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广州
下午,罗韬先生携“书卷气”参展作品来研究院。是他为《独漉诗笺》写的跋语原件,影印于该书末尾,共五页。该跋语在业界颇有名,跋书也好,可谓书文双璧。本次“书卷气”参展作者里,罗韬是很特殊的,其他人大部分是专业画家、书家,罗韬则是资深文化学者,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深湛的艺术造诣。
希望通过“书卷气”系列展览,一扇崇文之风。
附跋语如下——
予得龙山陈蕴庐先生《独漉诗笺》,浣诵一过,并细绎其笺,乃喟然兴叹:士固有不遇之慨,而诗亦有不遇之悲;文章苟不传诸其人,即属葬诸名山。是以当时之咳唾珠玉,将何异乎晞前草露?或纵有诗名闻于后世,然流于俗赏,取舍之间,徒识碔砆,而其高华之篇,反湮而不彰。漫漶其深微之旨,何所副其不朽之名?此皆诗之不遇也。而诗之所遇,必因于时,盖缘时势所激,有其人焉,感于今事而憬然会心于古,则先贤之心血回热,其诗辄如丰城埋地四丈之剑,发而拭之,咸惊其精光外射矣。
独漉之诗有以哉!夫元孝身丁天崩地解之际,少悲覆巢,斧底余生。稍长,即志图恢复,遍走江南湘闽间,后更身陷冤狱,力而始免。一生陵谷坎廪,艰苦备尝,而不降故志。其行事心迹,在顾亭林、王船山之间。顾氏有句:“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不随九鼎沦。”最堪相譬。
元孝以阅历悲愤,溢为词章,其诗沉郁苍茫,劲气内转,但见性情气骨,不显语言文字,每有所作,法不孤生,一一因于所遇。然至康乾之世,谈诗者如王士祯、翁方纲、黄培芳辈,每及元孝,唯称其“三径草生残雨后,数家门掩落花中”、“落日客寻江上寺,出林僧放月中船”、“座中高阁雨,天外数峰晴”之句,赞为境界极高,法律极细。然于《王将军挽歌》、《日本刀歌》、《崖门吊古》诸篇,则漠然无睹。盖承平日久,唯赏渊雅之韵,难会颠危之心;是以羡其叶而忘其根,美其句而忽其襟。几如放翁诗之见赏香菱,此不虞之誉,转不若求全之毁。呜乎!南海衣冠之气,岭表雄直之心,犹有待乎非常之时欤!
昔西哲康德有云:和平之世,民心鄙庸,唯于国危战急之际,始得振刷民俗,崇高其气。而古贤之志节,或因于仇忾,乃得崭然而显,低昂相激。当元孝之殁二百四十年,东夷犯华,中原板荡,斯民倒悬,其乡有人焉,独登高楼,剧感风雨,口诵独漉之章,遥慨朱明之失,异代相感,激荡中怀,豁然与古贤心契而志同。乃遍征国史家乘,州书府志,重演其行迹,遍考其交游,细味其苦心,则元孝一生行藏大节,荦然复现,事迹斑斑而可考,风骨棱棱而可扪。诵其诗,友其人,共其世,直造一今古合流、乡邦浑融、国身通一之境。斯可谓诗之遇也夫!蕴庐固为元孝之功臣,抑亦元孝之后身耶!
今去蕴庐笺诗之日又七十年,广东人民出版社谋景印以广其传。噫!蕴庐之修其成,又岂止龙山之业;元孝之得其人,益增其名山之盛。
予读之既竟,徘徊嗟慕,因成一律以咏之:
中原又复满风尘,且与遗民作后身。每把郁苍工部句,并传沉楚所南呻。当时心史兼诗史,此日湘滨在海滨。南海衣冠真一脉,激扬雄直见斯人!
末学新会罗韬谨跋于己丑正月
撰文/张演钦
编辑/王绮彤
审校/赵旭虹
核发/张演钦
责编|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