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什么?是顺境时的乘风破浪,还是逆境时的勇往直前;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风发,还是“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豪情;是阳光下炙热的奔跑,还是大雨滂沱里的倔强……
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青春,相似经历的人对青春也有不同的定义。五四青年节前夕,备战2024年巴黎残奥会国家游泳队贵州籍运动员正在紧张训练,在泳池里奋力一击的他们,对青春有什么理解,如何定义青春。
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残疾人游泳队贵州籍运动员:何聖羔、蔡丽雯、刘道敏、杨洪、杨光龙、伍洪良、罗锦彪。图为他们正准备入水训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华 摄
春夏之交的昆明,阳光普照,路边的鲜花盛放,蓝蓝的天空透彻明亮。
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游泳馆里扑鼻而来的味道提醒着进门的人:请按规定进入泳池。
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游泳馆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今天下午的重点是800米混合泳,过程中注意体会分段、感受自己的泳姿,在16个50里面注意速度。”教练周广慈一进泳池就集合队员布置起了当天的训练任务。
下午,太阳变温柔的时候,游泳队7名中国残疾人游泳队贵州籍队员开始了一天中最高强度训练。
“快点,都快点!不要休息太久,赶紧下水!”高壮的周广慈是游泳运动员出身,声音坚实浑厚,站在泳池对面也能听见他的催促。
教练周广慈正在帮队员杨洪戴泳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队员蔡丽雯快速给队友何聖羔戴好了泳帽,罗锦彪、杨光龙、伍洪良、刘道敏穿戴好游泳设备后,陆续进入泳池。
准备、起游、冲刺、触壁、掉头、冲刺、触壁……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诶,走!”中,7人在教练指导下改进动作,在重复中保持速度与动作质量,水花跟着他们有力溅起、飞扬。
中国残疾人游泳队贵州籍运动员正在训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其实练游泳是很枯燥的,不能听音乐、不能说话、不能走神,同样的池子、同样的泳道,每次重复游几个小时。”周广慈说,这7名贵州籍队员中最小的19岁,最大的30岁,对有些队员来说,或许这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
随着最后一个训练科目结束,7名队员结束了一天的训练。
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残疾人游泳队贵州籍运动员:杨光龙、伍洪良、刘道敏、蔡丽雯、何聖羔、罗锦彪、杨洪。图为他们结束训练准备回宿舍休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作为运动员,他们在有限的职业生涯里用无限的激情和热爱,书写着自己的青春答卷。
青春是什么?该如何定义自己的青春?
他们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提问,认真思考、回忆自己的青春与年少,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杨洪,2000年3月出生,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
2023年10月26日,杨洪获得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游泳男子100米蛙泳-SB6冠军。
他说:“青春是,蜕变。从乡道到泳道,我重拾了面向未来的信心。”
“我10岁的时候因为意外受伤失去了手臂,我们当地残联知道了之后就推荐我去学游泳,12岁左右开始接触游泳直到现在。”杨洪说,自己刚受伤的时候,在家还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以前穿衣服都不敢把残疾的手露出来。后来进入游泳队之后,看到身边的哥哥姐姐都是残疾人,就慢慢接受了。”
第一次见到杨洪的人都会被他阳光的笑容感染。其实“话少”是队友对杨洪的统一评价,他总是用很简洁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练对他动作提出建议的时候他总是在认真听、思考,再执行。
杨洪正在认真听教练周广慈布置任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年少的杨洪就像被火烧过的春草,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杨洪在受伤前就会游泳,所以对他来说,最难的不是游泳,而是重塑自信。
2016年,16岁的杨洪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泳池里,他以1分20.21秒的成绩获得了铜牌。
杨洪正在训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赛就获得了第三名,那刻我很开心。”杨洪说从那次以后,自己的信心有了很大提升。
在泳队的12年,杨洪无数次比赛中找到了努力的意义与方向,在与队友的相处中学会了独立生活,“这些经历让我觉得青春是蜕变,我变得更有信心了。”杨洪说。
蔡丽雯,1998年10月出生,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
2021年,在东京残奥会女子100米仰泳S11级获得金牌;
2021年9月,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23年10月,蔡丽雯获得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女子100米仰泳S11级冠军并打破亚残运会纪录、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11级冠军。
她说:“青春是,不后悔。坚持你所选择的,选择你所坚持的。我从没想过,没有游泳会怎样。”
“青春是什么?对我来说应该是不后悔吧!”蔡丽雯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如果自己没有游泳会怎么样,“现在重新再去选择,我还是会做同样的决定。并不会想如果换了别的路会怎么样。”
2岁时被查出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双眼失明的蔡丽雯在12岁进入游泳队,从孩童(新手)到世界冠军,她付出了许多。
蔡丽雯正在训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多年的游泳让蔡丽雯腰伤不断,但在一遍又一遍的速度练习中,她没有因为病痛放慢过,总是尽力游到最快。
蔡丽雯说这次训练期间,鼻炎也一直反复,不过腰伤经过治疗也好了一些。
游泳14年以来,经历过无数次比赛的她拿过世界冠军、打破过世界纪录,但她最骄傲的还是拿到了2020东京残奥会仰泳S11级金牌。
训练结束,蔡丽雯正在和队友聊天。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除了是运动员,蔡丽雯还是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如果退役回到校园上课,会教什么给学生?
