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阳春早,万象更新。在这生机盎然的时节,阳江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营商环境年动员大会召开,释放出追风赶月莫停留、凝心聚力加油干的强烈信号。大会在阳江市职能部门、企业界、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和科技界代表纷纷表示,要瞄准新的高度奋勇攀登,凝心聚力谋发展,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打得更稳更牢。
狠抓项目和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2023年初,蓝水海洋集团在阳江破土动工。一年时间内从拿地动工到完成工厂建设并投产,蓝水海洋集团在阳江开启了新征程。
“蓝水海洋集团作为海洋新能源装备和高端油气船舶设计智造的领军企业,致力于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升级。”蓝水海洋集团董事长窦建荣表示,近年来,在双海战略的指引下,蓝水海洋集团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布局深远海和海外市场。目前,多个基地已顺利投产,年产值将超过200亿元。在国际舞台上,蓝水海洋集团与多家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布局本土化公司,实现产业风控布局,为“一带一路”和全球产业拓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力争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阳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碧俏表示,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出台关于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高标准推动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4个百亿级集群建设,培育新型储能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绿能之都,构建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余洪波表示,围绕新目标,要狠抓经济分析调度,强力推进126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落实稳增长政策,着力构建“四链”融合新生态,实现经济向上突围。同时,要聚力壮大县域经济,打造深度融湾示范区,认真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挖掘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推动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并力争阳江机场年内立项,推动广湛高铁建成通车,争取省支持阳江打造深度融湾示范区,深化对口帮扶协作,打造珠西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过去的一年,阳江市把“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不断建立健全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百千万工程”开局良好、潜力无限。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第二年,是“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
阳江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梁道枫说,接下来,要凝聚合力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化统筹谋划,树牢全局意识,谋深谋实全市重点工作。阳江以“一图五清单”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形成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推动阳西县等“1+3+53”典型县镇村建设,培育阳春市、7个乡镇和55个村(社区)作为预备队,形成典型示范引领、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聚力打造绿能之都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当前,阳江市谋划布局新产业,正做大做透做深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率先建设绿能示范产业园,这是漠阳大地的新机遇、新挑战。
余洪波表示,加快推进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起步区规划、招商和建设,推动青洲、帆石、三山岛8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重点推进风电产业和储能装备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加快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和运维基地建设,谋划推进绿氢、绿氨、绿甲醇和海洋重工装备产业,探索发展航天航空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阳江产业转型升级。
“阳江正在打造世界级风电全产业链基地,三峡集团阳江公司始终将支持阳江市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摆在中心位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刘俊峰说,公司将全力保障沙扒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安全稳定运行,加快推进青洲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大规模海上施工建设,坚定支持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建设,持续当好产业链链长,协同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落户阳江,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阳江市委、市政府的带领和支持下,公司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坚决的行动参与阳江市海上风电资源开发、绿能示范产业园、国际风电城建设等工作,将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为阳江市清洁能源、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三峡力量。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刘日新认为,阳江作为拥有丰富海洋资源和良好港口条件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而且,阳江市在“双碳”目标下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了绿色能源和海上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金风科技自投资落地以来,得益于阳江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刘日新介绍,这展现出了阳江良好的营商环境,并将为相关企业和项目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此外,阳江充分利用绿色能源这一独特优势,谋划打造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将通过使用可隔离可溯源的绿色电力、源网荷储综合能源管控平台、电力标记技术、能源交易平台等路径,使企业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绿色电力,提升产品绿色度,提高产品竞争力。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提升发展软实力
今年,阳江市重点推进十项改革建设任务,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依托数字政府大平台、大服务、大治理、大协同、大数据优势,大力发挥政务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介绍,阳江市将推进数字阳江建设,全面实现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目标;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2.0建设,加快推进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政务服务“免证办、一次办、就近办、上门办”目标,实现政务服务全市通办;推进市县镇一体化“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改革,实施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改造,推动市民企业服务中心动工建设;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探索省市县三级共建模式,大力推进准入准营、缴费纳税、投资建设等一件事网上办、指尖办。
“此外,我们将探索‘一网通办3.0’改革,促进审批监管协同规范化,实现审批监管行为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封闭、可追溯、可评价的阳光运行。”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黄铁坚说,阳江还将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能力跃升计划,强化数字化支撑能力和常态化监管能力,协同市主管部门推进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改革;做深做实政企直通车服务机制,实现“帮办代办”事项和企业投诉的快速、可追溯、全闭环的效能监管模式;全力抓好“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建设运营;建设数字海洋发展平台,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聚焦“4+4”支柱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实施数字政府“深度融湾工程”,在服务模式、思想观念上对标湾区标准。
