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共舞,鱼跃龙门——从化水族舞代表性传承人黎建中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来源:金羊网 作者:谭洁文、曹玉昳、杨明伟 发表时间:2024-01-06 07:42
金羊网  作者:谭洁文、曹玉昳、杨明伟  2024-01-06
为了让这些妙趣横生的“编竹鱼”、祈求顺遂的“水族舞”在人们的记忆中不遗失,从化水族舞代表性传承人黎建中对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洁文 实习生 曹玉昳 通讯员 杨明伟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2023年12月28日,在广州文化馆的广场上,锣鼓声阵阵回响。随着鼓声节奏的顿挫起伏,50名男女老少手中高举的鳌鱼、鲤鱼、龙虾等舞蹈道具不断变化着身姿……这是广州市从化区水族舞传承服务队在广州文化馆上演的一幕喜庆热烈的水族舞表演。

“草泽鲤鱼登一级,塘池鱼跃浪千层。鲤跃始从春鼓浪,鱼游初化夜登门。”从化水族舞承载着当地草塘社村民对家乡“鱼跃龙门”的美好愿望。为了让这些妙趣横生的“编竹鱼”、祈求顺遂的“水族舞”在人们的记忆中不遗失,从化水族舞代表性传承人黎建中对此作出了不懈努力。

守护“鱼跃龙门”的乡里血脉

从化水族舞起源于黎建中的家乡——从化区温泉镇龙桥村草塘社。在他的记忆中,水族舞的道具是他儿时必不可少的玩具:村子里的长辈们用竹子编织出鲤鱼骨架,缠上几根线把骨架固定好,再贴上一层纸,在纸上上色,一个鲤鱼形状的玩具就制作而成。

黎建中渐渐懂事后才了解到,原来制作鲤鱼“玩具”是他们村子多年的传统:龙桥村草塘社的地形就像一条鲤鱼,村民们通过扎鲤鱼、舞鲤鱼,寓意“鱼跃龙门”,希望能给全村人带来吉祥。每年的农闲时节,村民就会围坐一起用竹篾扎制各式鱼虾蟹道具;到了正月初一,村民就组建一支水族舞队,到各家各户拜年。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黎建中幼时,由于村民们生活困难,水族舞的传统一度濒临断绝。“不过,那些老人家为了不让水族舞失传,还是会在过年的时候编鲤鱼让我们玩一玩。”

黎建中从小喜欢画画,便跟随父亲学习扎制水族舞道具。最初是从为扎好的鱼虾蟹道具上色开始:每当乡里的老人家扎好水族舞道具后,他总会端着颜料盘从鱼头到鱼鳞、从鱼鳍到鱼尾为鲤鱼道具上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黎建中的父亲开始带领他学习扎制水族舞道具的手艺。在家门口的小屋里,父子俩一起坐在木桌旁,手持竹篾、宣纸等材料,做出水族舞中各个鱼类道具的造型。

水族舞中的角色有鳌鱼、大鲤鱼、小鲤鱼、虾兵、蟹将军等。扎制道具要经过设计竹篾造型、糊纸贴布、安放蜡烛、加手柄等几道工序,往往要花上几天工夫;其中最难的是扎制鳌鱼道具,要花10天时间。“鱼虾蟹道具扎制最难的是定型,如果手艺功夫差点就容易成为‘四不像’了。”黎建中告诉记者。“鲤鱼的肚子要大,尾巴要收小;鱼的长宽也要费心把握,鱼身太短了不像话,太长了也不像话。”

经过多年的练习,黎建中扎制的水族舞道具已经活灵活现。他家的三层小楼下摆放着几个水族舞道具,有金色的鳌鱼、红色的鲤鱼、绿色的虾等。“我家在路边,不少到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游玩的外地游客经过我家门口时,都停下车看看我的水族舞道具,觉得很新奇。”黎建中笑着说。

