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案例被写入“两高”工作报告?这是每年全国两会的一个关注点。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最高法工作报告列举了多个案例,包括马某正当防卫案、劳荣枝案、重庆姐弟坠亡案、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案、张某知假买假案、杨某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案、知识产权“钓鱼式维权”案、牟林翰凌辱同居女友案、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等。其中,有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关注的“大案”,也有表面上很普通的“小案”。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从最高法报告点名的多宗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小案”来看,其判决结果从不同侧面体现出法治的天理国法人情统一,折射出新时代中国法治的不断进步。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图:新华社)
比如,最高法报告列举一宗正当防卫案:付某酒后夜间到马某家砸门、叫嚣杀人,马某告知其找错人并报警,付某不予理会并砸碎多片窗玻璃,马某持刀出门制止,付某与其厮打,马某手、背部受伤,付某被刀伤多处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法院认定马某属正当防卫,宣告其无罪。最高法报告表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
“第二十条”指的就是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和“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2020年8月,最高法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制发依法适用正当防卫的指导意见。 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证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判决已不是个案,而成为司法实践常态。这有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正当权利免受不法侵害,鼓励公民与不法侵害作斗争的勇气,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突出法治底线,彰显正义力量。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题材的电影《第二十条》海报。
再如,2023年,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最高法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出台司法政策,明确网络侮辱诽谤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身心严重损害后果,或者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等,以公诉案件追究刑事责任。杨某为泄私愤在网上散布未成年人私密信息,致被害人不堪受辱自杀身亡,被提起公诉,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网络暴力已成为社会公害,向“按键伤人”依法亮剑是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2023年,人民法院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85人,同比分别增长10.3%、102.4%。最高法报告明确,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更有效整治网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只有依法严惩网暴行为,才使“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法治理念得到体现,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又如,最高法报告点名的“牟林翰案”:2018年8月,牟林翰与陈某确立恋爱关系,二人曾共同居住。此后,牟林翰高频次、长时间、持续性辱骂陈某。2019年10月9日,陈某与牟林翰争吵后独自外出、服药自杀,经救治无效死亡。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虐待罪判处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同时判决牟林翰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某之母各项经济损失73万余元。此案判决确立了婚前同居施暴须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规则。
2023年,最高法发布2批反家暴典型案例,对以“爱”之名家暴未成年人、离异后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予以司法规制。明确恋爱、同居遭遇对方暴力,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共发出各类人身安全保护令5695份,同比增长41.5%。
以法律压制和惩戒家暴,维护家庭成员安全和社会和谐,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最高法报告还列举——
小学生体育课意外受伤案,校方已尽必要教育管理责任和救助义务,判定学校不担责,体现对学校依规组织体育活动等不施以苛责,有利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基于学校强调学生守则,老师经常提醒,判决由“闯祸”孩子家长担责,警示孩子虽在校,家长也有责,校园安全须共同守护;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案,判决虽然孩童逗狗有过错,但不能减轻饲养人责任,明确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江苏太仓顾氏三兄弟为孤寡老人养老送终遗产诉讼案,判定三人因扶养事实有资格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可分得相应遗产,成为用好民法典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典型案例,体现司法对敬老助老美德善举的褒奖引领;针对近年来涉彩礼纠纷增多甚至引发恶性案件,制发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既尊重传统习俗,又明确禁止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依法遏制高额彩礼,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这些司法实践案例,凸显出中国法治不断进步的足迹。
图:新华社
司法公平正义是社会公平正义得以救济的最后法律底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关系到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的认同。
一宗宗“小案”的判决,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和国家法治进步最直接、最深刻的判断和感受。时代发展,司法必须进步,使法治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效能不断提高。司法机关办案有力度,司法更有温度,社会公平正义就会得到弘扬,法治中国就会更显成色。
撰文:广播融媒中心评论员 牛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