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势大观|打造“岭南雅集”新场景,越秀的兰缘盛荟为什么值得关注?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春炜 胡强明 李文博 发表时间:2024-04-23 22:25
金羊网  作者:李春炜 胡强明 李文博  2024-04-23
已经过去的一周,越秀举办的2024年“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成了城中盛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图/通讯员 胡强明 李文博

已经过去的一周,越秀举办的2024年“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成了城中盛事。这个以兰圃公园为“中心舞台”的文化品牌,已经迈入了第二年。如今,它的文化轮廓更为明晰,发展路径更为精准。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条“小兰花”的绽放过程,背后是一个城市核心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做好人文经济学大文章的不断探索。


兰圃虽小,却有盛名

提到“兰缘盛荟”,不得不提兰圃公园。它面积不大,面积仅为5公顷,比起一条马路相隔的越秀公园,体量连对方的零头都不够。但在地处繁忙、喧嚣的闹市里,它却是一个“文化绿洲”,集清灵、秀雅、宁静与精巧于一身。



1951年建成,如今的兰圃已经陪伴街坊73个年头了。

1957年,它被改为专业培育兰花;1962年,时任广东省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将园子命名为兰圃。从此,它成为我国岭南地区唯一一座以栽培和观赏兰花为主题的岭南园林。

兰圃自建园起,就先后接待过朱德、董必武、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尼克松、西哈努克、李光耀等贵宾。1961年,兰圃属于越秀公园的一个花圃,朱德游览后题诗:“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在兰圃同馨厅内,还悬挂着朱德为兰圃题书的“兰蕙同馨”牌匾。

1965年,董必武为兰圃手书对联“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并题字“国香”,如今对联“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牌匾同样悬挂在同馨厅。


1983年,位于兰圃西区的芳华园作为“中国园”的样板园,参加慕尼黑国际园艺展,一举揽获两枚金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参加大型国际性展览首次获得的最高奖。

兰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花城广州“以花为媒,聚天下客,交天下友”的生动例子。世人常以兰花指代君子,这个园子也颇有“静以修身,淡泊明志”之风。虽有盛名,但“引流”效果有限。

2023年,首届“兰缘盛荟”文化旅游艺术周举行,兰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以文赋能,客似云来

2023年,作为文化强区的越秀,选择区域内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为兰圃赋能,首度明确“以花为媒,聚天下客,交天下友”。

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介绍,如果说越秀西湖花市、广府庙会代表的是下里巴人的“民俗文化”,“兰缘盛荟”就是一次“阳春白雪”的尝试,越秀区结合本身的文旅资源,“邀请外宾和市民在最美的四月春光,来一次城中‘雅聚’”。

以“文”赋能,小小的兰圃,一下子火了。

兰圃的管理方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汪波介绍,“在2019年以前,兰圃一年的入园人次在6万左右,而2023年实现了30万。”他更乐观地预测,“2024年的入园人次或将达到50万。”


历经两届,“兰缘盛荟”对于“雅文化”的场景塑造,也愈见炉火纯青。

2023年,彼时对于如何把兰花和“雅文化”进行对接,还有一些青涩。同馨厅、大草坪、竹林间,既可见大小提琴、也有古筝、竹笛等中式演奏。西装和汉服接踵而行,节目编排单上,既有电声乐队,也有民乐独奏。

2024年,“兰缘盛荟”风格则更为鲜明。园内围绕古风“十雅”,设置莳花、焚香、品茗、听雨、抚琴、对弈、酌酒、读书、候月、寻幽“十雅”互动点让人耳目一新,杨玉环、苏轼、李清照、蔡文姬、欧阳修、王羲之、班昭、貂蝉、王维等古代名人扮演者为市民群众再现了古人十种雅事,体现了雅事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各类汉服NPC和悉心穿着传统中式服装前来打卡的市民也毫无违和感。精心策划推出的“曲水流觞”飞花令、“室雅兰香”花艺展、“闻香识花”风雅集、“高山流水”知音会等十大系列活动更是好评如潮。

“人在景中走,犹如历史画卷游”有市民如此感慨。

从首届“兰缘盛荟”始,这个新设立的文化品牌还有意借助“广交会”这个大平台“广交天下客”。主办方两次均邀请境外采购商走进兰圃,体验岭南文化。

2024的兰缘盛荟,客商们品“十雅”体验岭南文化,尝触动味蕾的“一盅两件”,看流光溢彩的羊城夜景。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特别的感受。

对于很多客商来说,短短半天的行程,未必能完整地体会岭南文化的精髓。但不少人就表示,通过这些活动,他们能够从紧凑的商务行程中短暂抽离,品味广州生活的美好。很多人也希望,有一天能以游客而非客商的身份重返越秀,获得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专家:希望展现更多广州历史文化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兰缘盛荟”未来如何进一步打造具有“广州雅”特色的“四月文旅亮点”?各方都有期待。

专家们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给出了建议。

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也是一个热闹的月份,春日雅集兴。王羲之笔下的《兰亭集序》,记载了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时节一场文人聚会,后世将这场聚会称为“兰亭雅集”。

这场雅集,也是“兰缘盛荟”主办方的灵感所在。

知名广府文化学者,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饶原生就指出,越秀区在四月这个时节,运用兰圃打造“岭南雅集”新场景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做法。

他表示,四月是一个适合外出踏青的季节,广州城内包括“北帝诞”等民俗活动也陆续开展,市民都愿意出来参加文化活动。兰圃又是一个高雅的地方,以兰圃作为“大舞台”,引入苏轼、貂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打造体验场景,无疑拉近了市民和文化、和兰圃的距离。四月还是外商云集广州的时间,以这个时间点为窗口展示广州文化魅力,有着天然的优势。

展望未来,他表示,希望在“兰缘盛荟”可以看到更多的广州本土元素。他举例,广州百花冢的传说就有深挖的价值。




岭南文化学者吕兆球认为,广州“三月三”期间有举办雅集的传统,举办“兰缘盛荟”有文化传承的厚重感。他举例,根据记载,南越王赵佗三月三就曾登高越秀山,市内深柳堂、长寿寺、鹤洲草堂都有举行雅集的记载。

“现在提得少了”,但他认为,这些传统,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他也着重提到百花冢的传说,“这是历史上广州文人的聚会,是独特的广州记忆”,在文化上有很强的可塑性。

更多期待,更多人流,立足于兰圃打造的“兰缘盛荟”,其影响已经外溢,与周边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六榕街、流花街、中国大酒店等单位在活动期间就积极策划美食系列活动,中国大酒店一层食街特别推出“百花春来”精选菜式,以花入馔,邀请“兰缘盛荟”的客人在舌尖上品味明媚的春天。越秀区也积极发动周边商贸龙头企业、主要商圈综合体、专业市场、文商旅企业开展商贸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提旺商圈人气。

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打造花城花事“雅”文化品牌。越秀以“兰缘盛荟”为广州文脉传承写下了新的一笔。这朵四两拨千斤的“小兰花”,还将继续书写周边联动发展“大文章”。


编辑:杨浩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