》《春园·1923》、舞剧《咏春》《万家灯火》、芭蕾舞剧《白蛇传》、杂技剧《天鹅》等一批艺术精品纷纷登上舞台。

这一年,粤产影视作品、舞台艺术作品走出广东,走向全国,推动岭南文化出圈、出彩,收获高人气。粤产年代传奇大剧《珠江人家》登陆央视一套,收视爆棚,获赞无数。谍战动作片《暴风》全国上映,带动汕头历史文化出圈。

这一年,广东举办了一批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盛宴,让更多观众享受到丰硕的文艺果实。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举办百余场文艺活动;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上演近70场演出,抖音互动话题“dou来广东看大戏”累计播放量达3885.3万次。

这一年,广东还吸引了众多评奖活动“落户”,展示广东强大的举办活动能力。广东成功申办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和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区;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在广州举办,这是广州第四次举办梅花奖。

一起来回顾我们聚焦的2023年广东文艺十大热点——

1.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颁发

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公布,62部作品榜上有名,其中包括10部戏剧、10部电视剧、8部广播剧、11部电影、10部图书和13首歌曲。这些优秀作品聚焦时代主题、坚守人民立场、立足广东实践,描绘了新时代广东的恢宏画卷。

2.《广东文学通史》出版

5月,首部《广东文学通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五卷,通过新史料的发现、新理论的概括、新方法的应用,总结广东文学成就与经验,填补了广东文学通史研究空白,凸显岭南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质,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活力与创造力,为即将启用的广东文学馆提供理论支撑。

3.广东成功申办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和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区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是我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其中中国画展区是全国美展13个展区的重点,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区是亮点。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大展”落户广东,将推动广东文艺由“高原”迈向“高峰”,为中国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广东贡献。

4.广东舞台艺术精品全国风行

2023年,广东多部舞台艺术精品到全国各地巡演,登上北京、上海、湖南、新疆等地舞台。舞剧《咏春》《醒·狮》、粤剧《白蛇传·情》、杂技剧《化·蝶》、芭蕾舞剧《旗帜》等作品凭借高品质的艺术成色和独具岭南特色的艺术语汇,在巡演地刮起一股“岭南风”,一票难求。

5.花城文学院宣告成立

近年来,随着《北流》《潮汐图》《燕食记》等作品问世,加之陈培浩、杨庆祥、王德威、曾攀等学者的“加持”,“新南方写作”异军突起。3月,花城文学院在广州越秀公园文化空间落成。作为新的南方文化地标,它为“新南方写作”敞开新的想象与可能。

6.《珠江人家》获央视一套黄金档收视冠军

粤产年代传奇大剧《珠江人家》登陆央视一套。播出期间,该剧热度持续攀升,央视一套单集最高收视份额达到6.62%,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1亿次。该剧弘扬了粤菜、粤剧、粤药等岭南文化,传递出的家国情怀也打动了不少观众。

7.90后深圳上班族海漄获雨果奖

10月,第81届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在深圳从事金融业的“90后”小伙海漄凭借作品《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收获雨果奖的中国作家。

8.广东4部作品斩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

在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选上,广东共有4部作品摘下“荷花奖”。其中,舞蹈作品《静听松风》《湾》获当代舞奖,舞蹈作品《停留片刻》获现代舞奖,原创芭蕾舞剧《旗帜》获舞剧奖。这是近几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中,广东舞蹈作品获奖数量最多的一届。

9.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举办

广东省艺术节创办于1984年,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省级艺术节之一,已成为广东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艺术盛会。11月至12月,本届艺术节为观众呈现了近70场精彩文艺演出、3个“名家成果展”和1个“美术书法作品展”。

10.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正式获批成立

8月,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正式获批成立,这是广东首家古籍出版社。未来,该出版社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海外,成为有影响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理、挖掘、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阵地。

对话历史,文博考古吸引空前关注

2023年,是文旅全面复苏热气腾腾的一年,文博考古热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2023年,考古工作者依旧忙碌,他们与田野相伴走过寒冬酷暑,只为寻找有关文明的蛛丝马迹。

