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18日,广东连续第二年在开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隆重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也迎来正式发布5周年。
与世界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是融合发展难度最大的,因为这里是“一个湾区、两种不同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制度、三种货币”,其复杂程度在全球绝无仅有。
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排除万难,以创新驱动,结出硕果累累:截至2023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99.1万件。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有效量为67.2万件,占全国的13.5%;“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大湾区也努力探索制度创新,打破制度壁垒,为各方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
在《纲要》发布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看看,创新的“引擎”是如何牵引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
因为喜欢潮流文化,又看到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机遇,2022年,95后澳门青年李伟杰带领团队来到广州南沙,将岭南文化融入青年潮文化,创立了一家文创潮牌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正忙于新展的筹备,常常奔波于出差的行程之中。
另一边,在广州生活了10几年的香港青年袁倩鹏已经从一名创业者转变成了“港澳青年学生之家”的项目负责人。从“需要协助”到“协助别人”,袁倩鹏用自己在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及创业的亲身经历,为想要来到内地学习、就业的港澳学生提供信息指导。
而“南下”来到澳门就业的北方女孩张娜,才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适应了每天经横琴口岸过关到澳门的通勤行程。目前,她在澳门大学担任科研助理一职,未来有计划继续在澳门大学申请攻读博士学位。
这是他们当下的生活,也是每一位在湾区打拼的普通人的日常。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民生工程,提高大湾区民众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如今5年过去,借助政策带来的机遇,依托于地域、产业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正以其多元的文化、融通的机制、便捷的生活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融入湾区、扎根湾区。
2023年10月,旅客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来源:新华社)
立业:政策助力港澳青年“一站式”实现创业梦
和许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一样,李伟杰也曾经历过一段择业迷茫期。决定创业之前,他在互联网公司做过,也尝试过回到澳门发展,但最终发现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思考未来方向的同时,李伟杰决定从兴趣入手,将传统文化融入潮流文化,打造一个文创潮牌。
“其实一开始我们就想在湾区创业,而不只是在澳门。”李伟杰解释道,从商业角度来说,澳门创业成本高,市场相对受限,也就意味着很多创业者有想法但很难把品牌做大做强。决定将公司迁到内地后,李伟杰分别走访了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地,最终将公司落户在了南沙的一个创业基地内。
按照李伟杰的回忆,当时恰逢《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措施》发布不久,各项政策措施十分利好。李伟杰还记得,团队入驻基地后,从资料填写、办理银行卡到对接财税团队、申请补贴,基地为其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对于澳门团队来说,内地的市场、政策、营商环境都是不熟悉的,但他们会帮我们去了解、熟悉这些东西,包括帮助对接一些媒体的曝光,这对前期来说其实帮助蛮大的。”李伟杰说道。
作为港澳创业项目代表,李伟杰向港大师生进行原创品牌介绍。(图为受访者提供)
袁倩鹏在广州生活的时间更久,对大湾区港澳青年创业政策变化的感受要更加深刻。2017年,袁倩鹏用参加番禺区“青蓝计划”创业比赛获得的资金创立了一家茶歇定制公司。但由于香港身份在内地注册公司需要办理相关证明,从未接触过流程的袁倩鹏跑了多次才将手续办好。
2020年,二次创业的袁倩鹏选择入驻了南沙的创业孵化基地。不同于以往,这次流程办理的顺畅程度让他印象深刻。袁倩鹏告诉记者,在办理公司注册手续的过程中,平台方为其提供了一对一的全流程服务,只花费3、4天就办理好了全部手续。他提到,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许多细化政策相继出台,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也让港澳人士在内地创业、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人才发展,立业为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
《纲要》发布5年来,广东不断完善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来到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的港澳人士提供资金补贴、就业创业指导、简化办事流程等多项扶持政策。同时大力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并培育建设了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12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充足的选择。
截至目前,珠三角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约40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约5500人,大湾区正成为港澳青年逐梦的热土。
位于广州南沙区的创享湾是粤港澳青年创业聚集区,吸引了许多青年来此逐梦。(来源:创想InnovBay)
生活:硬机制软联通,居民跨境生活更便捷
每天早上八点半,张娜会准时从家中出发,打车5分钟或步行30分钟至横琴口岸通关,再乘坐校车抵达澳门大学。如今,张娜已经适应了往返两地的通勤生活,横琴口岸对她而言也不再是陌生的地方,而是一个熟悉便捷的通道,连接着她的家和工作地点。
回忆起首次通关的情景,张娜记得当时的她依样画葫芦,学着前面人的操作方式,“先过安检然后再刷卡我就进来了”,整个流程让她感觉意外地顺畅。张娜计算过,从过安检、刷通行证再到步行至乘车地点,整个过程只需要花费5-10分钟。
