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柳卓楠
图/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周巍 曾育文(署名除外)
海报/肖莎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长曾进泽在回答记者问时指出,湛江是海洋大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约三分之一,湛江将坚定扛起使命重任,强化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作出湛江贡献。
记者问:广东提出了“打造海上新广东”的愿景。湛江是广东的港口大市,这些年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也引进了巴斯夫、宝钢等一批重大项目。请问,湛江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新布局?
曾进泽答:湛江是海洋大市,陆域海岸线1243.7公里,是全国陆域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广东省把湛江作为再造“海上新广东”重点建设的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之一。近年来,湛江坚持向海图强,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约三分之一。湛江将坚定扛起使命重任,强化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作出湛江贡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全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中海油、廉江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补链强链,发展以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为主导的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同时,加快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培育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海上风电,抢占“蓝色经济”制高点。
二是创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湛江现有重力式深海养殖网箱3563个,占全省七成。我们将大力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十大行动”,加快建设东海岛、流沙湾等现代化海洋牧场,积极发展“恒燚一号”“海塔一号”“湛江湾一号”等新型深远海养殖平台,推进蓝水海洋渔业装备制造基地、国际水产城、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发展蓝色金融,健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三是建设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湛江拥有6所普通高等院校、6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4家省重点实验室,海洋科研基础较好。我们将发挥海洋科研资源优势,系统谋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探索组建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湛江湾实验室推进湛江蚝产业技术研究院、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院建设,引进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强化深远海养殖、海洋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实施对虾、金鲳鱼等种苗提升工程,高水平建设智慧渔业大数据中心、南方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以科技创新赋能海洋经济。
四是强化“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功能。作为我国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湛江将充分发挥区位、港口和对外经贸交往的优势,加快建设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强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的物流合作和产业协同,加强与“大湾区组合港”的连接。
积极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徐闻港打造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推动广湛高铁、合湛高铁、雷州半岛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合作园建设,不断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交流合作,努力创建广东对接RCEP先行示范区。
五是积极打造“红树林之城”。湛江红树林资源丰富,面积占全省的60.1%、全国的23.7%。我们将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利用,高水平打造金牛岛红树林绿美示范点,加快雷州、徐闻两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强近岸海域治理,坚决守护碧海银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
六是打响“鲜美湛江”文旅品牌。湛江是一个美丽的热带海滨城市,我们正在整合丰富的滨海文旅资源,将新鲜的空气、鲜活的特色文化、美丽的沙滩海景和美味的水果水产品等“鲜美”元素融入旅游全产业链,持续擦亮“中国海鲜美食之都”金字招牌,打造徐闻“南极村”、赤坎古商埠等文旅地标和网红打卡地,推动雷州半岛西海岸高水平开发,加快建设华侨城欢乐海湾文化旅游综合体等文旅项目,打造国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