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征底本再出版 东莞文献显价值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泽泓 发表时间:2024-01-21 07:54
金羊网  作者:陈泽泓  2024-01-21
东莞是岭南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陈泽泓

东莞是岭南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它立县(初名宝安)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唐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

东莞为珠江三角洲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考古发现最迟在五千多年前已有人类聚居,特产丰饶,文风早兴。北宋时东莞创办书院,早于广州,至清代全县有书院35所,居全国县级之前列。历代科举中,东莞考中进士240人,举人1714人。北宋时进士制度初兴,东莞县志上记载姓名确凿的北宋进士已有16名,实在可观。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十六列出北宋广东各州进士人数(不计特奏进士,只计经过省试的正规进士)共189名。广南东路13个州中,只有广州、潮州、韶州、连州、南雄州5州进士人数在东莞县之上,其中广州29人,东莞为广州属县,已占全州一半以上。

北宋东莞科举之盛,带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常有人称南宋末因南雄珠玑巷人再迁,给珠江三角洲带来了科举文风,然而东莞北宋文风之盛,说明东莞文风开化时间更早,对东莞早期文明开发之溯源,还可进一步发掘。而历史上的莞人著述多不胜数,仅从1995年版《东莞市志》的“明清以来邑人著作书目(已知、现存)”表即载存有明清至1949年前出版的莞人书目479种。

由东莞市莞城图书馆联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同主编的《东莞历史文献丛书》,是一套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东莞地方文献典籍,保护和传承东莞历史文化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在全国范围内广征底本整理出版,出版了第一辑,收录上起宋代,下迄民国199种有关东莞历史文化的著述和东莞人士的著述,编成47册。现时又出版第二辑,收录了传记类、政书类、别集类、总集类、哲学宗教类、社科总论类等19类共计321种著述及期刊。两辑共计520种著述文章、期刊。

第二辑的收录范围,较第一辑有很大扩展,前后两辑收录著述分类不同,其分类的扩展也是近代科学发展在典籍中的体现,反映了莞人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的进步与贡献。不过,由于底本得来不易等原因,第二辑的分类存在古今分类杂糅、分类内容交叉的情况,这是目录学需要研究的问题。但不管如何,能够将数以百计分散于各处的前人著述集于一处整理出版,终究是一件功德无量之文化功业。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东莞历史文献丛书》的出版意义巨大,深有价值。作为方志工作者,我乐见该丛书中收录了陈伯陶的人物传《儒林传》、张次溪的《北平岁时志》《北京天桥志》等一批北平专题方志、袁湛恩的《茶山乡志》。更为高兴的是见到辑入明万历《濂溪志》由道州儒学学正、莞人谢贶署款编校,由其撰序可见该志实为谢贶据旧志重纂,这是个体人物志的早期之作。这些志书显示了莞籍学人在方志学方面的成就。

而第二辑收录著述的题材之广、内容之丰富、述学之先进,尤为可观。且就其中二例,见其深有价值。一是近代著述之取旨宏大、立意先进,开中国现代学科之先河,并有用现代学科眼光研究中国古代史专题之佳作。二是在传记类中收录了36部族谱。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革之后,人们对于族谱的认识有了新看法。在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族谱基于被视为封建宗法社会的产物,或不屑一顾,或迭遭毁弃,或被深匿不示于外人。然而,随着社会气候的转变,现今在民间正悄然兴起一股修谱的热潮,显示出这种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的传统文化现象的顽强的生命力。本辑收录的数量众多的族谱,不仅从一个角度揭示了东莞居民的历史渊源和历史发展轨迹,更为研究者对东莞的历史文化、民系演变乃至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