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1月16日,一列满载五金机械、日用电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在广州增城西站编组完毕,在轰鸣的汽笛声中驶向德国汉堡。在广东,中欧班列的“钢铁驼队”往来呼啸,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经贸发展蓄力赋能。
省人大代表、广州海关关长李全持续关注广东中欧班列发展,深入调研、积极发声、多方沟通,推动进一步激活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动力。去年,在广东省商务厅等承办单位的合力推动下,广东中欧班列运行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258列,同比增加30.4%,年开行量首次破千列,班列运行线路超40条,连接欧洲、亚洲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
深入调研找“堵点”
广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中欧班列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是外贸第一大省,需要推动中欧班列‘通得快’‘走得远’,办法来自基层一线,现场工作人员、企业群众对此最有体会。”李全说,他组织课题组到广州国际港等班列始发站点,深入口岸、企业开展座谈研讨,前往满洲里等班列主要边境口岸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调研中,李全收集了不少企业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如:广州国际港中欧班列月订舱需求达到70列,但铁路部门分配到中铁广州局广东段的中欧班列开行计划量每月不足80列,配额十分紧张。再如,一些企业反映“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下,铁路系统修改运单耗费较长通关时间,铁路系统与海关铁路舱单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转不稳定,有“卡单”风险,等等。此外,调研发现广东中欧班列整体布局方面也有待优化。如广东中欧班列开行总量与外贸第一大省的贸易量还不完全匹配;部分站点配套设施不尽完善等。
李全把这些问题都挂在心上,组织力量研究优化支持措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协调推动相关单位解决、完善。
精细解题破“难点”
民有所呼,代表有应。李全深知,当前,外贸企业面临外部压力、内部困难,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他带头落实“关长联系企业”“关长送政策上门”工作机制,推动解决中欧班列进出口的疑难问题。
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他结合调研和工作,提出《关于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的建议》。建议办理过程中,李全与省商务厅等单位密切对接,反复深入进行沟通,同时向省市政府报送专报,在各渠道发声。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动我省中欧班列建设工作方案》在2023年12月出台,为广东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充沛动能。其中,推动物流与产业联动、打造华南地区中欧班列集拼中心、打造中欧班列信息及货物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等李全提出的建议在方案中得到吸收采纳。方案在此基础上还提出多项创新举措,如“全省中欧班列命名为‘大湾区号’”,将有助于拓展大湾区中欧班列的品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
随着配套政策日趋完善,线路布局逐渐优化,企业认可度日益提高,广东中欧班列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聚集,李全感到十分欣喜,同时也觉得肩上守国门、促发展的责任沉甸甸。今年,他将带着调研成果再次参加省人大会议,为广东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