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男子捐赠3份清朝科举试卷,字体是标准馆阁体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4-18 10:4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2024-04-18

近日,浙江松阳。民间收藏爱好者孟浩向松阳县档案馆捐赠了3份清朝年间的科举试卷。

在孟浩捐赠的科举试卷中,有两份是松阳县考生叶凤麟的童试试卷,长约3米,内容为四书五经,字体是科举考试标准的馆阁体,卷面不仅整洁大方,也体现出笔势恢弘之美,足以见得考生扎实的书法技艺,虽时隔百年,仍工整清晰,可读性强。试卷后还附有五言律诗及官方加盖的“松阳县印”。

“偶然在市场上看到有关于我们松阳本地的历史遗存,感觉科举试卷这一类的文献还比较稀缺,就收集起来捐赠给档案馆,希望能为地方文化传承尽一丝绵薄之力。”孟浩说。

这也是该档案馆首次收到此类文献,对清代科举制度的实例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史料参考价值和文献鉴赏价值。

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选官制度,不仅为当时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还对我国的传统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起源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了清代逐渐衰落,但仍有“三级四试”之分,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课卷。

什么是“馆阁体”?

所谓“馆阁体”,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是一种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

根据记载,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于个人喜好,都曾大力提倡书法,一时帖学大盛。成祖下诏求海内擅书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宠。明代开科选士时,皆用楷书答试卷,务求工整。字写得欠佳者,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这对当时书法艺术风貌产生过较大影响。

因此,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这就形成了明代的台阁书体,称“台阁体”。

听上去也是很合理。中国书法字体百花齐放,书写者又往往个性斐然。在科举考试中,如果一个个大才子把卷面写得龙飞凤舞,考官们是把时间花在欣赏书法作品上,还是用来努力看清每一个字?显然,工整、统一的“馆阁体”有助于解决这一科举考试的阅卷问题,也有助于科举考试中人才选拔的效率和公正性。

相传,明代的大书法家董其昌,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就曾因为写不好馆阁体而被淘汰。后来,他苦练书法,最终成为了明清两代书法馆阁体的模板。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潮新闻、松阳新闻、@人民网、上观新闻)

编辑:陈睿智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