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龙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大街小巷的年味也越来越浓。“开油镬”是广府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油角、煎堆、蛋散则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承载着人们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2月1日,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村郝氏宗祠举办了一场以“儿时好年味”为主题的龙年春节年宵活动。男女老少村民一同炒米饼、搓糖环、包油角、炸蛋散、写春联……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重温儿时过年的浓浓年味。
村民一同制作传统小食
写春联、挂春联,营造浓浓年味
重温儿时“家的味道”
将面团分成小圆块,放进模具里,用手将其压平,再用木棰反复敲击,直到将面团打实,印出“寿”字及其他花纹……就这样,一块新鲜的炒米饼就诞生了。炒米饼简单有趣的做法吸引了众多小朋友上手体验。
“我最喜欢的就是做炒米饼,敲敲打打很好玩。”8岁的郝锐昕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此类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学做传统美食,让她感到很新奇。
做炒米饼的郝锐昕
郝锐昕的妈妈简女士表示,广府地区都有春节做炒米饼的习俗,这是她小时候的回忆。“以前小时候家里都会做,现在不做了,太麻烦了。”她说。得知祠堂里要举办此次活动,她马上就带着家婆、女儿一起报名参加了,就是想重温这种“家的味道”。
“这样的过年气氛,我已经好多年没有感受过了。”村民郝海华感叹道,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做传统小食的场景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只要一听见打饼的声音,马上就会冲过去看,也不管是不是认识的人,都会主动帮人家打饼。”他笑着说,如今大家齐聚在祠堂里,人更多了,也更热闹了。
“我们都是村里的街坊邻居,这次活动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迎接新的一年,我觉得挺好的。”郝海华还表达了自己的新春愿望:“希望大家龙精虎猛,龙年行大运。”
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广州人一年到头最重视的莫过于“吃”,而过年的传统美食背后往往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煎堆、油角、蛋散、糖环是我们每年必做的传统美食,我几乎是从小做到大。”李美娜一边用漏勺翻转油锅中的蛋散,一边向记者说道。她今年47岁,是在村里生活多年的车陂媳妇,也是此次祠堂活动的掌勺。
掌勺的李美娜
“煎堆寓意‘金银满屋’;油角做法和炸饺子类似,里面包着糖、芝麻、花生等馅料,形状似‘荷包’,有油润、富足的寓意;蛋散寓意开枝散叶,人丁兴旺;糖环的外形环环相扣,寓意团圆美好、甜甜蜜蜜。”李美娜说。于她这一代人而言,备年货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那时物质生活不丰富,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每年就盼着过年,油镬一开,年就近了。”
满满当当的小食
她还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动手做这些传统美食了,“大家都直接买现成的,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这次活动让他们体验一下就挺好。”她说。
“我们在群里发布通知,原本只招募40个亲子家庭,但是大家热情都很高,最终约有150人参与。”此次活动组织者之一郝俊健也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鼓励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很多人现在不住村里了,难得回来一趟。大家可以借此机会,打个照面、相互认识,这些都会成为以后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