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伶仃洋上点灯人:探访深中通道桥梁灯光安装春节值守班组的东北“老铁”

来源:金羊网 作者:王丹阳 发表时间:2024-02-08 06:52
金羊网  作者:王丹阳  2024-02-08
张明所在的班组8人均来自东北吉林,从90后到70后,清一色的男性,是目前在伶仃洋上的唯一来自东北的建设团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育文 潘俊华

从空中俯瞰,伶仃洋大桥如长虹;从海上远眺,伶仃洋大桥像是一扇通向幸福之门。

对第一次近距离看大海的90后张明来说,在创世界纪录的大桥上,在百米高空行走、工作,需要高度注意力集中,他甚至不记得看过一次海上日出、日落。

“上悬索的时候涂上防滑涂料,绑着安全带一步勾住一步,往上走,再安装。”张明来自吉林四平,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机电2标桥梁照明建设项目龙年春节值守的景观照明班组中最年轻的成员。几天前,他刚在百米高空,如“蜘蛛侠”一般完成悬索灯具安装。

海、陆、空“星星点灯”

日均2万步、手拧至少4000螺丝钉

不同于大桥建设期间有猫道辅助施工,安装灯具只能“走钢丝”。

伶仃洋海域是珠江口的重要航运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运通道之一。为满足通航需求,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跨1666米,主塔高度270米,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和世界上最高通航净空尺度的跨海桥梁。

张明在百米高空的行走是以万步计算。“施工期间,人不离桥面,不离施工现场。”为了节省体力,在悬索上工作时,张明的一天,包括午饭也是在高空完成。甚至尽量不喝水,以免上厕所需要下高空,耽误时间。

张明所在的班组8人均来自东北吉林,从90后到70后,清一色的男性,是目前在伶仃洋上的唯一来自东北的建设团队。

去年11月,他们从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地铁建设中“转战”来到浩渺伶仃洋上,为冲刺今年上半年通车的深中通道“精装修”,主要负责中山大桥、伶仃洋大桥和西人工岛的照明设施安装。

除了张明,班组成员曾在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等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上和广东紫惠高速、汕湛高速隧道里“点灯”,堪称经验丰富。

“累肯定是有一点点累,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要把工程做好。”80后的班组长张大雷说。早上6点从中山马鞍岛驻地出发,到晚上六七点,班组成员的一天,无论风吹雨打都在桥上,步行日均超2万步。

越是精细的灯具安装,越需要人力。为给西人工岛安装景观照明争取时间,春节期间这个8人班组将在海上持续施工,犹如“星星点灯”,完成伶仃洋大桥上所有轮廓灯和接线线槽的安装,以及点光源的安装和调试。

张大雷介绍,为伶仃洋大桥定制的LED线型灯轮廓灯,节能更高,重量更轻,相对更好安装。

但粗算下来,班组目前光在桥上拧的螺丝,一个人上午平均将近2200个,下午是2000个。一个月下来,8个人就拧了22万套螺丝,平均每天一大编织袋的螺丝钉。

芹菜饺子、锅包肉、溜肉段

听《好日子》,过年愿望“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中午12点,拧了一上午螺丝的班组成员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午饭是从马鞍岛驻地送来的,三个不锈钢保温桶,分别装了白米饭、洋葱炒鸡蛋、辣炒菜花,还有一次性餐具。

饭菜由班组的吉林大厨提前1小时做好,“家乡饭吃着才可口。”班组成员闫臣,带上有线的老式黑色耳机,边听着歌曲《好日子》边热乎干饭。

相比以往的大场景施工的热闹,春节前正进行“精装修”的伶仃洋大桥安静极了。2个月前,广东经历“蹦极式”降温,寒潮来袭。在海上,班组成员更要在棉衣外面套上雨衣,顶着寒风冻雨来安装,不怕冻的东北“老铁”们拧螺丝的手指都冻僵了。要靠午休时,用热水暖和手。

但“点灯人”班组特有的成就感、自豪感也结伴而来。2023年12月30日晚,深中通道主线实现“电联通”,中山大桥路灯及伶仃洋大桥外轮廓灯进行通电测试。

“满桥的灯光轮廓,几万个灯都是我们安的,线都是我们装的。亮了以后,大家的辛苦没白费。”班组长张大雷说,看着灯亮一刻的开心无法描述,深中通道是他从业多年,干过最大的项目。

小年前,班组成员在驻地吃了顿在广东寓意“勤奋”的芹菜馅饺子。年三十,他们的饭桌上,也将有锅包肉、溜肉段等经典东北过年菜。

“希望深中通道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完成。”来自梅州的深中通道机电2标灯光安装负责人张苑雄说了新春愿望。

机电2标主要负责深中通道桥梁、隧道、人工岛的照明、通讯、监控等设备安装。张苑雄介绍,全线880套景观照明的安装,节前预计可完成700套景观照明设备的安装。与现有照明设施相比,深中通道照明可节能至少30%。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超大跨海工程。经过一万多名建设者7年的奋斗,已于去年11月实现主线贯通,将于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

在桥上,穿着橙色工作服的灯光班组成员与浩渺的伶仃洋、如长龙卧波的深中通道相比,实在是太微小。

但让人不由想起一句话:伟大始于奋斗,不凡源自平凡。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