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联动执行解救红树林案:村民私自圈围湿地毁坏红树林 法院联动执行守护绿色“国宝”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豪、董柳、范兴龙、吴静怡、江蓝 发表时间:2024-01-23 07:00
金羊网  作者:张豪、董柳、范兴龙、吴静怡、江蓝  2024-01-23
在陈挺卫的沟通下,雷州法院决定联合公安、检察、镇政府等部门,启动联动执行机制,成功执结该案。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董柳 通讯员 范兴龙 吴静怡 实习生 江蓝

这一天,雷州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陈挺卫期待了很久——

2023年7月28日,位于广东省雷州市沈塘镇铺墩村前海,一道非法圈围红树林保护用地的塘基被挖掘机扒开缺口,为修复该片红树林生态打下了基础。

此前,由于当地村民陈某争私自修建围堤圈围湿地,致使23余亩红树林枯萎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元,法院判处陈某争三年有期徒刑,赔偿经济损失并对红树林进行修复。然而判决生效后,对方迟迟未履行。

如何保障红树林自然生长,维护司法权威?这是摆在陈挺卫面前的一道考验。

最终,在陈挺卫的沟通下,雷州法院决定联合公安、检察、镇政府等部门,启动联动执行机制,成功执结该案。

“红树林对绿美广东、绿美湛江建设至关重要,此次法院联动相关部门强制执行解救红树林,不仅有力震慑和打击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也是一堂保护生态环境的普法‘公开课’。”陈挺卫说。

圈围湿地养虾致大片红树林死亡,当事人拒不执行法院判决

广东湛江被誉为“红树林之城”,其辖区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万多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7228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3%,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2017年的某天,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员莫红岩在日常巡逻中发现,位于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州市沈塘镇铺墩村前海,村民陈某争私自修建围堤和闸口,圈养红树林保护区天然湿地35亩,开发养殖虾塘。莫红岩了解情况后,多次与陈某争沟通,要求他开闸,否则会使红树林受到破坏,但对方都不予理会,最终致使23.3亩红树林因长期浸泡在水中无法自然纳潮而枯萎死亡。

“被堤坝隔开的两边情景泾渭分明,一边绿意葱茏、景色宜人,另一边却荒芜泥泞、坑坑洼洼。”陈挺卫说。

“我修建围堤和闸口是为了养殖鱼虾,不清楚这样会造成红树林死亡,更没有故意毁坏红树林的想法。”陈某争辩称。

雷州法院一审认为,陈某争明知红树林长期泡在水中会枯萎死亡,经保护区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仍不开闸,造成23.3亩红树林枯萎死亡,经相关部门鉴定经济损失达8万多元,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2022年4月,法院判处陈某争有期徒刑三年,赔偿上述经济损失,并打开涉案虾塘堤坝缺口。陈某争提起上诉,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判决书生效后,陈某争由于患病,暂时没有被收监,但他态度嚣张,拒不打开涉案虾塘堤坝缺口。”陈挺卫说。

法院启动联动执行机制 三小时奋战拯救红树林

2023年5月,雷州法院根据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申请立案执行,向陈某争发出执行通知书,随后发出公告责令陈某争自觉履行判决义务,但陈某争仍拒不履行。

“我们多次走访现场调查,发现陈某争的家族庞大,在村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周围村民对红树林保护的法治意识比较薄弱,他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考虑到这些因素,若单凭法院的力量直接对陈某争进行强制执行,怕引起村民们激烈的抵抗情绪,执行难度较大。”陈挺卫说。

但红树林的修复,一刻也等不得。为确保顺利执行,雷州法院决定启动联动执行机制。由雷州法院牵头,联合雷州市委政法委、公安局和检察院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研究制定强制执行方案,多次实地勘查现场,做好强制执行前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也与沈塘镇政府进行协商,让村委会召集村民开会,对红树林生态保护进行普法宣传,让村民们认识到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保护红树林的法治意识。”陈挺卫说,从生态保护和法律两方面出发,让村民们意识到破坏红树林的严重后果。

2023年7月28日上午,在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州市沈塘镇铺墩村,随着现场总指挥雷州法院院长吴春鸿一声令下,200多人的联合执行队伍迅速开展行动,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顺利打开堤坝缺口。同时,法院对被告人陈某争依法予以收监。

打开堤坝缺口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补种复绿工程,最大限度实现了生态环境恢复。

“起到打击一个、教育警示一片的作用”

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明确,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湛江以建设“红树林之城”为抓手,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和集中连片修复,大力推动红树林生态保护与滨海旅游、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业态深度融合,充分挖掘红树林的经济价值,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

“红树林是绿美广东、绿美湛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让群众知道,破坏红树林保护区生态环境资源触及刑法,不仅要罚款还要坐牢,要让群众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它们。”陈挺卫表示,此次法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采取联动执行机制,既有助于加快打开堤坝恢复红树林湿地环境,又能引起相关部门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和支持。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让违法者承担破坏生态环境的损失,起到打击一个、教育警示一片的作用,让生态保护意识扎根在每一位群众心里。

时隔数月后,陈挺卫再次回访现场,这块天然湿地里,一棵棵新苗长势喜人,微风拂过、清波荡漾,鹭群翩跹起舞,如今的红树林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专家解读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挚萍:

恢复生态环境 司法勇于担当

在红树林保护区应当严格贯彻“保护优先”的原则,任何违背红树林生长规律、破坏红树林环境的行为必须制止。本案违法行为人陈某争在明知红树林长期泡在水中会枯萎死亡的情况下,仍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修建围堤和闸口开发养殖虾塘,致使大面积红树林枯萎死亡。违法者必须被追究法律责任。法院判处陈某争有期徒刑三年,赔偿损失80910元,并打开涉案鱼塘堤坝缺口,既显示出对违法者的刑事制裁,又考虑到了生态环境的修复,符合修复性司法的理念。本案值得关注之处是法院对于违法行为作出判决后,本着对生态环境负责、对公共利益负责的态度,全力跟进执行,使得判决中涉及生态环境恢复部分的内容充分实现。

鉴于本案执行的难度,法院启用联动执行机制,与检察院、公安机关、镇政府等机构协同作战,组织了200多人的执行队伍开展行动,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战,打开堤坝缺口,恢复了红树林的自然循环系统,成功执结本案。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恢复难,必须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精神。希望本案切实实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效果,遏制类似违法行为再次出现。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