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成热议话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生猪产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怎样发展,值得思考。有人可能觉得生猪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并无关联。其实不然,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也可以先进。
从茂名生猪产业近年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产业升级转型,还是优化结构,创新布局,都符合新质生产力特征、内涵及外延,茂名生猪自信自强,对标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走出属于茂名生猪特色发展之路。
“域”上强规划,从遍地开花到与环境协调发展。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茂名市生猪行业以传统养殖为主,点多面广,遍地开花,部分人员密集区域和水网地区的生猪养殖也不少,分布较为散乱,疫病防控问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2018年,茂名市生猪出栏699.09万头,其中茂南,电白,高州,化州,信宜分别出栏95.79、159.36、166.44、161.31、116.17万头。
“十四五”以来,茂名市以提高生猪养殖效益、降低污染排放为目标,出台《茂名市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推动生猪产业与绿水青山融合发展,主动缩减茂名市中部、南部等水网和人口密集地区养殖,重点布局规划“一带一区”,一带:即生猪优势产业带,以国道207为纵轴线,连通省道285、283线(高州、化州沿线有关镇和街道)打造生猪优势产业带,引导和支持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全产业链布局;一区:电白沿国道325线有关镇打造全市生猪产业重要辅助区,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生猪产业发展线条新格局。至2023年度,茂南区(小东江重要水域所在地)生猪出栏量缩减到70.66万头,降幅26.23%,高州新洞镇、谢鸡镇,化州鉴江开发区等水网密集区域养殖量大幅减少,截至2024年3月,出栏量为0。茂名市引进的温氏、海大、京基智农等大型企业已在“一带一区”布局生产,形成茂名市生猪养殖产业链,茂名下好产业布局的先手棋。
“点”上强龙头,从单线升级为全链。生猪养殖的上游行业是饲料原料、疫病防治,下游行业是屠宰加工、肉类制品加工行业。茂名牢牢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加强头部企业引进培育,推动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发展。
一是茂名市现有饲料生产企业80多家,新建的海大,力源,恒兴等知名企业以及中粮饲料(茂名)有限公司、茂名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为饲料原料、成品保驾护航。茂名市饲料总产量350.9万吨,总产值135.21亿元。
二是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畜禽屠宰和加工业。长期以来,茂名市生猪屠宰点基本每个乡镇都有设置,全市共有90多家屠宰场,规模小零散,设施设备落后,肉品加工企业少,加工量小,呈现出小、散、乱、差的落后局面。“十四五”以来,茂名市高度重视,大力压减小型屠宰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现有小型屠宰场点整合、重组和转型升级改造,对乡镇小型屠宰点“淘汰一批、转型一批、升级一批”。2020年茂名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压减到40家,2024年底前将进一步压减到36家。同时,不断优化发展模式,推进屠宰企业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加销一体化屠宰龙头企业。
2024年茂名市新建成投产2家大型屠宰加工一体化生猪定点屠宰厂,广东长汇食品有限公司年生猪屠宰量达120万头,肉品深加工550吨,冷链储运量10万吨;高州市顺达猪场有限公司年生猪屠宰量达100万头,肉品深加工能力达10万吨。目前茂名市在建的屠宰加工一体化项目还有年屠宰生猪120万头、肉品深加工5000吨的茂名市肉联厂,年屠宰生猪120万头、肉品深加工400吨的电白食品集团肉联厂,年屠宰生猪120万头、肉品深加工8000吨的信宜粤信屠宰场项目,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将极大提升茂名市屠宰行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茂名还以广东省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茂名市)建设为契机,大力扶持顺达年加工10万吨猪肉制品项目、果乡禽畜屠宰冷链加工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桔丰生猪屠宰场扩改建项目建设,与原有信宜市粤信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化州市食品企业集团等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相辅相成,布局建设肉品深加工生产基地,将极大提升屠宰行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破除茂名市生猪屠宰点多面广、肉品加工企业少,加工量小的落后局面。
三是创新动物诊疗新模式,补齐疫病防治短板。茂名市畜禽养殖面临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缺乏,尤其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受到较大冲击,职能淡化,人员力量弱化。面对问题,茂名市积极创新机制,首创“动物医院”社会化服务模式,扶持化州众联瑞创养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全市范围合作布点100多个服务站,为养殖场(户)提供快捷的免疫抗体监测、疫病诊断等技术服务,目前已服务200多家养殖场。从上游到下游这条流通线,茂名市牢牢把控品牌效应、品牌信任,既保证了原料到生产到成品的全链条供给,又确保了稳中求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符合新质生产力新要求。
