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质生产力中的年轻人⑥ | 他让更多卫星搭上“太空航班”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5-09 08:35
广州日报  作者:  2024-05-09

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

“今年1月23日,广州南沙‘智造’的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们现在正在准备的是遥四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工作,争取今年完成5次发射任务!”在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总装厂房,项泽斌正率领团队冲锋在总装的第一线。

探索浩瀚宇宙,迈向航天强国。2024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正式对外公布《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并明确指出支持南沙加快商业航天等全产业链发展。

广州正在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科技创新点燃商业航天发展引擎。位于南沙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作为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基地,填补了广东在航天制造业上的空白。通过批量化生产和精益化管理,中科宇航大幅提升装配效率,有效缩短发射周期,正瞄准低成本航班化推动我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新时代,2024年计划实施5次发射任务。

创新故事

披星戴月连克难关最终实现“一箭26星”

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车间里,项泽斌正率领团队对力箭一号遥四运载火箭进行着总装测试:“截至目前,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连续三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37颗卫星共3.5吨载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

令他记忆犹新的是2023年6月7日首枚“南沙造”火箭——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一飞冲天,以“一箭26星”的发射方式一度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项泽斌是火箭总装测试主要负责人之一:“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卫星装配到火箭上只花了4天时间,但在此之前,为了让卫星更合理地‘坐’上火箭,团队花了超过4个月的时间进行模拟、试验。”

据介绍,卫星装在火箭的整流罩内,相当于每颗卫星在火箭内都有1个专属座位。但当时26颗卫星的外形、尺寸、重量各有差异,采用常规方法是无法实现在整流罩内布局的。因此,必须根据每颗卫星的大小、形态设置“专座”。“同时卫星在太空中分离的时序不同,要确保每批卫星分离之后,剩余卫星及火箭末级的质心依然在末修姿控系统的可控范围内。最终我们的团队创新提出了侧挂式加斜顶式的布局,有效解决了卫星布局空间问题。”

安装布局确定之后,留给总装人员安装卫星的操作空间极其有限,安装一定数量卫星后,再进行后续卫星安装时,极其容易磕碰到已经安装的卫星,或者根本无法操作,这给卫星的安装造成了特别大的困难。项泽斌和他的团队又经过连续数日的桌面推演和星箭联合操作试验,终于模拟出了26颗卫星最佳的安装顺序和安装保护方式,最终圆满实现了每颗卫星的高精度入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航班化发射的新篇章。

“我们奔赴的是星空,披星戴月也是我们的常态。那段时间吃住在基地,经常加班到深夜。”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航天人自立自强、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将梦想化作现实。“从小就喜欢仰望星空,毕业后义无反顾进入了航天领域。作为国内最早的商业航天团队,我们希望将所学落地,助力实现航天强国梦。”

从力箭一号首飞圆满成功实现“零的突破”,到具备年产30发的运载火箭总装测试能力,中科宇航正在“形成高密度、航班化发射”的能力。

“随着持续创新,通过批量化生产和精益化管理,中科宇航大幅提升装配效率,有效缩短发射周期,卫星发射开始保持固定的发射频率并最大限度搭载更多卫星,实现航班化运作。”项泽斌描绘了航班化发射的情景,火箭公司公布发射日期后,卫星可以像“乘客”一样买“座位”,持“火箭票”乘着火箭发射升空。“今年计划共发射5发火箭,目前各发火箭的‘座位’正在有序发售中。”

项泽斌

计划开展亚轨道旅游业务太空游将不是梦

未来太空旅游将是太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透露,中科宇航在研的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计划将于2025年首飞,2027年完成火箭一级和助推器回收,公司还计划开展亚轨道旅游业务。

在液体发动机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中科宇航开始研制亚轨道飞行器,这是一款可重复使用通用化亚轨道往返运输平台,具备实施载人飞行和空间科学试验的能力。亚轨道飞行器通过多次试验且成功率达到99.99%后,将正式开展亚轨道太空旅游服务,乘客将在100公里的高度体验3~5分钟的失重感,可以看到美丽的蔚蓝色星球。

广州正不断开拓商业航天产业链,一步步把逐梦苍穹的梦想变成现实,助力广东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

“南沙环境好、政策好、人才资源充足,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发展沃土。”项泽斌表示,来到南沙后发现南沙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集成电路、半导体等方面产业基础优势较强,在这里中科宇航能够更好地与优秀企业合作,为商业航天产业在南沙落地生根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南沙出台“科技创新母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探天九条”等,引导社会资本向科技型初创企业倾斜,为中科宇航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我们踏踏实实地抬头望路、埋头创新,集智攻关液体火箭回收等关键核心技术,让粤港澳大湾区‘上九天’梦想照进现实。”项泽斌说。

广州“研”值

全市航空航天领域有效专利申请量6488件

●广州航空航天产业领域共有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4家、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工程实验室4家、省新型研发机构5家、省工程中心22家。

●截至目前,全市航空航天领域有效专利申请量6488件,占全省的31.8%。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突破了6项重大关键技术和13项国内首次使用的技术,丰富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为我国运载火箭领域的技术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全市获全国卫星导航定位科学技术奖共8项。

“科到了”

为什么液体火箭更适宜“太空游”?

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的最大区别在于推进剂能源不同,顾名思义,一个用固体做燃料,一个用液体做燃料,这也导致两种火箭的推力不同。

固体火箭一旦点燃就无法关机,直到燃烧完毕,无法二次启动,燃烧时间相对较短,虽然瞬间推力大,但是产生推力的时间不够持久,且无法调节。液体火箭运载能力更大,产生的推力时间更长,推力可调节,可以调节飞行速度快慢,并且可多次启动。如果太空游,火箭推力需要在上升过程中根据人体舒适度和旅程进行调节,起飞和降落都可以选择更加温和的速度,并且往返需要多次启动,所以太空游适宜选用液体火箭。

不过,与固体火箭相比,液体火箭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发射前需要复杂的发射准备以及加注过程。液体火箭最终用于太空游需要多次验证,这也是太空游为何难以一蹴而就的原因。

专题统筹:陈雅诗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 丛楠、何东颖

海报设计:蒋秋平、黄潭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