重建水族舞队伍

虽然黎建中开始学习水族舞道具制作,但水族舞毕竟是一门舞蹈,要让这个传统“活”起来,不仅需要道具,更需要舞道具的人。

2020年,黎建中被评定为市级非遗项目从化水族舞代表性传承人。但在这份荣耀背后,水族舞的复兴之路却并不顺利:水族舞需要五六十人舞着道具变换队形演出,而舞蹈队由村民自愿报名组成,队员们平日各自有工作,生活节奏不一,不少人无法按时出席排练;舞蹈队也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队员们舞步有些生硬松散。“我们的舞蹈队之前都有点乱。”黎建中坦言。

但黎建中的热情并未因此减退。为了让水族舞表演更具观赏性和专业度,他专门请来了当地非遗中心的馆长进行指导,整合队伍,重新排练舞蹈动作,使得这支水族舞队伍更加专业和统一。2021年4月,在从化区文化馆的引导下,草塘社的“从化水族传承服务队”正式成立,成员全部来自本村村民,最大的63岁,最小的21岁。

每个星期五晚上,这支村民舞蹈队都要组织排练。和以往排练时的松散不同,有了专业指导后,村民排练更热情了。“这支多达50人的水族舞表演队伍要集合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只要有演出,他们排练就特别认真。”黎建中说。“其实我们村里有一些村民之间有矛盾,但为了把水族舞排练好,他们都能够把个人恩怨放在一边。”

在村民们的努力下,水族舞舞蹈队的节目开始登上大型节庆活动的舞台。表演一般按照四个乐章进行:首先是《鱼游春水》,鱼虾蟹在“龙珠”的引领下畅游,寓意风调雨顺;接着是《鱼跃龙门》,大小鱼群在鼓乐声中,追波逐浪、跃过龙门,寓意财源滚滚,旺村旺民;然后是《鱼虾嬉戏》,群鱼欢舞,时分时合,一会儿鳌鱼发威,一会儿螃蟹横行,一会儿虾蟹角逐;最后是《鱼乐升平》,随着刚柔相济的鼓乐声,鱼群的舞动时而潇洒刚劲,时而娴静抒情。

舞蹈队的表演通常在露天广场,观众经常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给队员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也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2023年12月27日在广州市文化馆的表演,围观表演的观众有将近一千人。“看的人很多,我们的动作也配合得非常好。”黎建中说。“为了做好这场表演,很多人通宵达旦不睡觉提前把自己的工作完成,一大早7点多出发赶去表演场地,个个都很配合。”

水族舞未来在年轻人

作为水族舞代表性传承人,黎建中希望水族舞能够跨越时代鸿沟,被新一代年轻人接受,并把这门存在了200多年的传统艺术继续传承下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它与年轻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相契合。

为此,黎建中对水族舞道具的扎制技艺进行了革新:为了改变以往舞鱼时因为灯中蜡烛侧翻导致薄纸外衣被烧掉的缺陷,黎建中使用了透光度更高、韧性更强的彩布作为道具的外衣,又用LED灯代替蜡烛。“以前是用竹子跟有色纸,因为那时的布很贵。现在用彩布,上颜色之后往里面放LED灯,非常好看。”

为做好水族舞的非遗传承,从去年开始,他每周会到从化的两所小学上课,教小孩子们编制水族舞道具以及表演水族舞,编制水族舞道具需要的时间很长,往往要花将近10堂课的时间才能够真正编好一个简单的鲤鱼灯道具。黎建中有时还会将课堂搬到文化馆中去,让来自各地的观众感受他们是怎样学习水族舞的。此外,他还会在文化馆的互联网平台上对水族舞进行推广宣传,让大家了解水族舞表演。

2024年,黎建中计划选15到20名学生来组织和培训一支水族舞表演的少年队,让这些孩子都有上舞台表演的机会,并且有属于自己专门的表演节目以适合小舞台的表演。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