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粤军”的青春力量:上海有繁花,岭南有鲜花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磊、何文涛 发表时间:2024-01-21 07:54
金羊网  作者:孙磊、何文涛  2024-01-21
1月19日,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颁奖大会在广州举办。

1月19日,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颁奖大会在广州举办。本届鲁奖共评选出文学类获奖作品30部(篇)、艺术类获奖作品66件,是广东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文学粤军”的青春力量:上海有繁花,岭南有鲜花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磊 实习生 何文涛

陈崇正、卢欣、陈再见、李德南、王哲珠、吴依薇……在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以下简称“鲁奖”)文学类中,80、90后青年作家占据多数席位,成为本届鲁奖的一大亮点。

青年作家的涌现和崛起,充分体现了广东文坛的活力。在不少鲁奖文学类评委看来,这些青年作家已逐步成长为广东文坛的中坚力量,其作品的影响力不少已经走出广东,走向全国。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写作根植于岭南大地,同时用新的技法表现新时代的新生活与新问题,呈现出文坛期许已久的新意和锐气。

青年小说家释放出更大的文学力量

颁奖大会上,陈崇正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他回顾了自己的写作之路:2011年1月中篇小说《半步村叙事》在《作品》杂志下半月刊发表,一条他从没走过的写作道路在他面前打开,那个叫半步村的南方小村庄,从此成为人来人往的虚构之地。围绕半步村这个坐标原点,陈崇正的写作版图像一张蜘蛛网一样打开,向更深更远处不断延伸。

近年来,陈崇正以《半步村叙事》等一系列非常具有辨识度的作品虚构了一座叫“半步村”的村庄,后来又在《黑镜分身术》《折叠术》系列中将这个村落扩展为碧河镇和东州市。如今,这个虚构的地名中又矗立起一座新的城市,正是此次获奖作品《美人城手记》中的“美人城”。

1983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的陈崇正,他的写作从来没有离开过潮州,一直带着很深的岭南文化烙印。从半步村出发,到碧河镇,再到长篇小说《美人城》和《悬浮术》,陈崇正的小说充满了潮汕地区的文化因子,同时又极为清晰地表达了广东传统地域文化的现代变异。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体察,特别是这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更令人惊叹。于是我不得不去反复思考在当下写作的有效性,如何在潮汕平原的传统文化和珠三角的新生事物之间形成虚构的嫁接,一直是我小说写作的重要方向。从半步村到美人城,我左手科幻,右手现实,努力书写南方蓬勃的寓言。”陈崇正说。

在日常叙事的基础上,陈崇正以科幻的视角描绘出更具现代感和未来感的图景。人工智能替代人的工作,继而引发机器人战争,延伸出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人类与机器、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模糊不定,人、实体虚拟人、赛博格的身体共同存在于碧河世界。他视科幻为一面镜子,更多是映照当下的生活,从而关注人类的未来。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坚信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标本。”陈崇正在埋头码字、凝望内心的同时,也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回应时代。在他看来,也许只有在改革开放40年这个神奇的时间节点上,在广东的人口数量和经济体量都经历了40年的增长之后,才有可能从文化上重新辨识岭南文化的特质,进而看见“新南方”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存在。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认为,书写时代,这个看似庞大的命题,却逐渐成为广东青年作家在写作上的一种自觉。“小说家都是社会观察家,是思想家,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和生命体验出发,敏锐地书写时代的新变,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青年小说家能够释放出更大的文学力量。”

“岭南”成为写作的关键词

立足当下,书写和回望岭南,是此次诸多青年作家获奖作品的一大主题。

卢欣的《华衣锦梦》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关于一个岭南手艺世家的原创长篇小说。小说以陈家四代人的命运为主线,回顾了近一个世纪的广州戏服手艺人生,同时以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为经线,展现了广州近百年的民间生活;以戏服文化发展为纬线,描述了祭祀、饮食、交往等文化现象,反映了岭南地域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记录了长达百年的戏服行业的沉浮、兴衰成败,展现了广东人务实、不畏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是一部鲜活的民俗史。

在长篇小说奖中,作家盛慧《风叩门环》入选。对南方的书写是盛慧写作的一个重要特性。盛慧出生于江南,曾在西南工作,现定居在岭南,这三个地方的文化都是他写作的重要资源。“岭南”近年来更是成为盛慧写作的关键词之一。从散文集《粤菜记》到《大湾的乡愁》,盛慧的写作开始深度融入岭南的日常生活。

