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空前体量的广东美术馆迎来更大机遇

来源:金羊网 作者:朱绍杰 曾睿洁 发表时间:2024-04-29 17:01
金羊网  作者:朱绍杰 曾睿洁  2024-04-29
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曾睿洁

新馆启用之际,广东美术馆策划推出系列大展,汇聚海内外近千名家名作,堪称广东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美术展览。作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的建成开馆,是广东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将为广东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广阔的空间。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公共服务空间面积较从前增加一倍

羊城晚报:广东美术馆新馆“新”在哪里?

王绍强: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美术馆老艺术家的回信中强调,要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本次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落成开馆,为广东美术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在格局上,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将三大场馆融入城市文化脉络,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共同打造“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构成粤港澳大湾区体量最大的多元化艺术中心。为此广东美术馆将在展览质量、公共服务理念和设施方面进行全新的提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服务。

在体量上,新馆在公共服务空间面积上比以前增加一倍,达到近15万平方米,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观展环境,我相信这将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和公众对高质量艺术展览的期待。通过扩大建筑面积,新馆不仅拥有了更多的展览空间,还增设了更多的公共教育空间、研究空间以及配套设施,使得美术馆的功能更加完善,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和艺术爱好者。

在学术定位上,当今当代艺术发展新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跨媒介、数字化和社交化的特点。广东美术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将学术定位从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面向海外,链接世界,加速与国际同步接轨的进程。未来将一如既往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加强研究收藏、藏品活化、文化惠民,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为广东文化高质量发展、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开馆大展广东美术拥抱世界经典

羊城晚报:本次开馆展,有什么亮点和看点?

王绍强:这次开馆展是第一次亮相,在规格上,我们希望能与它的定位、视野和格局相匹配,因此,中外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最能充分展现这样一个高光时刻的分量。我们特别策划了《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全面展示近现代中国美术、广东美术的辉煌历程,为公众献上高品质的艺术盛宴。

这次系列大展包括八大展览,共展出海内外700余位艺术家的近千件作品,主题多元、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其中七个展览以广东美术馆近三十年的收藏为基础,并借入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和艺术机构的馆藏经典,展示中国美术特别是广东美术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

其中,既有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吴昌硕、黄宾虹、高奇峰、高剑父、陈树人、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等一批近现代中国画坛大师的精品佳作,也汇集了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创作的多个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的优秀作品,还打造了沉浸式数字展、当代艺术实验展等,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带给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除此之外,本次特别引进的《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将展出拉斐尔、鲁本斯、提香等意大利以及北方地区16、17世纪艺术大师的50多件真迹作品,展现广东美术自觉拥抱世界经典的自信与能力。

希望能形成一个艺术博物馆群

羊城晚报:二沙岛馆区和白鹅潭馆区将如何分工?

王绍强:二沙岛馆区和白鹅潭馆区会错位发展,新馆聚焦当代美术、国际美术的研究以及大型展览的呈现,是一个立足国际、当下和未来的综合性大型场馆;旧馆功能更聚焦在艺术品保护与修复和在地性的学术研究,更多的是立足于本土和历史的维度。两个馆定位不同,但都服务于美术强省、文化强省的建设,各自发挥作用。

白鹅潭馆区作为一个全新的地标,在建筑面积和硬件设施方面对标国际,相较于二沙岛馆区而言,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休闲的空间也更广阔,具备更多的潜力和可能性,因此,这个馆区会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和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生态研究,探索国际艺术交流合作。日后,国际性大展、全国性大展,以及“广州三年展”“广州影像三年展”“广州设计三年展”等品牌展览主要会在新馆呈现。

羊城晚报:您如何理解“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美术、文学和非遗将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产生怎样的火花?

王绍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深度规划。建筑模式拉近了美术、非遗文化、文学三馆的物理距离,为观众提供了观看的便利,在艺术呈现上整合了多元化的资源,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满足市民的公共文化需求。

我个人的理解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艺术博物馆群,各个馆的观众可以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三馆或多馆的联建目前在全国也是一个趋势。希望三馆的联合,能在南方甚至全国带来一种引领性的示范作用。

美术、文学和非遗,三者从文化艺术的大方向来说,本就是融会贯通的。在艺术的边界日益扩展的今天,“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形式恰恰顺应了未来的方向。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相信我们三个馆在一起,会更有力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生态的发展。

编辑:苏惠琳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