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满怀向春天·南粤回响丨引领产业向新向实向未来

来源:大洋网  发表时间:2024-03-09 17:38
大洋网    2024-03-09

聚焦新质生产力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对话多位代表委员后关注到,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以新质生产力书写“新”潮澎湃的新篇章,推动经济发展向“新”而行、向“新”而进。

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

不久前,被称为“空中出租车”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了深圳至珠海跨海跨城的首次演示飞行,仅花了20分钟,让人们对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想象。

当前,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正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质的不同,所谓的‘新质’,一定是更自动、更智能、更高效及更环保。”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称,当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还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当下,在全球化竞争中,掌握和运用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绿色’的特质,一定程度上将更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钟铮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鼎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李政表示,广东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场景。“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为广东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李政说。

针对低空经济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姚建明建议,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扩大低空空域开放,行业监管标准出台提速,以国家产业母基金带动地方和民间投入,支持低空经济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等。

去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简称“亿航智能”)颁发EH216-S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这意味着EH216-S的型号设计符合民航局适航要求,具备了载人运营的安全能力。这也是全球载人eVTOL航空器中首个获得合格证的型号,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建言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重视高端人才培养

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多位代表和委员均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国人大代表、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提到,技术的原始创新是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的最关键要素,无论是单项技术创新,还是集成技术创新,都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萨菲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技术带头人汤依伟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还是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产品性能,对于企业来讲是比较好的生存之道。

李政建议,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落地,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高文强调,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牢牢把握人才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推动人才“第一资源”真正转化为驱动发展的澎湃动力。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因为人才是科技发展最核心的原动力。

李政建议,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提供产业资金“供血”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名来自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研发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政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入到这些领域。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体系,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同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在高文看来,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作用,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新技术、新事物是否可行、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要看政府是否为其制定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或配套基础设施。”高文举例道,在低空经济领域,如何进一步让无人机产业形成更大的经济规模,特别是在物流或运输载人方面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完善的配套政策和配套设施。此外,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样需要产业资金“供血”,才能加速研发,推进成果转化落地。

钟铮建议,我国要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普及。“围绕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和‘双碳’战略,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研发和形成可大规模应用的行业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通过政策补贴或创新商业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赋能、普及。”钟铮表示,“工业大省”可探索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形成区域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特色路径,加强经验总结并进行复制推广。她称,未来还要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打造标准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楚涵、叶作林、李晓璐、贾政、曹菁、黄子宁、苏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莫伟浓、苏俊杰

编辑:束孟卿
返回顶部

备案号: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