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广州
今天一早,陈德道打来电话说,确实分不开身来广州参加“农耕文明传奇”开幕式及《翁城日记》座谈会。他很想参加,自不待言。他请了罗文明过来。罗文明和刘国玉老师、朱海文他们出现在研究院门口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大家见面,特别高兴。
开幕前,在展厅看了一下,感觉整个展厅都在绽放光芒,绽放一种柔和的、灿烂的、清新的光芒。我们的展厅从来没有这么明亮过。“翁城国风长卷”占满了最大的墙面,其他墙面镶嵌着许多“乡振宝宝”。视频做得也很好,完美地表达了我的诉求:Q弹,Q弹,十分Q弹。刘再行在开幕式致辞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是广州美院工艺与交互设计系系主任,评价自然是权威的。
接着是《翁城日记》座谈会。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日记里的主人公。李宜航说日记很珍贵,应该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提升,省社科院和省农业农村厅不妨一起来研究。
吴德灏的发言让我感动,他提到说之前就知道了日记里出现过五六次的“今日无事”意味着什么——不是生病,就是太忙了。他说假如要写“今日无事”时,一定要加个注,看是不是生病了,否则我们就会担心你。
有人说最好不要再写“今日无事”。我做了简单解释,说“今日无事”是有内涵的,如《史记》里边就有不少记载,“春秋无事”“某某年无事”。《水浒传》里有一个说法,“一路无话”,既既然没有话,为什么要说?难道仅仅是句废话吗?它接续了传统,成为了标志,标志着对传统表达方式的一种认知。
刘国玉先生特别让我们感动,他不时发表看法,表达独到看法——说明他老人家太上心了。
撰文/张演钦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