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眼科诊疗、脑机接口、科技助农……聚焦这些热点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泽云 发表时间:2024-03-08 20:10
金羊网  作者:陈泽云  2024-03-08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图/新华社

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分享各自的履职故事。


以健康为中心,让残疾人兄弟姐妹们向阳而生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是一名眼科医生,眼睛健康和青少年视力也是他长期关注的话题。在“代表通道”上,他分享了自己作为医生时的经历与感受。


因为深知眼恶性肿瘤不但致盲致残,而且危及生命,范先群和团队一直聚焦于眼恶性肿瘤的研究,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做手术时总是认真做好每一个操作,缝好每一针。因为病人找医生看病,是把生命托付给我们,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

范先群介绍道,如今的中国年轻一代特别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远超我们当年,我们团队近年来先后涌现出7位国家级人才,他们已经成长为病人信赖的好医生,十分令人欣慰。”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范先群提到,自己将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己任,建议进一步强化近视防控手段,提升近视防控效果,实现对近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让每一位追光少年都拥有光明的未来。


这一场“代表通道”上,还迎来了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我是一个盲人,但从基层走进人民大会堂依法履行职责,我感到这是‘摸’得着的民主!”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王永澄直言,要把盲人兄弟姐妹们的声音带到大会上,让更多人能看见、听见盲人姿态与声音。

回首自己的经历和成长,王永澄表示,自己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关心。在“代表通道”集体采访中,王永澄分享了一个细节。全国人大专门准备了盲文版会议文件,方便他阅读,这满满的细致安排,让他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

王永澄说:“我知道,我不仅要把残疾人兄弟姐妹们的声音带到全国人大会议上,更要把党和人民的关心、关爱传递给广大的残疾人,鼓励残疾人兄弟姐妹们向阳而生,走出一条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绽放光彩的人生之路。”

着力科技创新,为构建新质生产力作贡献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电动汽车跑得快不快、充电速度能不能跟上等现象背后基本上都跟电池有关。”研究了30多年电池的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表示,研究更高性能、更加安全的电池,是他和团队一直以来的攻关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陈军接受媒体采访

陈军介绍,他的团队开发了超越传统的电池新体系,提出了新的电池工作原理,创制了新的电池材料,让电池的容量、密度大幅提升,也让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大大提升。

未来一两年,陈军和团队的主攻方向是突破固态电池研发,同时大幅提升电池快速充电、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时,他们将在学术和产业间搭建桥梁,真正实现研发成果落地转化。

“我们深知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支点,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落点,两者应当互促互融、相得益彰。”陈军提到。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立则是一名科技创业者。他长期钻研于红外热成像领域,解决了很多“卡脖子”问题,打破技术封锁,填补了很多国内空白。

科技能为群众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黄立想到了多年前的一件事:“有一次我在开会,坐在我前面的是一位退伍老兵,他两只袖子是空的,因为他失去了双手。当时我就在想,有没有什么科技能够让失去肢体的残障人士也能正常生活呢?”

带着这样的思索,黄立多年来带领团队在科技创新上不断钻研。“目前,国外的脑机接口芯片只能做到3000多个通道,而且是单向的。而我们团队研发成功了65000通道、双向的脑机接口芯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黄立表示,这项技术可以让很多目前还实现不了的医疗应用成为可能。例如,让假肢能够有真实的感觉,可以用人脑、意念来控制假肢。

黄立透露,他和团队还在着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成功实现了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项目应用。他表示,作为高科技企业,未来将不断研发更多让“梦想成真”的前沿技术,用一项又一项的科技创新和突破,为构建新质生产力作贡献。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此次“代表通道”上,还有两位新农人的身影。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梨树凤凰山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是一名东北黑土地上的新农人。其所在的梨树县是松辽平原地区的“黄金玉米带”,也是全国产粮大县。


大学毕业后,韩凤香带着对黑土地的眷恋,返乡创办了农机合作社。韩凤香回忆道,合作社刚开始创办时,只有5名社员,当时老乡们还习惯于靠天吃饭,不懂得科学种田。因此村里出现了许多“破皮黄”,黄土裸露、产量极低。为此,她在合作社里大力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的“梨树模式”。

“当时,乡亲们对‘梨树模式’还半信半疑。但到了秋天测产时,‘梨树模式’比传统种植产量高出了三成。”韩凤香说,自此,越来越多的乡亲们便跟着她奔丰收、求高产。

如今,合作社已经成为包括农机作业服务、种植业、养殖业在内的多种经营型合作社,集约经营土地有15000亩。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智能免耕播种机等装备,在黑土地上广泛应用。入社成员比初创时翻了20倍,达到了158户,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2023年,合作社实现粮食总产量2000多万斤。


除了带领乡亲科学种植、增产致富的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的还有一位在果园里长大的新农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绿农兴云合作社理事长岳巧云。

“‘早上仙桃在树上,中午在路上,晚上摆到餐桌上’,这种快捷的供销模式让我们的品牌越来越亮,桃子卖出了好价格。”岳巧云说,随着“互联网+”工程的提出,她带领合作社抓住政策利好,火速开展“互联网+大桃”的电商营销模式,让传统合作社迭代升级。通过线上接单、合作社组织货源、物流配送销往全国各地。

岳巧云说,经过不懈努力,标准化种植的大桃稳稳地站住了高端市场。短短三年时间,这项规范化服务,服务了果农3000多户,果农增收2500多万元。“现在我越来越意识到乡村振兴的未来在科技。”岳巧云介绍,近年来,合作社与农林科学院合作,创建了一个拥有9名研究员的“科技小院”,引进了博士农场、智慧农园、大桃优新品种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项目,不仅提高了大桃的品质,更为果农打开了科技创新致富新路。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深知荣誉背后的责任和使命。”岳巧云表示,将继续深耕农业、扎根农村,和乡亲们一起,把桃子种得越来越好,用桃子加科技,为乡村振兴作出一份贡献。

编辑:李轩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