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销量下滑近20%,比2021年少卖了近7万吨——卫龙辣条销量又“凉了”

来源:金羊网 作者:黄婷 发表时间:2024-03-26 06:39
金羊网  作者:黄婷  2024-03-26
近日,“辣条一哥”卫龙的年报“出炉”——去年销量下滑近20%,比2021年少卖了近7万吨。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在淀粉肠“塌房”之后,从街边低价美食发展而来的辣条也被人“嫌弃”了。近日,“辣条一哥”卫龙的年报“出炉”,人们却发现曾经炙手可热的辣条“凉了”——去年销量下滑近20%,比2021年少卖了近7万吨。这一变化不禁让许多人心生疑问,是年轻人不喜欢吃辣条了吗?

辣条“论斤卖”价格堪比牛羊肉

根据卫龙美味(9985.HK)的年报数据,2023年,公司调味面制品销量12.44万吨,每公斤售价20.50元,销量两年间减少6.92万吨。不过,与上年同期相比,这一品类销量下滑17.40%,收入也同比下滑近6%至25.49亿元。对此,卫龙方面解释称,主要由于线下传统渠道流量下滑带来的影响。

目前,卫龙主营的产品包括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对比2022年与2023年,卫龙的调味面制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由58.70%减少至52.30%;蔬菜制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则由36.60%提升至43.50%。

在“卫龙辣条销量下滑近20%”的微博热搜下,有网友分析原因称,“太甜了,味精太多了,每次吃完一天都吃不下饭”“现在都走养生系,注重健康了”;还有网友直接“吐槽”说,“量一点没变,价格跟金条一样蹭蹭地涨”。

2022年,卫龙两度发布调价通知,对部分产品出厂价和建议零售价进行相应调整,当年其调味面制品单价相比2021年的涨幅高达19.97%。频繁涨价后,那些曾经“囊中羞涩”喜欢吃辣条解馋的消费者开始捂紧钱包。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还算过一笔账,自己曾花5元买了一包50克装的卫龙辣条,以此计算,一斤辣条要卖50元,与牛羊肉的售价相当。可见,涨价成了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大幅提价后,卫龙掉量问题严重。据海通国际报告指出,进行调价的2022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出厂销售量分别达到8.2万吨、2.8万吨,同比下降14%、4%。

涨价的背后,不可否认的是,辣条确实很赚钱。刚刚过去的一年,卫龙美味整体收入达48.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20%。卫龙美味2023年净利润增长481.9%至8.8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9.7亿元,同比增长6.30%,经调整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19.7%提升至19.90%。不过,卫龙能否通过持续的价格调整,来弥补销量下降带来的影响,仍有待时间检验。

“童年滤镜”褪去后迎来新“烦恼”

当前,在“3·15”期间被央广网曝光后,街头网红小吃淀粉肠沦为了众人避之不及的“垃圾食品”。在这个背景下,有媒体重提辣条从街边低价美食发展成百亿产业链的“逆袭”之路,称“辣条崛起的经验值得淀粉肠借鉴”。

2005年年底,央视曝光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富马酸二甲酯(俗称霉克星),引发大量消费者关注。2007年,监管部门将平江列为全国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县,对辣条行业进行大整顿。辣条由此被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大量工厂因此倒闭。

在为辣条“正名”的过程中,卫龙扮演了重要角色。卫龙创始人刘卫平计划从根本上解决辣条的危机,花重金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建设自动化的生产线,还专门设立质量管理机构。2014年,刘卫平还邀请了专业摄影团队拍摄全自动生产线和新修厂房,颠覆了消费者对辣条“小作坊生产”的坏印象,也让刘卫平意识到了网络营销的力量。

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刘卫平化身营销鬼才,例如邀请网红张全蛋,进生产车间直播《辣条是如何炼成的》;在iPhone7发布时推出辣条的瓷白色包装,走外观上的高端路线。这种网络营销也让卫龙的品牌成功“出圈”,触达年轻消费者。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卫龙95%的消费者是35岁及以下,55%的消费者是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

如今,背靠近50亿元营收的卫龙却面临着新的成长“烦恼”——前有消费者健康饮食理念的转变,后有众多品牌相继入局辣味零食,竞争加剧。

随着国民消费理念的改变,选购零食时对健康程度愈发看重。CBNData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选购零食时正变得越发理性和谨慎,0添加产品、健康低脂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这也将成为所有辣条生产企业面临的问题。

卫龙的另一大业务支柱,以魔芋爽为主的蔬菜制品板块逐渐承载起卫龙的希望。不过,盯上休闲魔芋零食这一“香饽饽”的,不仅卫龙一家。目前,三只松鼠、盐津铺子、良品铺子与百草味等零食头部品牌,甚至是周黑鸭这种卤味巨头,也都已推出各自的相关产品,成为卫龙的“挑战者”。

“辣条”涨价,让年轻人不再只钟情于卫龙;仅靠“辣条”,卫龙又拉拢不了太多年轻人。可以说,卫龙的“童年滤镜”褪去之后,迎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就像当年“为辣条正名”那样,现在,卫龙需要为自己正名了。

相关链接

销售费用连年上涨

2023年,卫龙经销及销售费用为8.07亿元,同比上涨27.40%,占总收入的16.60%,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广告及推广费用为2.14亿元,同比上涨53.60%。

拉长时间线来看,2019年—2023年,卫龙经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2.81亿元、3.71亿元、5.21亿元、6.33亿元、8.0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19年的8.30%上升至2023年的16.60%。其中,用于广告及推广的费用也越来越多,依次为0.31亿元、0.47亿元、0.79亿元、1.39亿元、2.14亿元,5年累计投入超5亿元。

营销出圈有利于品牌传播,但“翻车”的后果可能更大。2022年,有网友称,卫龙的部分商品包装上出现了“约吗”“贼大”“强硬”等字眼,疑似打情色擦边球,而后市场观点分化,一部分认为确实有低俗暗示,一部分认为“想太多”。彼时,河南漯河市监局广告监管科也介入调查。

最终,随着舆论不断发酵,卫龙官方致歉,决定停止有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同时进行版面文案及设计的优化。(钟和)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