“要以优质服务提振发展信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通过建立‘市-县-镇’三级服务团队,深化领导挂点联系企业机制,抓好网格化常态化企业服务工作。”黄碧俏表示,通过开展千人助千企活动,做到企业从落地到投产,从投产到日常运行,都有职能部门、网格长、网格员全程跟进服务;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掌握企业的诉求,形成企业诉求随时提,助企纾困马上达的安商营商环境。
阳江市将以法治之力促营商环境之优,助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阳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坚持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强化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
阳江市司法局局长何贻伸表示,司法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推广柔性执法、非现场执法,推动行政执法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从“重处罚”向“重指导”转变;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智库”作用,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把好“法律关”;组建涉外、涉海两个法律服务团队,推动“融湾入圈”,助力涉海养殖、旅游、风电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律师服务民营企业“千所联千会”长效机制,为企业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深挖律师助企、公证惠企、仲裁和调解护企潜能,集聚法律服务力量。
【一线实践】
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以科技支撑赋能产业发展:聚科技之力 强产业“筋骨”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聚精会神忙研究,着力破解产业难题;风电场中,新研发的材料注入大型装备,稳扎海床矗立海面;安全保障基地内,一批又一批完成培训的作业人员,投入海上风电场建设中……
“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多次提到了科技创新,作为落户阳江的科研机构工作者,我们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实验室以“产、学、研、用”为抓手,致力于破解技术难题,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累计牵头和参与了20余项省市级的科研项目。实验室将继续聚力攻关、高效运行,为阳江乃至全省、全国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攻克关键难题,成果转化助力行业降本增效
近日,记者走进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各类海工大型装备及模型映入眼帘,仿佛置身于一座现代化工厂。科研人员正专心致志地进行材料硬度测试,墙上张贴的各类研究课题,见证着实验室过去几年的丰硕成果。
瞄准海上风电关键核心技术,实验室对标国际领先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2023年,实验室围绕海上风电水下抗分散高强粘聚材料系列研发的相关应用技术获得了中国安装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依托本地企业落地生产,解决了该材料在国外订货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
“实验室不仅注重‘0到1的突破’,更要实现‘1到100的创新’。”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科技发展部部长刘寒秋介绍道,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随着海上风电逐步向大型化、深远海方向发展,在装备制造自主创新和降本增效等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要想不再受制于人,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力量,把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上。
目前,实验室正着力围绕海上风电新型基础、材料、装备等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力争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阳江,应用于阳江海上风电场内,让科技势能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发挥“牵引效应”,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太方便了!就地学习拿证,就地出海工作,再也不用往返省外参加培训了。”去年年底,首批通过培训的学员领到出海作业资格证,走出海上风电安全保障及实训基地,他们分外激动。
海上风电安全保障及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发挥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有力见证。2023年11月,由实验室牵头,依托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海上风电专项项目,并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海上风电安全保障及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人员培训、直升机救援、风场巡检、风机运行状态监测等服务,打造海上风电场“四位一体”全维度运维解决方案,填补阳江海上风电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空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产业链发展。目前,基地已完成4批学员的岗前培训。
“科研机构不仅要做好科研,也要立足实际服务当地,为产业链发展聚势蓄能。”刘寒秋表示,阳江海上风电有着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已逐步形成全产业链要素齐全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实验室高度重视产业链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将创新“嵌入”产业前期设计、中期施工、后期运维等各个环节,让科技服务产业更好发展。
牵手一流高校与机构,瞄准前沿科技产业向新而行
2月1日,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前沿科学战略研讨会在阳江市召开,10名业内知名院士与2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一堂,探讨“海上风电”和“深海采矿”主题前沿科学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阳江向海发展汇聚智慧力量。
“含金量”如此之高的会议,为什么选在阳江?这是对阳江海上风电产业的高度认可,亦是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再一次“联姻”,对海上风电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近年来,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以“产、学、研、用”为抓手,联合英国牛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包括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项目联合申报、关键技术共同研发等一系列合作。同时,紧密联系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进行实验室-企业科研联合攻关,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21年至2023年间,“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海上风电联合研发实验室”“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海上风电联合研发中心(实验室-国家电投)”“华电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联合试验中心、柔直联合研发中心”等先后挂牌,进一步推动人才引进、研发创新等发展要素汇聚,推动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面向未来,“重任在肩”的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已为产业创新发展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在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继续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深海资源采矿等融合利用形式,引导阳江建设成为国家深海采矿的装备制造与试验基地,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创新策源能力,为阳江打造绿能之都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文|戴灵敏 全良波 李孔青 杨辉南 陈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