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接受羊城晚报专访:以高质量司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撑腰”“打气”

来源:金羊网 作者:董柳 发表时间:2024-03-10 07:30
金羊网  作者:董柳  2024-03-10
张海波表示,全省法院要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法治土壤”,强化科技和产业“双向保护”。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图/张梓望

“‘两高’工作报告是有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独特优势和治理效能的好报告,我完全赞成。”9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说。

谈到司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张海波说,广东法院将在法治框架内协同推进解决大湾区先行先试政策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谈到司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说,将“以高质量司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撑腰’‘打气’”;谈到民生“小案”的办理,他表示,“法官要跳出就案办案的框框”“司法裁判的价值,不仅仅是定分止争,更是通过确立行为规则、传递价值导向,引导公众树立法治意识,引领社会良好风尚”……

全力构建跨境纠纷化解“优选地”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过去一年来,全省法院以塑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中心任务,全面加强三地诉讼规则机制衔接,务实扩大司法交流合作成果,全力构建跨境纠纷化解‘优选地’,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区际法律服务品牌,以高质量司法推动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张海波说,全省法院全年共审结一审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万件,占全国64.8%,办理国际区际司法协助案件3082件。深圳法院“完善国际法律服务和协作机制”等4条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举措,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向全国推广。

张海波表示,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就是融合,通过产业、科技、人才等全方位的融合和流动,达到1+1+1远远大于3的乘数效应。落到司法工作中,就是要深化司法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特别是在制度“软环境”的对接上取得突破。

他说,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粤港澳三地司法规则衔接已经从制度理论性研究进入具体实践,从更紧密的司法协助到构建涉港澳特别程序规则,再到规则的直接吸收借鉴。比如,去年我们在出台第一个审理涉港澳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指引的基础上,又出台了第二个指引,目前司法规则衔接已包括案件管辖、诉讼主体、文书送达、证据审查、域外法适用、证人出庭作证等多个方面。“今年,我们将出台第三个指引,同时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案例研究基地、粤港澳司法研究创新基地等建设,推动三地司法规则衔接进入‘深水区’。”

张海波还介绍,目前,大湾区域外法查明平台资源增至376个查明案例、3万部域外法、近7万份裁判文书,聘请了30位港澳法律专家担任首批专家库成员,去年全省法院通过适用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域外法审理各类案件121件,其中涉及香港法和澳门法60余件。当前,越来越多的港澳当事人将大湾区内地九市法院作为诉讼“优选地”。

“下一步,广东法院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为契机,在法治框架内协同推进解决大湾区先行先试政策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集中力量推进司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领域的纵深突破,推动‘港资港法港仲裁’和‘澳资澳法澳仲裁’落地,筹办首期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司法实务培训班,吸纳更多专门力量共同参与跨境纠纷多元化解,在更好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中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张海波说。

以高质量司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撑腰”“打气”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的重头戏。

张海波说,广东制造业发达、高新产业聚集,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近年来,中央又接连在广东部署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坚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征程中任务艰巨、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让依法保护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全力推动科技和产业‘双向奔赴’,让法治为科技产业标识方向、提供最优方案,以高质量司法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撑腰’‘打气’”。

张海波表示,全省法院要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法治土壤”,强化科技和产业“双向保护”。“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绿色技术成果应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去年全省法院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达1300余件,每一个案件都事关企业创新发展、事关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市场前景。”

为此,张海波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大对关键核心领域、科技重点企业、重要科研创新机构的保护力度,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行为保全等制度,让敢于研发投入的企业能够享受知识产权创新带来的“市场红利”。“去年,全省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严惩侵权行为,最高判赔数额达3.17亿元,发明专利技术类侵权案件平均判赔数额达98.8万元、同比增长36.2%。”

要通过司法裁判传递价值导向引领社会风尚

“地铁安检试喝一口案”“祖孙合影网络诽谤案”……近两年,多个广东法院审理的网络热点案件吹皱舆论一池春水。

张海波表示,在“地铁安检试喝一口案”中,广州铁路运输法院依法支持地铁公司安检举措,有效维护了公共秩序、民生安全;在“祖孙合影网络诽谤案”中,东莞第一法院依法判处吴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对网上造谣者形成强大威慑;“网红”失信被曝光后直播挑衅,中山第一法院反向直播拘留全过程,被誉为“新媒体时代司法执行的教科书级示范”;佛山南海法院在“幼儿园粗暴劝退幼儿案”中,坚决维护儿童人格权益,大力弘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这些案例都受到群众广泛关注和热议。

“社会公众对司法审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其实对法院来说是一件好事,这说明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提高了,大家都希望了解法院是怎么裁判的、为什么这么判、判的依据是什么、法律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张海波说,无论是小案还是大案要案,社会公众的质疑或关切,都应在判决中予以回应,体现法治的引领和规范,这对当事人来说是一次服判息诉的说理和教育,对社会公众来说也是一份释明和普法。

“司法裁判的价值,不仅仅是定分止争,更是通过确立行为规则、传递价值导向,引导公众树立法治意识,引领社会良好风尚。”在他看来,在一些“小案”的办理中,面对老百姓关切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医疗机构责任、学校责任认定等问题,法官要跳出就案办案的框框,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小案件”可能蕴藏着“大道理”,在管与不管、是与非、宽与严等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内,秉持司法良知,做出恰当的选择、裁判,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暖心”“稳心”“安心”,同时在释明法律关系、厘清法律适用标准、对同类案件有指导意义的基础上,树立一种价值导向促进社会发展,通过个案推动社会公众整体法治意识的提高,推进社会的长足进步。

张海波表示,今年,全省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按照“六个一”工作主线做深做实能动司法:把握一个关键,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贯穿一个主题,以公正与效率的统一答好司法工作人民满意的时代问卷;围绕一个中心,为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地实施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抓住一个实处,将审判质效综合提升作为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兜牢一个底线,坚决扛起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锻造一支队伍,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法院铁军。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