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铃声响起,两个人默契地对过眼神,在无声的交流中——双双钻进厕所。这不是谍战剧的拍摄现场,而是真实的中小学课间。在这仅有的几分钟休息时间中,他们在厕所交谈,甚至分享零食。仿佛在这个小小的,甚至还有一些丰富味道的场所,才是他们获得身心自由的空间——因为这里没有“约束”,这里是真正的童年。
孩子们走不进操场,不能在走道里停留,甚至在教室里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被逼无奈之下,只能躲进厕所里社交,即所谓的“厕所社交”——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李国华,近年来在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到的奇特现象。他呼吁:“不能让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就此停留在厕所里。”
近年来,由于担心发生校园安全事故问题,一些中小学校对学生的课间活动作出了限制。当然,也事出有因,因为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对于学校的追责、赔偿要求等便纷至沓来,这使得学校变得越来越“胆小”;另一方面,个别家长非常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一旦孩子发生磕碰受伤,便会追究责任;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与其课间“疯玩”,影响下一节课,还不如在教室待着学习。这都在一定程度影响着课间管理制度的制定。
在上述环节中,学校和家长的担心和想法都述及了,却唯独没有顾及真正的主角——学生的感受。现在的某些中小学,似乎家长的需求变成了学校的首要关注。学习是第一要务,这不假。但学生也是人,尤其是小孩子,有好奇和好动的天性。课间是舒缓上课压力,让大脑休息的重要环节,机器不停地运转都会坏,更何况是孩子。在明面上,课间不能玩闹,那便只能选择去一个“规则”看不到的地方,“厕所社交”实是无奈之举。
当然,我们在呼吁给孩子们真正课间的时候,也需要看到矛盾根源所在:学校怕担责,家长怕受伤。如何破解,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一
首先应当厘清学校的职责,让学校承担“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小孩子好动,课间打打闹闹,爬高蹿低是很正常的,那么受伤在所难免。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则,对学生在学校受伤时,该如何分级划分责任作出明确规定,让学校承担有限的责任。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对学生的玩闹行为作出约束,对学生的社交进行引导,避免小矛盾升级为校园霸凌。
有关部门还需要结合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校园保险的内容和覆盖范围。目前,在校园意外伤害保险方面,还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定。由于中小学校园学生多是未成年人,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进一步规范校园险的赔偿范围、赔偿额度,让学生有保险“兜底”,进一步减轻学校和家长的负担。
作为家长,也应当对孩子和学校有一定的容忍度。孩子是手心里的宝,但温室里的花,终究会有面对风雨的一天。课间玩耍轻微磕碰在所难免,只要是无心之过,一些小伤也并非不可容忍。毕竟,在阳光下的欢声笑语,总比躲在阴暗异味的厕所里分享零食,搞“谍战课间”“厕所社交”,要好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