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追凶24年,过着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撕扯人生

来源: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3-02 18:21
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4-03-02

“他瞒得过所有人,瞒不过天和地,上天会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大地会告诉正义的人他躲藏的地方。”今年47岁的李海玉语气轻柔、倦怠,时不时抽泣一声,她所述的“他”是杀害她弟弟李焕平的嫌疑人易某华。

李焕平不到9岁被人杀害,李海玉为了“给弟弟讨一个公道”,连续追凶24年,最终找到了犯罪嫌疑人易某华。然而,由于证据缺失,易某华被抓捕后,又遭释放。李海玉陷入绝望,但依然没有放弃,不断申诉求告。

今年2月,李焕平被害一案在立案复查的过程中有了新的证据补充,易某华被移送至湛江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李海玉眉毛下弯,眼眶总是红红的,脸庞线条却很分明,柔弱中透着坚毅。对于此次易某华被移交起诉,她的心情复杂,“有一点希望,又不敢抱太大的希望,很害怕又像上次一样被放了。”

过去的20多年里,为弟弟李焕平追凶构成了李海玉生活的全部。如今,李海玉已经“尽了人事”,她在等待最后结果的到来。

李海玉

李家意外死亡的小儿子

李海玉的老家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向阳村,她和妈妈两个人住在自建的二层洋楼里,偶尔门口有人路过,家里养的三条狗便会叫起来,更显空荡。

1992年底,弟弟李焕平的失踪撕碎了李海玉一家人的生活。

李海玉家里姐弟六人,她排行老四,最小的弟弟李焕平是唯一的男孩。那一年,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李海玉的父亲李中祥带着母亲王满妹去到广东湛江承包橘园。时年未满9岁的弟弟李焕平和三姐李海萍随父母到了湛江生活。

李中祥在湛江遇见了当年21岁的湖南老乡易某华。当时,易某华自称名叫易某青,和父亲吵架离家出走流浪至此。李中祥雇佣易某华看守橘园,做满一个月后,易某华即结清工资离开。

不久后,易某华又找上门来,声称李中祥欠了他三天工钱。双方发生口角和冲突,不欢而散。易某华放出狠话,要让李家断子绝孙。

李焕平在学校寄宿,直到老师找上门来询问李焕平何时归校,李家人才知道小儿子失踪了。多年以后,李海玉从当地村民那里听说,易某华去找了李焕平两次。第一次没能成功带走李焕平,第二次易某华以李焕平母亲病危为借口,哄骗李焕平离校,“听说我弟弟急着去看妈妈,光着脚就走了。”

李家人报了警,和村民们寻遍了周边的村庄,一无所获。

1993年2月19日,一名村民在甘蔗地里发现了一具尸体。李中祥和李海萍到场辨认,看出尸体上的衣服与李焕平生前所穿着的一致,右手大拇指弯曲的细节也相符。据当地村民回忆,当时在现场有一把水果刀,尸体肋骨处有明显刀痕。

按照老家风俗,夭折的孩子不能带回祖坟埋葬,李中祥将孩子的尸骨放入咸菜坛,埋葬在了荒地中。

小儿子失踪后,王满妹担心起湖南家中的两个女儿,回了老家。因此,李焕平尸骨被发现,王满妹并不知情。1993年下半年,王满妹带着李海玉回到广东,李中祥把小儿子已经去世的消息隐瞒了下来,他既害怕妻子接受不了这个消息,又害怕面对妻子和女儿的责备——当时湖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小儿子对这个家庭的意义非同一般。

在2020年易某华被捕之前,王满妹和李海玉一直以为李焕平是被拐卖了。

李海玉获得的易某华照片

为弟弟追凶的24年

李焕平“失踪”后,李家的生活重心转移到了寻人这件事上。王满妹四处寻找儿子的消息,李中祥无心工作,听说哪里有易某华的消息,便一人骑车前往,李家的家境一日不如一日。

1997年底,李海玉辍学,一边打工一边打听弟弟的消息。

李海玉走过广东、广西、贵州、福建等多个省份,为了跟当地人熟悉起来,她每到一地都会学习当地方言,听说弟弟的线索后便外出寻找,一份工作顶多干两三个月。寻亲之路颠沛流离,多年的风餐露宿让李海玉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一到阴雨天,“疼得想把脚砍掉。”

李海玉在网上张贴弟弟的寻人启事,把家里父母姐妹的照片都贴上去,“希望弟弟看到了能认出我们。”20多年的寻亲路,她受骗了好几次,有两次差点被拐卖了。2002年,有人跟李海玉说知道易某华的线索,把她骗到了广东,“他们用广东话说,把我卖给别人当老婆。”李海玉能听懂粤语,第一次她借口上厕所逃走了,第二次买家已经摆起喜宴,她趁着外面喝酒,从二楼跳窗落在沙堆上逃走。

