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詹淑真 薛江华
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正不断取得新成效。省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纷纷聚焦这一“头号工程”建言献策。为何返乡创业,成为致富带头人?怎样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县域经济?如何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改革,促“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他们以自身的经历与履职实践,对这些问题务实作答。
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今年是我返乡创业的第十个年头。”广东省人大代表、梅州市金宝树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琼说道。
县镇村的发展,离不开扎根乡土的带头人,刘琼便是其中一位。她于2013年辞去高薪工作,拎起“菜篮子”返乡创业,成立梅州市金宝树农业有限公司和平远县金宝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此,刘琼表示:“因出身农村,又从事农业工作,就想通过多年在农业领域积攒的经验,让父老乡亲实现‘家门口’就业。”
本次参会,刘琼带来了丝苗米、花生、柚子等特色农产品。据她介绍,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把梅州平远县东石镇17个村合作社、3000多户农户纳入其中,以丝苗米和花生作为产业典型示范,初步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有机衔接,让产品畅销大湾区。此外,通过打造“稻花香”产业共建示范基地,推动花生和丝苗米走向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平台化的道路。从这些经验出发,刘琼也带来了与“百千万工程”相关的建议,献策以地方特色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同样聚焦“土特产”的,还有广东省人大代表、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东岸。在河源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大蒜是特色产业,但受供需及保存等因素影响,蒜价波动较大。为帮助当地农户破解难题,温东岸所在的公司对大蒜实行统一收储、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还把黑蒜加工成饮品。大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升了当地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河源本地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为了扩大销路,我们自建冷链物流,供应给广州、深圳、惠州等地餐饮企业及农贸市场。”温东岸说。为此,他也建议加大力度优化发展粤北普快铁路货运发展,以高效便捷的物流和产业帮扶助推北部生态发展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做足做实山区“绿富双赢”的绿色经济。
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优势,揭阳市惠来县抢抓机遇发展强县富民特色产业,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位于惠来县溪西镇龙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便是重点之一。此前,这里是落后村落,工业区建立以后,重点发展石油炼化、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未来将蜕变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能源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材料供应地。
广东省人大代表、国家管网集团粤东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二级工程师胡博豪认为,现阶段,工业区各项规划建设已进入快车道,但也面临产业用地、配套建设及资金等阶段性困难。对此,他建议着力为园区研究制定相关专项优惠政策,加速产业布局;针对目前工业区处于建设关键时期,建议适当争取更多资金给予支持;为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推介优质项目,提升工业区知名度。
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活力,让产业进得来,让人才留得住,让地方发展好。
在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天一星际律师事务所主任毕亚林看来,县域经济不强,原因有不少,营商环境是其中重要一项。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优化县域营商环境不可或缺。他建议由“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牵头,制定县域优化营商环境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工作抓手,推进县域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城乡环境、法治环境和人文环境综合优化提升。同时,建议开展县域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营造全省上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县域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充分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
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今年省两会,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邓毛颖带来提案,建议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途径,为城乡融合建设释放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邓毛颖谈到,“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域土地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关键一招”。
在调研中,她发现,当前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虽成效初显,但仍未从根本上破解城乡区域不协调问题。“全省各地实践主要以农用地整理为主,整治对象与模式相对单一,难以体现问题导向与地区资源特点。”
“立足粤东粤西粤北以及珠三角的资源优势,可以形成更科学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促进核心要素更集聚、流通更顺畅。”邓毛颖从三个维度作出分析。首先,要着力构建一套差异化的全域整治模式,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构建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差异化整治模式;其次,要优化增减挂钩与指标交易机制;再者,要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邓毛颖认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套实施机制,应从政府治理与社会参与两个方面重点完善,建立适配主体功能区的考评体系,以及“丰歉搭配”的组合供应机制引导市场化生态治理。
比如,为响应主体功能区发展要求,落实差异化指标考核,可以适时推行GDP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双轨并行的考评体系,并将考核结果应用在政府决策、政策奖补、资源配置中。
在实现“丰歉搭配”上,邓毛颖建议将公益性强、收益性较差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融合实施。此外,结合“附带生态修复条件的土地出让”等机制,可明确先开展生态修复再进行建设开发,以建设项目收益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