“线”上抓延伸,从行业升级为产业。一直以来,茂名市都是广东省的生猪养殖大市,但是生猪出栏虽然量大,但散养户出栏量占比高,小散数量超过9万户,生产、防疫、资源化利用设施简陋,技术水平底下,资金短缺,导致养殖效率不高,环保、疫病等问题频发。茂名市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引进多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和扶持本土生猪养殖企业改进生产设施扩大生产规模。已建成京基智农生猪年出栏50万头(一期)、高州允祥年出栏4万头等项目,温氏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年出栏60万头(二、三期)、顺达年出栏10万头养殖小区项目在建中,其中温氏二期(年出栏25万头)预计今年五六月份投产。
近年来,各地统筹利用生猪调出大县资金,积极扶持引导养殖场户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全市累计扶持养殖场413家,积极扶持大型养殖场创新化、科技化、现代化。以高州温氏为例,重点引进高效的智能设备,增加智能料线系统和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同时高州温氏创新性完善生物安全体系,以“风险前置、分级防控、逐级递减”的生物安全理念为思想,以“单向流通、净污分区、清单双岗、区域可控”为基本原则。并且高州温氏搭配了先进高效的环保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采用“高效预处理高效预处理+UASB+两级AO+反应终沉”为核心工艺的水处理模式,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BOD5、SS、氨氮、总磷等物质。
高州温氏是茂名市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先进养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确保生猪健康到环境保护均深度契合新质生产力先进发展的高要求。2018年散养户9.75万家,专业户1.12万家,规模场1534家,散养户、专业户共计出栏生猪243.35万头,规模场出栏量232.78万头。而到2023年,散养户9418家,锐减90.34%,专业户9530家,减少14.91%,规模场1941家,增长26.53%,散养户、专业户共计出栏生猪154.96万头,减少36.32%,规模场出栏量469.86万头,增长达101.84%。从这些数据对比不难看出,茂名市仅用5年时间,已从小散养时代跨入规模化、标准化高质量生猪养殖新时代产业发展时期。
“面”上求突破,从散户升级为集群。茂名作为生猪养殖大市,每年生猪出栏量全省第一,当前茂名市中小型养殖场、散户数量仍约占全市养殖总量的30%,是承担生猪养殖生产的生力军,中小散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却较大。为稳定茂名生猪生产,促进生猪产业升级为集群,2020年年底,茂名市在全省首创生猪“小区化”养殖模式,并开展生猪养殖小区试点工作;2022年4月,茂名市印发《关于推进生猪养殖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探索大型企业为主导的“养殖小区”模式,使中小养殖户从“墙外转移到墙内”,以大型生猪企业为主导,以联农带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三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要求和“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防控、统一粪污处理、统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运营模式,吸收小散养殖户从“墙外”转移到“墙内”养殖而规范建设的生猪养殖生产区。
目前,以高州温氏2.5万头、茂名市菜篮子工程顺达猪场有限公司10万头养殖小区、化州市合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小区试点项目为主,重点发展“五统一”生猪养殖小区,吸收小养散养户以上进入养殖小区,融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动生猪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同时2022年5月,茂名市成功申报建设广东省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涉及茂名高州市、化州两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 5630.2 平方公里,总投资81800万元,核心区位于高州市石鼓镇,共计11家企业参与主导建设,包括高州市顺达猪场有限公司、高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茂名市菜篮子工程基地顺达种猪场有限公司、高州市京基智农时代有限公司等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为茂名市生猪集群化养殖添砖加瓦。从“养殖小区”到“生猪产业园建设”,折射出茂名市积极拓展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生猪规模养殖面,在解决散养户数量众多,头部企业数量还不多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缩减与新质生产力高标准、高要求现代化生产差距。
茂名市生猪养殖发展欣欣向荣,养殖新格局已基本形成,在围绕打造新时代高质量生猪养殖目标定位上,以不甘落后,求变图强的勇气对标新质生产力高标准、严要求,推动茂名生猪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