2006年,李海玉结束了流浪生活,在广州开了一家理发店。但她并没有放弃找弟弟的念头,遇到口音相近的客人就去搭讪,询问易某华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李海玉从老乡处打探到了易某华老家的位置,还听说他“在外面当了大老板”。

此后,李海玉多次到易某华老家村子里寻访,她找上易某华的家,看见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住在里面,却从来没见过易某华本人回家。李海玉向他们打听:“你们家里有没有易某青(易某华打工时所用的名字)这个人?”却得到了否定的回复。

2014年,积郁成疾的李中祥去世。他临终时,反复叮嘱李海玉,“要找到犯人,将他绳之以法。”然而,这位父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勇气告诉女儿,她的弟弟已经死去的真相。

李海玉和易某华的聊天记录

“无罪释放”的疑犯

多年的寻亲路走下来,李海玉的词典里早已没有“放弃”二字,她仍然坚持去到易某华家附近蹲守。

2016年,李海玉偶尔碰到易某华出现在了家附近,她试探地打了个招呼,“易老板,你回来啦?”对方回问,“你是谁?”李海玉谎称自己是他手底下的工人,去他家里坐了一会儿,用手机偷拍了易某华的正脸照。

李海玉通过朋友关系对比确认到,易某青和易某华是同一个人。为了让易某华亲口说出自己就是易某青,李海玉与易某华保持微信联系,网聊了三年之久。

在这段时间,李海玉一度有过亲手复仇的念头,“易某华让我去跟他开房,我想过要不要在身上藏一个刀片;我老家里养了很多狗,还想过把他骗到家里,让狗咬死他。”李海玉说,她曾经策划过十几个复仇的方案,但最终都没有实施,“想到妈妈孤苦无依,忍不下这个心。”

在讲述这些惊心动魄的过往时,李海玉的语气出奇的平静。

2019年3月5日,李海玉问易某华,“我们都叫你易某青,为什么别人叫你易某华?把我搞糊涂了。”易某华回复,“我是易某华,易某青是学校读书的名字,两个名字,就是一个人。”

李海玉打听到易某华所在的城市,向湛江雷州市公安局报警。2020年5月22日,易某华被捕。据当地媒体报道,易某华归案后曾忏悔道:“对不起那个孩子,这辈子也偿还不了他,下辈子一定还!”

多年以来,弟弟李焕平是李海玉苦苦支持的信念所在,没想到凶犯归案后,她却收到了弟弟早已遇害的消息,李海玉和母亲王满妹悲痛万分。

李海玉没想到的是,更大的痛苦将要到来。由于证据缺失,当地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易某华被关押半年后被释放。2021年2月,李海玉收到了湛江市人民检察院发来的《不起诉理由说明书》。这份《说明书》告知——由于被害人尸骨未找到,无法进行DNA鉴定,1993年在甘蔗地里发现的尸体是否是李焕平,以及其死亡原因均无法确认,易某华的供述是孤证,不能认定其有罪。易某华杀害被害人李焕平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决定对其作存疑不起诉处理。

李海玉收到这份文件时,对着文件袋看了两三个小时,双手不住地颤抖,“想到他也是有家庭的人,若被判了死刑,他的老婆孩子怎么办?但又想到我弟弟和我病死的爸爸……”当李海玉鼓足勇气打开文件袋,看到易某华被释放的消息,只觉天旋地转,“老天无眼!”她在自家门前放声大喊。

湛江市人民检察院给李海玉的告知书

被往事困住的母女

在李海玉朴素的价值观里,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她不能理解,易某华竟然就这样被放了。那一段时间,怨愤在李海玉的心中郁结,她一度想要自杀,但还是挺了过来。李海玉不断向有关部门申诉,要求重新调查此案。

2022年,李海玉得知警方挖到了掩埋李焕平尸骨的坛子碎片。当年11月,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向李海玉出具了《刑事申诉结果通知书》。《通知书》显示,该院在立案复查过程中,补充了部分新证据,该院认为,现有证据足以认定易某华杀害被害人李某平的犯罪事实,易某华构成故意杀人罪。据此,该院撤销了湛江市检察院此前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将此案移送湛江市检察院依法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

2024年2月,李海玉收到湛江市人民检察院于2月7日作出的《未成年被害人法定代理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告知书》显示,李某平是犯罪嫌疑人易某华涉嫌故意杀人案的被害人,现该案已由雷州市公安局移送湛江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面对这份文件,李海玉心情压抑烦闷,“感觉有一点希望,又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害怕变成上一次那样的结果。”