她说,独立。
通过游泳,她认识了许多人、去过很多国家,体验了与同年龄段孩子不同的生活。蔡丽雯说,独立是走进世界的第一步,“希望他们不要把别人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而是学会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何聖羔,2005年1月出生,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
2023年10月25日,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女子50米蝶泳S6决赛中获得季军;
2023年,英国曼彻斯特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个人混合泳200米SM5决赛中获得冠军。
她说:“青春是,奋斗。奋斗才有更美好的生活,才能做我喜欢做的事。”
今年19岁的何聖羔是游泳队里最小的队员,进入泳队也才9年,但她在教练周广慈眼里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队员。
10岁那年,何聖羔参加选拔被选中进入游泳队,“当时那个林教练说他一眼就看中我了,说实话我也不明白看中我哪里。”何聖羔说话的语气里总带着19岁的热烈和活泼,“但是我还是很感激他,是他带我走进了泳池。”
正在训练的何聖羔。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何聖羔第一次下水时非常害怕,那时的何聖羔害怕是因为失去双臂而担心自己在水里没有支撑,“真的特别怕,教练把我提到水里,我站在原地不敢动。当时游泳馆馆长送了一副游泳镜给我,教练给我戴上以后让我慢慢进入泳池感受。”
“哇!你看见了吗?她虽然没有双臂,但是下肢肌肉好发达,像鱼一样!”泳池旁正在学习游泳的学生看到泳池里的何聖羔游泳忍不住赞叹。
让人赞叹的不仅是她游泳的身姿,还有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何聖羔现在用脚吃饭、喝水、拿东西……
正在等待训练开始的何聖羔。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刚进游泳队的时候什么都需要别人帮我,心理上也不太能接受用脚吃饭。但时间久了还是觉得靠自己才能提高效率。”何聖羔开始跟队里的哥哥学习用脚吃饭、开水杯喝水,独立生活是她最大的收获。
如果未来一定要有梦想,那何聖羔的梦想就是不断奋斗,“奋斗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我才能在退役以后去尝试做我喜欢的事。”
刘道敏,1999年3月出生,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
2019年,英国伦敦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女子SB6级100米蛙泳项目,以1分29秒87的成绩刷新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2020年4月30日,被授予贵州青年五四奖章;
2023年10月26日,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游泳项目女子100米蛙泳-SB6决赛,以1:36.68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创造新的亚残运会纪录(APGR)。
她说:“青春是,无所畏惧。从泳道到赛道,游过14年。我的青春就是无所畏惧向前冲。”
“小不点”是刘道敏的外号,她小小的身体里总是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2010年,黔南州选拔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参加省残运会。在残联推荐下,不会游泳的刘道敏经过一星期的训练以后就留在了黔南州游泳队,从这以后,刘道敏再也没有离开过泳池。
刘道敏正在训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14年以来,刘道敏都要自己保持着当初参加选拔时的无所畏惧。
“那时候就是觉得好玩,周围都是认识的哥哥姐姐,跳进水里不知道害怕,就跟着一起玩水、一起游泳,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游泳、游到了现在。”刘道敏说,所以她觉得青春就是无所畏惧,就是因为那份无所畏惧我才收获了现在的一切。
训练结束的刘道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刘道敏从青春一路走来,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如今,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的刘道敏说,自己在游泳、训练之余都会跟进学习课程,“我对英语最感兴趣,想好好学习,退役了就去旅游,第一站想去海边,还想开一个自己的小店。”刘道敏说,“这些年都在比赛,出国也是为了训练或比赛,没有好好看过这个世界。”
伍洪良,1994年8月出生,中国残疾人游泳运动员。
2023年10月,获得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男子100米蝶泳S8级冠军。
他说:“青春,是坚持。心里有一个目标,从10岁、20岁、30岁,再到未来,一直到游到海水变蓝。”
“我想每个运动员心里都有一个目标吧,我希望在今年巴黎残奥会上实现我的目标。”伍洪良从10岁开始游泳,到今年已经游过20年。
很少有人在泳池里能坚持20年,伍洪良从换气、打腿开始学习游泳,他还记得他在学习第一个泳姿——蛙泳的时候,喝了很多泳池水,“喝了一个月吧,差不多能游几百米了。”伍洪良说,自己现在主要是参加蝶泳比赛。
正准备入水训练的伍洪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从蛙泳到蝶泳,腿和手的动作都有所不同,他用了一些时间磨合感受转换,“现在蝶泳技术各方面又重新改进了,需要时间重新磨合突破以前的自己,希望到比赛时候能保持之前的状态。”伍洪良说,现在自己比以前心态更平和了,“只要我尽力就行,但是心里的目标一直激励着我。”
2023年10月,伍洪良获得了第四届亚残运会男子100米蝶泳S8级冠军。“当时比完赛,也不知道自己拿了第几名,就看到屏幕上自己的成绩排在第一,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在伍洪良看来,那时候同级别国家队队员都很优秀,所以拿第一名觉得很惊讶。
正在训练的伍洪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正是这个成绩,给了伍洪良继续游下去的勇气,让他的坚持有了希望。“不容易”是他给自己这20年的评价,“一般坚持20年都不容易,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
正是伍洪良的坚持,让他不仅有了成绩的突破,也有了靠近目标、为目标努力的机会。
中国残疾人游泳队贵州籍运动员与带训队员(左四)合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日升月落。伴着朝阳,7人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今天的训练主要是速度训练,每个人拼尽全力游到终点只有十几秒时间休息,哨声一响,他们好似开弓的箭又向对岸游去。
“教练,我现在能不能直接冲试试?”
“能啊,管这么多干嘛,就是冲!就是干!”周广慈的这句话在游泳馆里回荡着。
中国残疾人游泳队贵州籍运动员训练结束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摄
泳池窗外的树在风的吹摆下长出绿叶生出枝干,有了生命的样子,人也是在这样的摇摆中坚定成长,结出没有遗憾的青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视频 王华
撰文/摄影 陈祖嘉
海报设计/聂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