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 广州
清明假期,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人们在祭拜李林墓时,是否会有一篇文言祭文?好像还没有听到相关消息。
当年,鲍健黎先生去世时,中国美院教授王霖先生为鲍先生写了一篇墓志铭,旋成名文。据说有人羡慕不已,说:将来得一,死也瞑目。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中国人的文明观。
《世说新语》:孟万年及弟少孤,居武昌阳新县。万年游宦,有盛名当世。少孤未尝出,京邑人士思欲见之,乃遣信报少孤,云:“兄病笃”。狼狈至都,时贤见之者,莫不嗟重。因相谓曰:“少孤如此,万年可死。”
引用王霖《故歙州鲍黎健先生墓志铭》如次——
昔孙无言盘桓广陵,将归黄山,遍求天下之文而竟不归。归玄恭嘲之曰:“不必归,不欲归,是以久言归而未即归。”噫!孙氏之归,乡宅耳,尚徒托空言,止于好名,他何足论!天下事之难成,要在不决。吾友鲍君,乃终不与天下之士言归而决然以归,不与古往之贤求合而犁然有合。其归者,命之变也;其合者, 性之奇也。归命于天宅,合古之狂狷,独遗此松灰蝉蜕,复还于土,其非徐青藤、朱雪个之徒而谁欤!
君讳黎健,号山越道人,别署止庵,歙之渔梁人也。鲍为新安旧族,代有豪贤。近世革命,故家冠盖, 悉为贫子,鲍不免焉。君起家于文化馆,山邑佐吏,终身不迁。然卒以书画振一时,酬古酌近,心无常师, 笔力遒举,真气激射,穷变无方,翛然意远,东南皖浙以至齐鲁,有闻其名者悉敬惮之。盖其资秉卓卓,手眼高峻,使大冶抟而铸之,干、莫之器也。以故常平视昔贤,睥睨昭代,论列品流,无所宽假,锋刃如霜, 犯之者靡焉。君貌庄气严,棱棱有厓岸。尝置楼两间,当渔梁中街,颜其楣曰缮方草堂。每春秋胜日,把卷烹茗,紫阳山气, 蓬蓬入牖,君亦暂忘尘坌,自谓生四百年上,犹及与袁中郎、李卓吾执手啸歌,不烦逐浊世之味,不必劳后世之知也。艺坛宿望如孔仲起、曹宝麟,彦才如林海钟、丘挺辈,夙钦赏风概,折节与交。君既有高名,四方乞画者持币踵门,而君恒以一语判雅俗,斥去者或且十九。门弟子问业,则长札往复, 启悟谆谆,克尽师道焉。久之,稍近佛老,琴几绳榻,偶绎玄思,下笔短题,或庄或禅,亦不甚求合于法, 唯气之所注,沛然莫遏,所从游者,无以绍其末光。屏处草堂,以高奇自砺,闻一俗事,对一俗人,如见恶秽, 非侧目掩鼻疾走不止也。用是偏宕狂简,与世扞格,落落自厌,唯恨了脱之不速耳。余以庚午旅歙,尝兄事君,倾盖相知,似嵇向、元白。已而山河睽索,各守其道,不相见者十六年。客岁九月, 余薄游滇中,而君乃自决以逝。翌日闻耗,适余初度,死生存殁之变,至斯而极。由是撤浆沃醪,为长恸哭。既往奔吊,其孤子勃以墓碣见请。余知君奇纵失辔,不肯为古今牢笼,卒自归贞元,成此奇烈。王阳明曰:“虽其所为不必合于中道,而亦有以异于寻常。”然则君之素志,其有所白乎!君生于人民共和七年乙未十月初十(1955 年 10 月 23 日),卒于六十七年乙未九月初四(2015 年 10 月 16 日), 寿六十一。后八日,孺人张氏崇玲偕孤子勃为卜葬于渔梁紫阳桥北水路寺之原。崒然一抔,宜有秀竹梅花, 古木古石,长伴此古心之人,则今而后,练川之阳,披云迤东,君与渐公相望颔首,果不必逐浊世之味、劳后世之知矣。君之决然长往,盖意有在乎!意有在乎!铭曰:芒毫劲利,落笔如飞。纶巾葛帔,与世多违。生既不是,死亦何非。荡荡天地,大梦觉归。
撰文/张演钦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