当“中国南海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艘大型古沉船”消息传来,布满海底的精美文物、高科技的载人潜水器……世界级考古发现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当大型系列纪录片《何以中国》正式开播,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徐徐展开,中华文明源头的探寻工作获得更多关注。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这一年,我们满怀热情,奔赴山川湖海,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当“特种兵式旅游”流行,拉着行李箱逛馆成为年轻游客的偏爱,镇馆之宝、博物馆文创频频霸屏“出圈”;当最热暑期游来袭,游客们纷纷涌入博物馆,夜间开放、“周一不闭馆”……博物馆各出奇招应对史无前例的进馆热情;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网络,海外流失文物因此得到更多关注,我们也愈加珍惜每一次走进博物馆与文物见面的机会。

作为文博考古爱好者的你,关注到哪些新的考古发现或重磅大展?让我们一起回顾2023广东文博考古十大热点——

1.“早期岭南探源工程”正式启动

最早的广东人从哪儿来?这一问题的答案将被揭晓。“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的发布,意味着酝酿已久的早期岭南探源工程正式启动。

广东考古人将用12年时间,对岭南早期人类与文化发展历程的全面溯源,以郁南磨刀山遗址、英德青塘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等为代表的重要遗址是此次计划的工作重点。

2.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六省(区)将联合申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6月,“岭南地区文明化与中国化进程(拟)”工作协商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代表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六省(区)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和考古研究机构负责同志。会议明确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申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3.“纪念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10月,“纪念石峡遗址发掘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韶关举行。石峡遗址是广东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2001年,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石峡遗址的发现被誉为“为探索岭南地区从原始社会到秦汉以前的社会文化的发展找到了一把重要的钥匙”。

4.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成立

11月,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在广州宣告成立。它是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建立的区域性博物馆协作机制,面向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的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开放。联盟首批发起单位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美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澳门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等24家。

5.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广州开幕

11月,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广州开幕。这是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四十多年来第一次组织的全国性博物馆学大会。此次大会聚集海内外博物馆学人的聪明才智,探讨当前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

6.英德“岩山寨遗址”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发布2023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广东岩山寨遗址揭示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入选。岩山寨遗址是迄今岭南地区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中心聚落遗址。

岩山寨遗址位于清远英德青塘镇榄村,为了更好进行古遗址保护和文化传承,当地正在推动建设青塘考古遗址公园。2022年12月,英德青塘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7.广州发现珠三角面积最大的商时期文化遗存

6月,经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披露,广州黄埔竹园岭遗址发现商时期文化遗存,该遗址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古发现确认的面积最大的商时期遗址,不仅填补了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商时期文化遗存的空白,更为重构广州东北区域早期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材料。

8.千年帝陵康陵遗址正式开放

康陵为南汉开国皇帝高祖刘岩的陵墓,位于广州小谷围岛,20年前因广州大学城建设被发现发掘。今年6月,南汉康陵遗址全面完成本体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正式向公众开放。南汉康陵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揭露的五代十国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建筑基址。

9.“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在粤博展出

“焦点”展是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外销画”藏品系列近20年征集成果的首次集结展出,展览以粤博特色馆藏为依托,讲述18、19世纪中外艺术家共同创造的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展览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10.“双节”期间广州多家博物馆夜间开放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广州市符合条件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旅场馆均延时至21时闭馆,延展夜间服务时长。包括南越王博物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多家市属博物馆均延时开放,最大限度满足观众节日的进馆需要。

火爆出圈,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还记得2023年新春火爆全网的英歌舞吗?端午时节“广州房东”上演水上“狂飙”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时隔三年,广府千年庙会“波罗诞”重磅回归,佛山秋色大巡游获得万众瞩目;醒狮、咏春等非遗项目摇身一变成为舞台剧作,勇闯世界,赢得好评如潮……

2023绝对是非遗火爆出圈的一年,我们不禁感叹,传统文化竟然也能这么“潮”!借助社交媒体等数字化“东风”,传统非遗不断炫出新活力。传承人们积极对接电商平台让非遗好物走进千家万户;非遗场馆借助科技手段让展陈“动起来”,参观体验持续升级。

随着文旅产业全面复苏,非遗体验亦成为旅游休闲中的新亮点:景区里看非遗演出、逛非遗市集;博物馆里体验非遗课程、制作手工艺文创;在文化街区来一场Citywalk,顺便感受一下当地非遗美食……

