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明信片丨守护绿水青山,总书记嘱咐我们“一步步往前走”

来源:南方+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3-08 19:45
南方+  作者:  2024-03-08

文 | 青的蜂

“当年的沙尘暴就像PM250。咱们从PM250过渡到PM2.5,现在PM2.5也解决得差不多了,这些年在一步步往前走。”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一席话,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

这次联组会上,总书记带我们回顾奋进历程,深入总结经验,指导发展实践,进一步勾勒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一)

“那时候,人们时常抱怨北京的雾霾。”

总书记开门见山,从北京的沙尘暴讲起,“到了春天就戴大口罩,口罩上面一层灰。家里开窗户一天,地下全是灰。”

朴实的话语,把大家的记忆拉到了过去。曾经,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留下了不少欠账,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0多年前,雾霾还比较严重,总书记提出对策:“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

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天空一片蔚蓝。有网友说,“这样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

总书记在APEC欢迎宴会上作出庄严承诺,“这并不是一去不复返的短暂蓝天,未来北京将会有持久的蓝天”。

这个被国外一些观察者认为“不花三五十年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却在短短的时间跨度里实现了可喜的变化。

仅仅过了几年,北京就由“雾霾重重”变成了“蓝天常驻”,雾霾这个词也从“风头无两”变为“无人问津”。

这是每个人切身感受到的变化,反映的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游客在蓝天白云下的北京天坛祈年殿游览(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二)

生态环境问题,考验历史的眼光,亦见证发展的韧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我们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很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地方,早已尝到了“生态饭”的甜头。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我们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等关系,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正如总书记所总结:“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而且,不要光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干起来。”

(三)

“环境资源界”是本届政协新设立的一个界别,目的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迈上新的征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一些老问题还在沉渣泛起。江河沿岸仍存在污水偷排,土地重金属污染不容乐观,还有部分地区固体废物跨区倾倒屡禁不止,城里往村里倒,村里干脆往路上倒。

新的问题也此起彼伏。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新污染物治理,针对地膜“白色污染”造成耕地大面积板结、海洋塑料微粒危害海洋生物等提出了对策。

“解决老问题是当务之急,但也要重视新问题,得同步抓。”总书记的深思熟虑,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为新征程上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新形势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也要善于借力,向科技要手段、要效率。正如总书记鲜明指出的:“这个趋势、方向是对的。再快马加鞭。”

(四)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新征程上,坚持不懈、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海报】刘玉洁

编辑:束孟卿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