李海玉独自陪伴母亲在老家生活,最近几天,她都很难入睡,“睡不着,也不敢睡,闭上眼睛就想起过去的那些事。”76岁的母亲情况更糟糕,日日精神恍惚,念着李焕平的名字,拿着小孩穿的鞋袜到处游荡,说要送到李焕平的学校去。有一次,有媒体记者到李海玉家中采访,母亲看到了放在桌上的弟弟的死亡证明,惊得又哭又闹。偶尔有清醒的时候,母亲就拉着李海玉讲弟弟过去的好。

记者采访李海玉的那天,她心情不错,不过声音里还是透露着倦意。无人倾诉苦闷,李海玉隔三差五会在短视频平台开直播,和网友连麦。母亲看到了,李海玉骗她说这些网友是弟弟的工友,弟弟在外地找到了份不错的工作。母亲听得喜笑颜开,三四天没怎么吃饭的老人主动跟李海玉说,“我饿了,想吃饭。”母亲胃口很好,喝了猪肉汤,吃了半碗饭,这便是李海玉生活中那份小小的喜悦了。

李海玉睡不着的时候爱刷短视频,每当她看到小孩子无辜遇害,凶手仍逍遥法外的案件,便会主动转发,“爸爸忧伤过度去世了,妈妈精神恍惚,我不想看到其他受害人家属变成这样。”

2022年6月27日,李海玉看到安徽宿州灵璧县渔沟中学学生王鑫磊在校内被人打死的新闻,她深感内心痛苦,当天下午去剪了寸头,“我在心里答应这个孩子,他什么时候得到公道,什么时候留回长发。”

李海玉已记不清弟弟的模样,当年为了寻人,父母把弟弟的照片全部散发出去了。李海玉想象着,“弟弟如果长大,应该有168cm,瓜子脸,肯定很帅气。”记者问,“如果当年弟弟没有遇害,你会过怎样的生活?”李海玉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想过当兵,退伍后,就去收养流浪狗,狗好通人性的。”

李海玉继续说:“如果弟弟在的话,我会过得很幸福,还会找个爱我的人结婚。成婚那天,弟弟把我送上轿子,我给他包红包,弟弟还会到男方家里,拦住我不让我进家门。如果弟弟在,很幸福很幸福。”李海玉的语速缓慢,声音轻柔娇羞,好像她此刻正穿着嫁衣安坐屋内,门外已响起迎亲的鞭炮声。

记者手记

她穿越生活的狂风暴雨

一直坚持在旅途中跋涉

“为亡弟追凶24年”,很多读者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认为这故事太戏剧化,距离日常生活太远。事实上,当你和李海玉聊起来,了解一点她的生活,你会发现弟弟李焕平真的几乎构成了李海玉生活的全部。

在短视频平台,李海玉自我介绍时会说,“我是李焕平的姐姐”;在家里,她与老母亲朝夕相伴,话题绕不开弟弟;在梦里,她有时也会见到弟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南农村重男轻女之风盛行,李焕平在家里是“宝贝疙瘩”一样的存在。对于李家来说,没有比李焕平离世更深重的苦难了。李焕平有5个姐姐,其余的姐姐或多或少尝试过寻找,最终都放弃了,只有李海玉,像“苦行僧”一般,将寻找弟弟当成了事业,为此牺牲了全部的个人生活。

我做记者不到三年,听过一些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身世如李海玉一般困苦的人不多。弟弟被害、家庭破碎是最大的苦痛,在寻亲路上,她被骗、被拐卖、在两段婚姻中经受家暴,更不用提流浪途中的身体皮肉之苦。采访结束后,我回想李海玉经历的种种,她被拐卖到陌生人家,被锁在二楼是什么境遇?她历经万难,最终找到了易某华该是怎样的狂喜?她收到易某华被释放的消息,又是怎样的肝肠寸断?我完全无法想象她的心情。

苦难本身并不值得歌颂,经受苦难折磨却依然昂首站立的人熠熠生辉。在李海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朴素的中国人的画像——她的人生总是充满不幸,但她不会被打倒,她穿越生活的狂风暴雨,一直坚持在旅途中跋涉。

事实上,回头看李焕平被害案,基层的公安、检察院等部门似乎可以更尽力一些。李海玉后来查明,易某华家所在村庄距离她的老家并不远,若当时警方到湖南积极走访调查,或许能早些发现线索。而易某华被捕后,有关部门如果再多加关注、审查,不一定会得出证据缺失释放易某华的结果。

说到底,李海玉为亡弟追凶的故事令人动容,但我们衷心希望世上的李海玉少一些,希望杀人罪犯不用靠受害者家属花费半生寻访觅得。

李海玉的半辈子,活了别人几辈子的跌宕起伏,写完稿子后我在想,“她的故事真能拍成电影了。”

如今易某华已被移交审查起诉,终幕即将到来,愿李海玉迎来一个好的结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

文字 | 羊城晚报记者 王隽杰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苏惠琳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