古老非遗穿越时光来到新时代,不仅没有被束之高阁,反而不断“活起来”“火起来”,持续实现发展和创新。岁末年初,让我们一起回顾2023年广东非遗十大热点——

1.英歌舞新春火爆出圈


整个兔年春节假期,来自广东普宁的英歌舞视频、图片在各大社交平台霸屏。英歌成为社交平台当之无愧的“顶流”,即使是未经剪辑的英歌训练视频,都能拥有数十万播放量。甚至不少游客专程前往广东潮汕地区,亲身感受英歌的飒爽舞姿。英歌舞还“火”到海外,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扎根发芽。

2.广府千年庙会“波罗诞”重磅回归

3月,第16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南海神庙举行。时隔三年,盛况空前,3天接待游客近22万人次,其中,“正诞日”恰逢周末,是“波罗诞”最热闹的一天,客流量超14万人次。“五子朝王”仪式、“扶胥号”龙船朝王等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南海神庙打卡。

3.端午之际,广府龙舟竞渡,水上“狂飙”

端午期间,珠三角大大小小的河道上,鼓声阵阵、呐喊不断,龙舟竞渡“狂飙”之景令人叹为观止。

今年的广府龙舟活动盛况空前,龙舟扒手们夜训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挥桨漂移、转弯不减速等一幕幕水上版“速度与激情”看得让人热血沸腾。龙舟制作订单亦呈井喷之势,匠人们纷纷感叹“百年一遇”“历年之最”。

4.舞剧《咏春》火爆刷屏,勇闯世界

从B站跨年晚会出圈,到新加坡巡演出海;从惊艳亮相华表奖现场,到强势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舞剧《咏春》已完成百余场巡演,在海内外名声大噪。所到之地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岭南武术的魅力进一步彰显。

5.醒狮热度不减,比赛如火如荼

今年,以醒狮为创作灵感的文艺作品频频“出圈”,“新鲜出炉”的音乐剧《雄狮少年》也将在2024年1月举行全球首演。今年,第十四届广州市工人龙狮表演大赛、第七届青少年醒狮表演赛等醒狮比赛如火如荼。岁末年初,岭南各大醒狮队正加紧训练,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6.非遗品牌大会首次升格为全国活动,落户广州

3月,“2023非遗品牌大会”在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新馆盛大举行。共有近150个全国非遗品牌荟聚羊城,现场签约项目共10个,涉及非遗产品设计研发、制作加工等方面,签约金额近3.3亿元。本次大会首次成为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非遗盛事。

7.佛山秋色大巡游震撼上演

11月4日晚,八方游客相聚秋色巡游。璀璨夺目的彩灯彩车、生动活泼的舞狮舞龙、美妙绝伦的飘色……在佛山禅城中心文化街区,51项精彩的表演节目、11辆绚丽精美的彩车,灯色、车色、景色、马色、水色、飘色、地色,传统“七色”相继绽放,近2000名演职人员参与,长达数里的巡游队伍强势吸睛,为市民带来不眠之夜。

8.广东工美大师湾区公益行系列活动走进穗港澳

9月至12月,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主办的“广东工艺美术大师湾区公益行系列活动”从今年6月起,已先后在中秋、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节气之际走进广州、澳门、香港等湾区主要城市,邀请驻穗领事、在穗留学生和港澳同胞共享非遗之乐、工艺之美,并得到中国驻外使馆的转发关注。

9.我国首个非遗行标发布,规范非遗档案,广东走在前列

我国首个非遗领域的文化行业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发布,于9月29日实施。广东省从2015年开始,即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工作要求,一步步扎实推进对代表性传承人和项目进行数字化记录工作。

10.构建湾区非遗共同体,粤港澳非遗交流大会在珠海举办

10月28日,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在珠海举行。大会以“打造交流合作新高地,构建湾区非遗共同体”为主题,来自粤港澳三地70多项非遗项目和百余名非遗传承人及嘉宾相聚珠海市斗门区上洲村,集中展示多项代表性非遗项目,展现粤港澳三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编辑:严哲川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