在青年作家对岭南文化的书写潮流中,潮汕地区成为其中的一片高地。近些年,潮汕地区以“文艺复兴”式的架势涌现出不少年轻作家,包括林棹的《潮汐图》,林培源的《小镇生活指南》等,此次鲁奖作品中,也有陈再见的《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

青年作家陈再见中短篇小说集《你不知道路往哪边拐》书写了他所熟悉的中国南方乡村社会,充满海蛎子气息的人情世俗,也写他观察到的城乡巨变,转型社会面临的现实和矛盾。

在陈再见看来,岭南一直是文学的富矿。潮汕地区有着天然的地方题材,特色鲜明,青年作家的陌生化书写,让读者耳目一新,像是撕开了一道口子,外人终于透过缝隙看到了潮汕文化的斑斓与博大。

上海有繁花,岭南有鲜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蒋述卓表示,广东的岭南文化气韵在广东作家作品里表现得非常突出,此次鲁奖入选的文学作品中,年轻人对岭南的书写让他感到欣喜,“广东需要有这样一些作家有意识地去做,我想才会更具特色。文化大省也要求挖掘岭南文化的底蕴和特色,用它们来寄托我们当代人的精神”。

张培忠也表示,《繁花》有上海的特色,广东作品也有自己的品质。“我们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青年作家更是有着新的视角和观察,也有相应的实力,面向大湾区书写岭南。无论是广东版的《繁花》还是《人世间》,我觉得我们是有信心的,也是值得期待的。”

文坛所希冀的新意和锐气

青年是文学事业的未来。这些获奖的青年作家作品,展现出了文坛所希冀的新意和锐气。

王哲珠长篇小说《姐姐的流年》是一部具有实验意义的小说文本,小说既将姐姐作为一个温馨的象征来写,也作为女孩来写,更作为一个人来写,通过饱含感情的文笔勾勒出了一个立体的、成长着的姐姐。

中短篇小说《夜叉渡河》是路魆的幻想现实主义短篇集,收录的10篇作品题材涉及历史神话、民间传说、符号学等。从夜叉传说到山海经,从阿金图到斐波那契曲线……青年作家路魆以想象力和文化符号重编现实之经纬,打开追寻精神原型之路。

路魆擅长以现代寓言的讲述方式,将虚实结合,用性格行为都颇为怪异的人物、纷繁的意象、仪式感的场景,一起构筑一个让人感到陌生又切实存在的世界。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浓郁的南方氤氲奇诡的美学气质,结合超现实的变形想象,令人耳目一新。青年导演毕赣说:“读完路魆的新书,房间长满了野草。”

广东作家郭小东,也是这次鲁奖文学类的评委之一。在他看来,这次获奖作品中最受瞩目的就是青年作家作品,实力强劲。这些青年作家创作手法多元,而且在运用中游刃有余,他们有庞大的参照系,有用之不尽的艺术营养资源。而且其中不少青年作家本身也是学者,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对于现代小说的理论会有更多的体会,所以他们的作品比较趋向于现代性,在旧有的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融合了新的小说理论和小说风气,呈现出新的面貌。

“我们过去很多作品都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在当时的时代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新的时代,有新的生活和新的问题,也需要新的文学书写。”郭小东说。

蒋述卓从青年作家写作的锐气中看到了广东文学的活力,“当前广东文坛更多着眼于青年作家,一直在加大对年轻人的培养。这次评选出来的青年作家作品,整体来说质量都不错,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广东文坛繁荣和持续发展的可能,这也是评委间达成的共识”。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在参与鲁奖评选的过程中,短时间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也从中感受到广东青年创作力量的蓬勃发展。

广东青年作家的迅速崛起,得益于近年来省作协对培养青年文学人才的高度重视。多年来,省作协持续着力实施“青年作家培根铸魂工程”“青年作家英才培育工程”“青年作家精品创作工程”“青年文学传播提升工程”等重点工程,从服务、平台、机制等多方面推动青年作家成长。

“这次获奖的很多青年作家,包括陈崇正、陈再见、李德南等人,都是省作协重点打造的青年作家百人方阵成员。”张培忠表示,这次获奖名单中涌现出大量新的面孔并不是偶然,背后有着广东文坛多年来的努力和部署。如今,这批青年作家正在逐渐走向全国,成为广东文坛乃至中国文坛不可忽视的后备力量。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