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地发现2万块明城砖!关于古城墙,广东藏着这些“家底”|第2眼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郑宗敏 发表时间:2024-04-30 12:41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郑宗敏  2024-04-30
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最突出的物质标志,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标识

日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在拆除一处废旧厂房的围墙时,清理出大量明代南京的城墙砖,经初步统计约有2万块,这是近几年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次。据悉,这些城砖回收后已被运入城砖库房统一保管,将用于南京城墙修缮保护、城砖铭文研究以及展览展示等工作。


据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学术研究部副主任赵梦薇介绍,为加强南京城墙修缮保护,2016年11月,南京发起“颗粒归仓 守护城墙”项目,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散落的明城砖线索,截至目前已回收城砖50多万块,回收的城砖用于南京城墙维修、研究、展览等工作。

城墙作为国家城市文明的载体,是中国古代城市最突出的物质标志,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标识。近年来,广东多地对古城墙进行修缮养护,探索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新途径,通过一系列举措讲好岭南文化故事,串联城市记忆,展现古城的独特魅力。

悠悠六百载,广州古城墙焕发新生机

广州明代古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当年,这里的城墙是广州城的制高点,担负着守卫广州城的任务。

明代教育家、文学家黄佐在《广东通志》中记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崇祯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将城墙培高七尺,增厚墙基,并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阶”。1918年,广州城内大多数城墙和城门楼被拆,明城墙仅存越秀公园内的一段。城墙用青灰色大砖砌筑,红砂岩石块砌基,现存总长度1137米。除镇海楼外的古城墙保存相对完整外,其余只剩下高度不等的残垣。

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修缮复原,长180米,雉堞严整,恢复旧观。除镇海楼侧的城墙外,镇海路上还有一段长1000米左右的城墙也于2011年进行了全面修缮。2013年,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广州博物馆管理方介绍,广州博物馆镇海楼段古城墙整体结构保存完整。由于受风化等因素影响,有的城墙已长出杂草,有的城墙外表斑驳。为此,广州博物馆在2017年立项,启动镇海楼段古城墙全面保养维护项目。如今,经过微生物治理、表面清洗、裂缝修补、抗藻保护、封护处理等工程,古城墙的墙体污渍和杂树杂草已清理干净,植物根系、青苔得到清除,霉变发黑处明显减轻,墙体的裂缝得到有效填补并喷上保护液,抗污染和抗风化能力大大提高。

越秀公园内的明城墙,是广州保存的唯一一段明代城墙,也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墙。近年来,越秀公园积极利用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等资源条件,通过创设游览情境,带领游客沿古城墙重温广州故事,从聆听历史到触摸历史,游览历史到体验历史,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讲解,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越秀山与广州的深厚历史。

堪称岭南之最,肇庆古城墙被誉为“砖的博物馆”

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代,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了。它周长2801.2米,高6.5-10米,宽8-18米,是广东省唯一主体基本保存完整,集防御、防洪功能为一体的古城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因而在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记载,肇庆古城墙始筑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初为土城,宋政和三年(1113年)拓为砖城,肇庆人因此习惯称之为宋城墙。

1987年至1996年间,肇庆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肇庆古城墙重现在世人眼前。

虽历尽沧桑,但古城墙城址始终不变,维持了原先的城市平面格局,城墙周边仍保存着数量众多的具有岭南建筑风格与特色的祠、庙、殿、阁等古建筑。

肇庆古城墙除了治安用途,还起到了重要的防洪作用,因此历朝历代都重视它的保护与修葺,这使得城墙上保留了不同年代的各类青砖。目前,已经核实的有四五十种,留下了大量的修葺历史信息,因此古城墙被誉为“砖的博物馆”。

近年来,肇庆市端州区大力推进“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动,实施府城保护与复兴提升工程,推进肇庆(端州区)古城墙修缮保护工程。通过清理依附房屋,古城墙本体得以展露;随着横跨人民南路路段的古城墙成功修复架通,古城墙恢复全线连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流光不掩宋韵,潮州古城墙澎湃新潮

潮州古城,有“三山一水护城廓”之说。如今,城垣只剩下朝东的一面。其北端发自金山,如龙昂首,逶迤而下,至南门同南堤连成一体,似乎蜿蜒不尽,神龙见首不见尾。城根,是垒砌成行的石条,城体,是交错叠砌的青砖,一块块的砖石,俨若一部古城编年史字符。

古城墙起初由夯土建成,至宋朝以陶砖构筑,于南宋时形成约5.3公里的城廓。明朝以石筑城,清朝又加以修筑。到了民国初年,因拆城墙修建马路及其他市政设施,仅保留下东面临江一面城墙。新中国成立后,这面仅存的古城墙成为重要堤段,相关部门不断进行培修加固。时至今日,历经沧桑的古城墙,一砖一瓦都堆砌着一代代潮州人的历史记忆。

2022年12月,潮州古城墙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启动施工。项目对城墙上原有破损地板砖进行替换,以仿古青砖铺装;现有铁丝网围栏也被撤下,更换为注入城楼元素的围栏;原先的照明灯具按照“藏灯显光”的要求改造,增设新灯具。改造后的古城墙环境风貌获得较大改善,也日益成为潮州靓丽的文化名片。

默默守护,罗定州古城墙见证历史变迁

罗定州古城墙,位于罗定市罗城街道北区,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距今已500多年。城墙原周长2.2公里,高5.3米,厚4.3米。

古城墙北面曾被洪水摧毁,雍正八年在北城墙增修河堤250米,光绪年间又遇洪水,再在河岸加筑石堤二级,每段长110米,如今还存数段城墙。

古城墙底部由6层红石条砌筑,高约1米,大青砖砌墙身,部分城砖刻印有工匠姓名,内墙垂直,外墙收分。

1985年5月20日,罗定州城墙被定为罗定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专门对它的历史价值进行调查研究,对其进行修缮保护,并在其周边划定保护范围。

2021年3月,罗定市人民北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是罗定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保护内容。其中,罗定州城墙位于罗定市人民北路历史文化街区内,在保护对象分类中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

斗转星移,经过岁月的洗礼,古城墙已成为广东多地的历史标志、历史传统文化的载体。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信息时报、西江日报、方志广东、肇庆发布、方志潮州、罗定发布、方志罗定等)

话题主持|记者 郑宗敏

编辑:梁泽铭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