自《纲要》发布以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平台”加速建设,政策利好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来到湾区就业。而对于需要跨境工作的人们来说,通关和出行的便利化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体验。
为简化通关流程,2020年,新横琴口岸旅检区投入运营,率先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取消出入境缓冲区,旅客只需排一次队,查验一次证件即可实现通关。次年,青茂口岸开通,成为第二个实施相关规定的口岸。2023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使港澳居民可以乘私家车自驾往来内地,进一步加速了湾区的联通。
而从交通来看,截至目前,大湾区已建成4条公路跨江通道,1条铁路通道,另有4条跨江公路在建;铁路运营里程超2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430公里,“1小时交通生活圈”已基本形成。
张娜告诉记者,由于交通通关更加便利,不少同事都和她一样住在横琴,有时在上班的路上还能看到不少澳门大学的学生,“可能第一年有课,第二年做课题不用每天上学校,他们可能就住在那边(横琴),生活得开心一点。”
从珠海通关前往澳门的市民。(来源:新华社)
如果说交通为融合提供了“硬”基础,那么规则上的“软”联通则为人才更好融入湾区生活创造了便捷路径。
回顾早期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的生活,遭遇的种种不便依然让袁倩鹏记忆犹新。他还记得,那时乘坐高铁外出旅行必须到人工取票窗口取票,住宿要找有涉外业务的酒店,“一定要去总统大酒店那种”,袁倩鹏不禁调侃道。
2018年9月,《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正式实施,明确港澳台居民可持居住证在居住地依法享有同内地(大陆)居民基本相同的权利、公共服务和便利,涵盖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教育等多个方面,为在内地发展的港澳居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袁倩鹏提到,有了居住证之后,港澳居民可以凭证件在内地办理社保、挂号、学车等日常事务“只要一刷居住证就可以预约,非常方便”。
着眼于湾区层面,近年来促进三地民生融合的政策措施也不断出台。2020年,“跨境理财通”业务落地,内地居民和港澳居民分别可以通过“南向通”“北向通”服务跨境购买湾区指定银行的理财产品。2021年,“湾区社保通”上线,打造网上平台实现服务事项“湾区通办”,让港澳居民“足不出境”就可以享受到广东的社保服务。同年,“港澳药械通”政策实施,在医疗方面实现了湾区资源的互通。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港澳居民在粤参保达34.67万人次,领取待遇4.72万人。而截至2023年末,粤港澳三地共67家银行、6.92万名投资者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累计办理相关资金汇划128.1亿元人民币。截至2024年1月8日,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累计批准19家指定医疗机构,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56个,共惠及4509人次。
未来,随着“数字湾区”建设全面实施,粤港澳政务服务一体化进程将加速,三地居民统一身份认证有望实现,大湾区将融合层次将进一步加深。
展望:让更多湾区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作为一个来自北方的姑娘,张娜初到南方时也有种种不适应,例如气候、饮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适感逐渐被融入湾区的日常所取代。而说到开启不久的新生活,张娜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机会)我觉得会越来越多的,尤其你看这个粤港澳大湾区,现在都整个联动起来了,未来肯定会发展越来越好的。”张娜认真地说道。
作为中医药行业从业者,张娜来到横琴、澳门生活就是被这里开放的环境所吸引。据她的观察,整个粤港澳地区的居民更偏好养生,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很高,叠加国家对琴澳中医药产业的战略性扶持,她相信未来行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资料图片)
说到未来的计划时,张娜告诉记者,她已经递交了博士申请,顺利的话明年即可入学。届时,她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医药行业,并依托大湾区优势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而相比起张娜来说,李伟杰与湾区的渊源则更加深厚。接受采访时,他用“闭环”一词描述他与南沙的关系。
还在中山大学读书时,李伟杰通过参加港澳青年学生“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对南沙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兜兜转转来到南沙创业发展,他也从“百企千人”的学员成长为了实习导师。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想来内地创业的澳门学生会因为不了解内地的政策、营商环境而产生迷茫和担忧。
了解到学生的问题之后,李伟杰经常会通过宣讲、线下交流等形式为他们答疑解惑,“希望用我自己的案例,去给现在内地上学的也好,或者是在澳门大学的学生也好,给他们提供一些不一样的例子。”李伟杰说道。
同样关注到港澳青年学生需求的还有袁倩鹏。早期,袁倩鹏曾作为研究样本参与过一项关于内地港生毕业的出入研究,他发现港澳学生在内地升学、就业创业、融入湾区生活等方面普遍存在困难,“因为我创业那几年也踩过不少坑,在这里(内地)顺利地创业生活的话,的确是应该有人帮你教你去做,这样子你才可以安心地在这里发展”。
2023年5月,袁倩鹏(左二)作为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之一,参与举办大湾区十大杰出港生评选活动。(图为受访者提供)
在加入内地港澳青年学生之家后,袁倩鹏在兼顾茶歇公司之余,会给需要帮助的青年学生提供公益咨询。让他们“不要浪费这几年读书的青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是袁倩鹏最大的愿景。在他看来,让在内地的港澳学生真正了解内地、融入当地生活,才可以真正带动大湾区的融合和发展。
而在李伟杰看来,随着融合进程加速,“大湾区”将会成为一个整体概念,生活在湾区也意味着不被限定于特定的城市,他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人才来到湾区,共同参与到湾区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出品: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经纬线工作室
记者:宋莹
编辑: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