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在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第一场“委员通道”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共青团和青年联合会、工商联、经济界、九三学社、文艺界、特邀人士的6位省政协委员围绕“百千万工程”、民营企业发展、海洋牧场建设、卫星通信、文旅消费、湾区建设等话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言。
从右往左:隋建锋、陈娇、谢萌。史成雷摄
隋建锋:大力培育乡村CEO,为“百千万工程”带来青春动力
作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过去一年,“百千万工程”成为广东发展的高频词。
乡村要振兴,青年必先行。全省广大青年走进南粤大地深处,在“百千万工程”中施展才干、建功立业,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涌流,贡献青春力量。广东共青团组织9000多名青年奔赴粤东西北镇村。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为青年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
广东启迪集团总裁隋建锋建议,一是大力培养青年“乡村CEO”。深入实施“广东青年乡村CEO培育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培育“百名兴乡典型、千名兴乡创客、万名兴乡火种”。聘请农业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担任培训导师,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全周期全过程培训指导。二是搭建资源精准对接平台。结合各镇村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摸排乡村产业项目需求,建立全省各地乡村项目需求库。搭建统一的乡村求职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三是加大青年乡村创业扶持力度。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和投资政策,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青年乡村创业特点的扶持指南,引导青年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摸索成立青年乡村创业的专项扶持金融产品。
陈娇:弘扬新时代粤商精神,开创民营企业发展新局面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颇为不易的一年。广东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粤商粤企数量多、体量大,所面临的挑战更多。
“我们看到,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齐心协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打气’‘加油’。”佳都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执行总裁陈娇表示,在广东,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切中民企发展的“痛点”和“堵点”,让我们粤商感受到政策的春风、市场的暖意,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陈娇建议,首先,要弘扬新时代粤商精神。广东民企要做穿越周期的百年老店,就必须牢牢抓住大势,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传承和弘扬干事创业的粤商精神,在大浪淘沙中再次勇担责任,勇立潮头。其次,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广大粤商粤企要破解“成长烦恼”,就必须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环境,以科技创新不断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开辟新赛道,以产业的数字化升级来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主动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最后,要凝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尤其是对于创新性和成长性的民营企业来说,不仅需要政策的稳定护航,更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更宽容的试错机会,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提升广泛认可度。
谢萌:建设“蓝色粮仓”,推动广东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
作为海洋大省,当前广东正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海水网箱养殖,创新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先后建成并投产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全国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旅游平台“澎湖号”等,构建起从种业、养殖、装备到精深加工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全链条。
广州市正佳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萌建议,一是积极支持深远海养殖用海。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深海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确定养殖用海规模,优化养殖用海布局,简化用海前期审批环节,实行市场化方式出让海域使用权。二是科技赋能深远海养殖。加大对抗风浪的养殖装备、智能管控设备、疫病防治设施等研发和生产;做精做好水产种业,挖掘保护传统优势品种,培育推广一批适宜深远海养殖的优质新品种,实现养殖智慧化、产品高值化。三是提高海产养殖抗风险能力。建议政府构建深海养殖海洋牧场补助制度,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对遭受海洋自然灾害的养殖企业给予一定补偿。创新发展海水养殖保险业务,尤其是深海养殖保险业务,为养殖企业损失“兜底”。
从右往左:贾鹏程、唐琳、郑林栋。史成雷摄
贾鹏程:卫星直连手机,让通信无处不能、时刻在线
随着华为Mate60pro的发布,卫星直连手机通信功能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卫星通信产业未来有望进入万亿级市场空间,激活了包括运营商、零部件厂商、设备商等整个庞大产业链的创新动力。
“谁在卫星直连手机这一赛道领跑,就意味着在未来‘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6G时代,占据非地面通信的标准制定、规则塑造的制高点。”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副主委,广州程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鹏程表示。
贾鹏程建议,一是明确产业发展战略定位。强化卫星直连手机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产业定位,按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制定我国低轨星座卫星与手机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专项产业扶持政策,支持“链主”企业做强做大、带动全局,开放民营企业参与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门槛限制,打造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强化专项资金、产业基金保障。三是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速推进卫星直联手机产业的国际化战略、丰富营销场景、开拓海外市场,源源不断为中国制造注入新动能。
唐琳:“来广东过大年”,以粤式年味品牌扩大文化旅游消费
从淄博的烧烤到榕江的“村超”,再到“尔滨”的“冰雪”热力出圈,全国正铺开一轮文旅IP打造的热潮。广东是文化和旅游大省,现在“南方小金豆”广发“英雄帖”,诚邀八方来客来广东过大年,品地道粤式年味。
广东广播电视台首席播音员唐琳认为,从文化习俗来说,来广东过大年仪式感满满。广府、潮汕、客家文化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粤剧、醒狮、年例、英歌舞等非遗项目欢乐喜庆、年味十足。来广东过大年,从美食资源来说,广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鲜”字道不尽“食在广东”的满足。一日三餐里浸润着文化基因,一蔬一食间品味出文化自信。从设施配套来说,广东的公共服务让人轻松抵达“诗和远方”。
唐琳建议,一是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把游客体验、配套设施建设得更完善,把服务做得更贴心,把需求对接得更精准,构成游客的独家记忆,使“头回客”变“回头客”。二是将广东人低调务实的特质打造成独特的“城市人设”,深层次发掘文旅潜能,为文旅品牌增添独特的气质。三是在广东特有的文化元素基础上,让其变得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不断提升文旅品牌的吸引力,让游客不止于“看客”。
郑林栋:激活大湾区融通发展的“一湾春水”
几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一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形成。
在科技创新方面,大湾区吸引了超过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学、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5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在产业融合方面,大湾区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另外,大湾区的“硬联通”“软联通”持续拓展深化,让港澳民众有了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激活大湾区融通发展的“一湾春水”,华盈香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林栋建议:一是推动科创协同发展。建议依托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不断深化科技创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大型科研设施共享,开展联合科研活动,切实提升大湾区综合实力。二是推动民生融通。从民生配套“硬基础”向民生融合“软联通”转变,实现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职业资格互认,促进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港澳居民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三是推进青年交流融合。支持港澳青年社团在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要平台设立工作站,支持粤港澳青年开展科创、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史成雷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周丽娜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赵媚夏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