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新”至!广州海珠重磅出台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发展策划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春炜 马思泳 发表时间:2024-03-18 22:11
金羊网  作者:李春炜 马思泳  2024-03-18
3月18日,广州市海珠区在广州之窗总部正式对外发布《海珠区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产业发展策划》。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再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马思泳

图/通讯员提供

如果说珠江的前航道是广州经济贸易的“主血管”,后航道就曾是广州工业的“大动脉”。一条工业大道,更是见证华南工业制造辉煌时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18日,广州市海珠区在广州之窗总部正式对外发布《海珠区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产业发展策划》。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再现广州制造业辉煌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做好“服务型制造”是发展的必答题

何谓服务型制造?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的《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是制造业企业从生产性制造为主转为“制造+服务”。即传统的制造企业从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进而延伸和提升企业产品价值链。


专家指出,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实现价值跃升、推动优质资源配置均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向明介绍,以前中国的制造业是国外带着样品、模具,国内企业大规模生产即可。在新的背景下,这种生产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新的制造业必须着眼“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的需求,产品必须围绕“少量,高附加值”进行生产;此外,精准为传统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赋能、市场化改造的企业也将会成为新一代制造业的标配。


前者被称作“柔性智能制造”,后者将构成“生产性服务业”。当天的发布会上,海珠区首次公布,根据区内实际情况,后航道将重点聚焦纺织服装、医药健康、智能终端、精密设备4大柔性智能制造产业和绿色智能建筑、智能制造升级服务、工业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6类生产性服务业,构建“4+6”服务型制造产业体系。

区域优势和制造业传统是海珠后航道的先天优势

为何选定后航道进行产业布局?与会专家指出,广州发展服务型制造,曾经的制造业分布带,现在的后航道地区优势明显。

“海珠后航道地处广州都市核心区、‘一带三轴’汇聚地,可以共享中央活力区和广佛高新技术园区双向红利,是引领广州都市圈技术应用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的活力区。”马向明介绍,从数据上看,珠江后航道全长28公里,海珠段长约11.8公里,海珠段后航道占整个珠江后航道的42.14%,“也就是说,珠江后航道的未来发展,海珠的位置和作用至关重要”。


作为曾经的华南工业中心,海珠区一直坚持保留、发展制造业,这也成为海珠发展的优势之一。2023年,海珠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市第一,增长8.6%。这个成绩得益于都市工业发展,其规上工业领跑全市,总产值同比增长27.9%。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说,海珠区的数字经济和都市工业是去年全市发展的亮色,也是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

后航道“四大组团”各有亮点

海珠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后航道产业策划,在广东省坚持制造业当家、广州深化“制造业立市”和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在全市首提建设“服务型制造创新带”的产业发展目标,这既是对省、市顶层设计的创新落地,亦是对自身禀赋的谋而后定。


据介绍,从地理位置上,位于海珠东翼的广东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展示出极强的发展活力。海珠区后航道沿线将作为西翼,着力构建以产城融合为特色的发展新引擎,全区形成“一心两翼四组团”的产业空间格局。

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局长陈宇表示,“一心”为沥滘生产服务中心,“两翼”分别为西部产城融合之翼、东部生态创新之翼,“四组团”从西至东依次为广纸产城融合运营组团、石溪智能制造价值组团、沥滘专业服务门户组团和小洲生态创芯制造组团。

其中,沥滘专业服务门户组团依托沥滘城市更新商务片区及广州之窗商务港,重点招商培育“绿色智能建筑、智能制造升级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面向本土内生企业的“CBD专业服务极核和生产性服务中心”。

广纸产城融合运营组团以推进现有创意园区和传统园区等载体的产业智能化升级和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等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产业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工业向智能化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数字服务枢纽”。

石溪智能智造价值组团依托现有创意产业园空间,重点集聚发展“精密仪器、智能终端、高端医疗器械”等柔性智造工业,打造“产业升级引擎·智能智造聚核”。

湿地生态创芯制造组团则发挥周边琶洲实验室、大学城、生物岛等科研资源和海珠湿地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发展“检验检测、芯片设计、文化传媒、设备制造”等创新产业,打造“创芯生态硅谷·轻型制造雨林”。


与《海珠区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产业发展策划》同步出台的还有政策保障。陈宇介绍,通过整合支持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发展的若干措施,对都市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企业经营发展给予大力度的扶持鼓励。对于符合条件的服务型制造新落户企业每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新型研发机构、产业互联网平台分别最高可获得180万元和500万元的奖励;打造产业互联网特色产业园区,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认为,从政策机遇和产业基础来看,广州已经获评全国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需要打造一个广州自己的高端产业服务平台,海珠后航道沿线区域服务型制造产业基础良好,这一产业发展定位,也和周边区域形成明显的差异性和产业分工,对于大湾区城市群的共同进步和竞争力提升大有裨益。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